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传媒,她关注未知世界的新发现和新进展,追逐已知现象的再探索和再认识。她讲述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话题的地理科学背景,用精准、精彩、精练的图文语言为大众提供科学话题和谈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被这种重庆完全震撼 ·  11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掉下来的"星星",原来在这里就能捡到...... ·  11 小时前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2 天前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春日旅行第一站,去看大地的“五线谱”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地方,是“万龙甲”照进现实景观了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家地理

东海,你可太神了!

中国国家地理  · 公众号  · 地理  · 2025-02-25 17:00

正文


东海怎么了

东海“神”了


哪吒闹海,闹的是东海

八仙过海,过的是东海

精卫填海,填的是东海

孙悟空抢金箍棒,抢的是东海

麻姑娘娘所说的“沧海桑田”

巨变的是东海

典籍中提到众多的“仙山福地”

依然在东海

……

这一切的背后

到底是神仙的青睐

还是造化的使然

欢迎来到“走近东海”



东海,为什么这么“神”? (古代版)


首先,东海在神话中的地位之高,很大程度源于其 地理象征


在上海看东海日出

“上古之书”《尚书》中提到

“东方为春,春者出也,

万物之所出也。”


东海的“东方”,象征 日出 春天 ,也象征 “万物生发之源” ;我国古代还以 东为尊位 ,比如常说的“房东、东家”;四海龙王之首,也在东海。


绘于16-18世纪的《四海总图》

图中最右侧为《山海经》提到的流波山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

那里还是“日月出”,日月升起的地方

图源:《中华遗产》2022年05期


其次,东海的 位置很“神” 。《列子》等古籍里提到,很久以前的东海,乃是与 “归墟” 相连,那里是所有水的汇聚之地,关乎世界的循环往复, 极为重要


而距离此神奇之地不远处,便是漂于古代东海上的 “东海诸仙山”


传说“归墟”附近的东海有五座仙山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

图为 上海崇明岛 日出,该岛又称 “东海瀛洲”


那么, 古代东海 到底在哪里呢?


远古时期所谓的“东海”, 非常大,且划分非常模糊, 顾名思义—— 陆地东边的海,泛指“东海”


在上亿年前的早白垩世,那时华南大陆以东还是浩瀚的 古太平洋 ,也就是说, 那时还没有东海 ;或者仅从字面意义理解,那时大陆的东面——


全是 “东海”


东海之上,福建平潭的“蓝眼泪”


直至数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东海地体终于和华南大陆“紧密缝合”, 正儿八经的 原始东海 从此有了“基底”。


然后又过很久很久,直至距今仅数万年前的末次冰期, 现代意义上 真正的东海 ,才终于形成。


图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年47卷04期


再说古代东海的 南北跨度 ,同样 要比今天的范围大很 ——其北起山东半岛,南至浙闽沿海。也就是说,东海的南北范围, 曾经囊括了黄海。


比如,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文献中的,只有东海、南海、渤海, 也说明东海曾包含黄海。


直到南宋以后, 黄河改道、夺淮入海 ,“黄海”之名才逐渐从“东海”身上脱离;再到20世纪初,我国地图才愈发普遍地、分开使用黄海、东海名称。


濒临黄、渤二海的山东烟台蓬莱区

其常现平流雾与海市蜃楼奇观而有 “仙山” 传说

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方士们首先以“蓬莱”之名

叫响了此地


黄、渤二海其实更适合归入东海?


这里要引申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


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认为,渤海应成为黄海的海湾,黄海应归入东海范畴;然后再划分为两大海域: 东海、南海。



众所周知,我国有“四大海域”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但如此划分,仅从 地球科学角度 而言,对东海和南海多少 有点“不公平”


首先, 面积 不是一个量级。


南海350万平方公里,东海77万平方公里,

黄海也能有近40万平方公里,

但渤海呢——才7万多 平方公里


东海大桥,中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

连接上海浦东与洋山港


其次, 水深 更不是一个量级。


南海最大水深5000多米,

平均深度1000多米,

东海最大水深2000多米,平均近400米。


但黄海最大水深仅100多米, 平均才40多米,

渤海就更浅了,

最深处不足百米,平均深度才 十几米。


连云港连岛

黄海之上的江苏第一大岛


再比如,我国北部湾,在面积与水深方面,均与渤海同等量级,甚至有所高出——还尚且属于南海;渤海却跻身我国“四大海域”之一,好像确实有点不公平。


而且,将黄、渤海归入东海,也能弥补东海与庞大的南海之间相差悬殊的海域面积;毕竟, 如今渤、黄、东 三海面积之和再乘以2 ,依然不如南海大。


(中国近海信息一览↓)

图源:中科院地理所


不过,小小的渤海被重视是有原因的。


中国文化与黄河流域起源有关,而黄河改道之前,古人沿着黄河走到海边,首先见到的正是渤海。


古人并不知道 东海、南海 有多大多深,只知道海岸在眼前,岸那边就是一望无际的(渤)海,然后被震惊。


位于黄、渤海间的山东成山头

也是秦始皇眼中的 “天尽头”


※但是, 各位同学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写 “四大海域” ,可千万别写俩。


浙江温州的洞头

被誉为 “东海明珠”


地理学生必看的一则“东海神话”


很久以前的东海,其范围比现在大得多,也模糊得多,所以网罗更多仙怪传说的概率,也随之增多。


而在所有仙怪传说中,有一则必须重点谈谈,那就是麻姑娘娘所说的 ,“东海三为桑田”, “沧海桑田”


东海上的枸杞岛


东晋葛洪在《神仙传》中,曾讲述长寿女神、美丽的麻姑娘娘与另一位仙人对话,她说:


“自从上次接待你之后, 东海已三次变成农田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刚才去蓬莱巡视时,看见海水比我上次去时又浅一半,难道又要再度干涸而变陆地了吗?”


※原文: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假想中东海蓬莱仙境模样

岛上有长生不死药

图源:《中华遗产》2022年05期

绘画/晓涵


通过现代海洋科学研究可知,东海陆架盆地和冲绳海槽的形成,奠定了东海的“骨架”,而其上水体的形成, 真的是在“桑田”与“沧海”之间几经切换。


真正的“沧海桑田”↑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0期


也就是说, 早在 千年以前 的东晋文本中 ,已出现“东海三为桑田”的观点, 可谓神奇!


借神仙之口讲述的海陆变迁,背后凝聚的更是 我国先民的无穷智慧。


此时,神鸟精卫飞过来发言:


“对的,刚才麻姑娘娘说得太对了,让沧海变成桑田这件事,确实存在!也确实是我干的!就连 天津 都是我精卫填出来的!”


飞越天津之眼

天津曾为黄河故道、退海之地

所以确有传说 天津是由“精卫填海”而来

古代东海划分不精确

此传说中的渤海湾也被归入了东海


好了,我们继续探索东海——“沧海桑田”转眼千年,古时有些模糊的“东海”概念,终于在如今,清晰起来



东海,为什么这么“神”? (现代版)


如今,作为我国蓝色领土的东海,所谓的“神”,首先应是 “神圣” 的神


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2013年11月新华社发


其次,如今东海范围内,囊括了我国内地 最“神”、最“佛”的省份与城市


再者,作为我国海岛数量最多海域,“仙岛”数量自然不在少数,有的“仙岛”甚至代表了 “福如东海”


浙江舟山的东福山岛

有观点认为“福如东海”的说法来源于此岛

岛上有福石


在我国四大海域中东海海岛数量 最多

约占我国 海岛总量的 59%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10期


最“佛”省份、最“神”城市,都在东海


从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数据可知,东海上的 浙江 ,其佛寺与道观数量在内地所有省份中 排名第一


浙江舟山的普陀山岛,堪称“海上佛国”


如果浙江以 寺庙 “数量” 取胜,那么有座城市,位于东海与南海交界地带,则以 神祇“密度” 闻名全国。


福建 泉州 ,被誉为 “世界宗教博物馆” ,平均每1000多人就拥有一处信仰场所, 祭神敬祖的祠宫遍布古城,可谓 “神气”盎然


泉州镇国塔


东海海神,平易近人


再把目光放眼为数众多的的东海岛屿,那里同样有着极丰富的“神话”体系。


在东海,时而一岛一神,时而一岛多神,就连一个礁石、一个海湾,甚至一个漩涡,都有各种神明把守。


东海海岛上独特的海神分布示意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10期


而仔细看那些东海“海神”,会发现他们绝非高高在上 (龙王除外) ,不仅形象与气质 平易近人 ,而且 本身也是人


比如东极岛一带的 “财伯公” ,其庙中神像并非宝相庄严,而是穿着渔民下海时的“龙裤”,因为此神的原型,本就是清朝福建的一位渔民。


浙江舟山庙子湖岛上的财伯公雕像


再比如台州下大陈岛的 “鱼师菩萨” ,舟山燕窝山的 “燕窝老相公” ,他们在成“神”之前,也都是 最优秀的渔夫


舟山岱山县燕窝山客运中心与陆岛交通码头


除了以 “勤奋劳动者” 奉为海神形象,也有将名垂青史的 历史人物 奉为一方神明的。


比如西晋以德服人的名将羊祜,如今成为端坐在岱山岛的 羊府大帝 ,其在浙东一带岛屿堪称 “男版”妈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