专栏名称: 温sir讲地缘
以地缘为角度,历史为脉络,沿着先人的足迹,探究缤纷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被这种重庆完全震撼 ·  13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东海,你可太神了! ·  13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掉下来的"星星",原来在这里就能捡到...... ·  13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龙梅绽放报春来 ·  昨天  
最江阴  ·  刚刚,江苏多地下雪!江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sir讲地缘

大航海时代 — 商业特许权,热带雨林,胡椒海岸,自由之国(利比里亚)

温sir讲地缘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2-24 06:09

正文

在葡萄牙王国希望在马格里布有所建树之时,西非海岸的探索、贸易工作并没有停滞,而是被交给了承包商。,从王室取得授权的商人,需按一定比例上缴贸易利润之。当然,说到底这毕竟还是一项有国家背书的事业。因此葡萄牙对贸易线延伸的进度也是有要求的,以几内亚湾的情况而言,当时的承包者被要求每年开拓不少于100海里的海岸线。
与之前的政府投资、主导的探险事业而言,这看起来完全就是一种商业合作模式了。然而将政府职能剥离出来,并不意味着效率的下降。相反,足够自由和规范的商业模式,极大的刺激了参与者的热情。在利润的的驱动下,处在各分级代理层的商人们,开始涌向了这片未知世界。事实上,在后来欧洲各国的海外扩张中,这种模式非常普遍,各种从王室取得特许授权,主导殖民开发的商业集团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就是为大英帝国开拓南亚的“东印度公司”了。
对于从几内亚比绍出发,接下来沿非洲海岸线探索的葡萄牙商人来说,这片资源丰富的土地固然存在的诸多贸易机会,但也存在着开发上的难点。我们知道,就西非的情况而言,人口最密集、最有潜力的区域,是以尼日尔河为核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位于萨赫勒地带之南的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比绍,正是西非热带草原的西端。技术上,葡萄牙人在这里建立的贸易据点,能够相对容易的向东与黄金帝国发生贸易关系。而继续向南探索的话,葡萄牙人会发现,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岸线,将会被一条连续的热带雨林带所覆盖。

这条从几内亚境内富塔贾隆高原西麓而起的沿海热带雨林带,向东经现在的塞拉利昂、利比里亚,以及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利亚的南部地区,一路延伸至几内亚湾东端,并向非洲中部扩张至喀麦隆、赤道几内亚,以及加蓬和两个刚果北部。其中,更容易受西风影响的两端,热带雨林要更为深入内地,而几内亚湾北部沿线雨林带则相对较“薄”。
内部结构复杂的热带雨林地区,一直被视为最有挑战的探险区域。今天世界上仍然存在的不与现代人类交往的“原始部落”,都集中于非洲、美洲、南洋群岛的热带雨林地区。以热带雨林为背景的探险题材,也一直在文学、电影创作占有一席之地。在这类地区开拓,河流几乎是你唯一可以选择的路径。南美热带雨林为人类所知晓便是得益于世界第一大河的,亚马逊河水系的覆盖。
降水充沛的非洲热带雨林地区并不缺少河流,问题在于这些河流能不能帮助外来者穿越雨林,进入人口相对密集的热带草原地带。最起码在葡萄牙人最先探索到的,富塔贾隆-几内亚高原西南麓,这一愿望很难实现。由于高原的阻隔,几内亚西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境内的河流虽然非常密集,但却向内陆渗透有限(最多航行30多公里)。葡萄牙人即使能够沿河上溯到顶点,也无法走出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地带。事实上,即使对于非洲土著来说,热带雨林也属于边缘地区。欧洲人在这一地区见到的黑人部落,大都是12世纪后,受三大黄金帝国崛起影响,而被迫南迁至雨林地带(政治扩张总是会引发人口迁徙的连锁反应)。
对于试图从奴隶贸易中获利的欧洲商人来说,上述地区最初的人口状况无疑是令人沮丧的。然而物种丰富却是热带雨林地区的一大特点,欧洲人最终还是在此发现了一项能够让他们获取巨大利润的商品——几内亚胡椒。香料在西方贸易中硬通货般的地位,我们已经用过很多文字来描述了。很多人的疑虑在于,这些原产于热带地区,能够强烈刺激感官的植物,就真是那么必不可少吗?其实如果一定要从我们的生活(尤其是食谱)中移除掉香料,当然也不是不能活的。只是当你的感官尤其是味蕾已经习惯了各种香料所带来的刺激之后,它们在你预算中也就必然拥有自己的位置了。
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对许多喜欢食辣的人来说,食谱中失去辣椒将是一件多么灰暗的事情。当然,也许你会说我不喜欢吃辣。那么姜呢?蒜呢?葱呢?。。没错,所有这些能够引起强烈感官刺激的植物性调料,都是我们所述及的“香料”范畴。在佛教原始的教义中,这种刺激所带来的兴奋感其实也是一种罪恶,所以才会有禁食“五辛”的戒律。只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有一天你的食物配方中只剩下盐了,那么任何一件能够刺激你味蕾的香料,都可能成为商人获取暴利的源泉。
对于从罗马时代就已习惯用香料改良食谱的欧洲人来说,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东部的成功是一个重大打击。悲剧的是,气候寒冷的欧洲并不适合生产“香料”,甚至连生姜这种中国人最常见的“香料”,都长期依赖进口(由印度制成干姜粉出口至欧洲)。在这种情况下,在“几内亚”海岸的发现,能够带来多大商机就可想而知了。不过葡萄牙人在这段西临大西洋的雨林带(几内亚——利比里亚)中所发现的“几内亚胡椒”,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胡椒(胡椒科),而是属于姜科的“非洲豆蔻”。用一个大众熟悉的物种之名(加上一个前缀),为一个外观或味道相似外来物种命名,也是一种有利于打开市场的商业惯例。比如中国人熟悉的“西红柿”、“胡萝卜”,以及刚刚被本土“杏仁”协会通过法律途径,剥夺“美国大杏仁”之名扁桃仁(或标注为洋味十足的“巴旦木”)都是这种情况。
然而在当时,除了植物学家以外,估计没有谁会关心长相类似胡椒,又有香辛味的“几内亚胡椒”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胡椒。事实上,这一误会应该也不是源自于葡萄牙人,因为在葡萄牙作出这一发现之前,摩尔人已经透过跨撒哈拉贸易将这一产品输往欧洲,并作为胡椒的替代品了。只不过,它最初是被称之为“非洲胡椒”罢了。这一误区在地缘政治上的一个映射就是,从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的这段“胡椒”主产区,被命名为“胡椒海岸”。同时,由于所有迷人气味的“非洲豆蔻”外观有些像谷物,它也被欧洲人称之为“来自天堂的谷物”(天堂谷),所以“胡椒澳”又有“谷物海岸”之称。

今天继承“谷物海岸”/“胡椒海岸”这笔地缘遗产的国家是利比里亚。至于海岸线略短的塞拉利昂之所以没有和利比里亚合成一个国家,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那就是殖民分割。简单点说,塞拉利昂后来成为了英国殖民地,而利比里亚则成为了美国殖民地(几内亚则为法国殖民地)。当法国人凭借地缘位置优势,成为西北非/西非/中非殖民势力主导者之后,在非洲西海岸谋得一两个据点,是类似英/美这样的海洋国家,打通航线、维护海洋利益所必须追求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  ·  被这种重庆完全震撼
13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东海,你可太神了!
13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掉下来的"星星",原来在这里就能捡到......
13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龙梅绽放报春来
昨天
最江阴  ·  刚刚,江苏多地下雪!江阴……
2 天前
新青年麻醉论坛  ·  女王节科普:女麻醉医生更适合做麻醉吗?
7 年前
心情聊伤话  ·  我想你了,你知道吗?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