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怎么了
东海“神”了
哪吒闹海,闹的是东海
八仙过海,过的是东海
精卫填海,填的是东海
孙悟空抢金箍棒,抢的是东海
麻姑娘娘所说的“沧海桑田”
巨变的是东海
典籍中提到众多的“仙山福地”
依然在东海
……
这一切的背后
到底是神仙的青睐
还是造化的使然
欢迎来到“走近东海”
首先,东海在神话中的地位之高,很大程度源于其
地理象征
。
在上海看东海日出
“上古之书”《尚书》中提到
“东方为春,春者出也,
万物之所出也。”
东海的“东方”,象征
日出
和
春天
,也象征
“万物生发之源”
;我国古代还以
东为尊位
,比如常说的“房东、东家”;四海龙王之首,也在东海。
绘于16-18世纪的《四海总图》
图中最右侧为《山海经》提到的流波山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
那里还是“日月出”,日月升起的地方
图源:《中华遗产》2022年05期
其次,东海的
位置很“神”
。《列子》等古籍里提到,很久以前的东海,乃是与
“归墟”
相连,那里是所有水的汇聚之地,关乎世界的循环往复,
极为重要
。
而距离此神奇之地不远处,便是漂于古代东海上的
“东海诸仙山”
。
传说“归墟”附近的东海有五座仙山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
图为
上海崇明岛
日出,该岛又称
“东海瀛洲”
远古时期所谓的“东海”,
非常大,且划分非常模糊,
顾名思义——
陆地东边的海,泛指“东海”
。
在上亿年前的早白垩世,那时华南大陆以东还是浩瀚的
古太平洋
,也就是说,
那时还没有东海
;或者仅从字面意义理解,那时大陆的东面——
全是
“东海”
。
直至数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东海地体终于和华南大陆“紧密缝合”,
正儿八经的
原始东海
从此有了“基底”。
然后又过很久很久,直至距今仅数万年前的末次冰期,
现代意义上
真正的东海
,才终于形成。
图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年47卷04期
再说古代东海的
南北跨度
,同样
要比今天的范围大很
多
——其北起山东半岛,南至浙闽沿海。也就是说,东海的南北范围,
曾经囊括了黄海。
比如,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文献中的,只有东海、南海、渤海,
也说明东海曾包含黄海。
直到南宋以后,
黄河改道、夺淮入海
,“黄海”之名才逐渐从“东海”身上脱离;再到20世纪初,我国地图才愈发普遍地、分开使用黄海、东海名称。
濒临黄、渤二海的山东烟台蓬莱区
其常现平流雾与海市蜃楼奇观而有
“仙山”
传说
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方士们首先以“蓬莱”之名
叫响了此地
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认为,渤海应成为黄海的海湾,黄海应归入东海范畴;然后再划分为两大海域:
东海、南海。
众所周知,我国有“四大海域”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但如此划分,仅从
地球科学角度
而言,对东海和南海多少
有点“不公平”
。
首先,
面积
不是一个量级。
南海350万平方公里,东海77万平方公里,
黄海也能有近40万平方公里,
但渤海呢——才7万多
平方公里
。
东海大桥,中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
连接上海浦东与洋山港
其次,
水深
更不是一个量级。
南海最大水深5000多米,
平均深度1000多米,
东海最大水深2000多米,平均近400米。
但黄海最大水深仅100多米,
平均才40多米,
渤海就更浅了,
最深处不足百米,平均深度才
十几米。
再比如,我国北部湾,在面积与水深方面,均与渤海同等量级,甚至有所高出——还尚且属于南海;渤海却跻身我国“四大海域”之一,好像确实有点不公平。
而且,将黄、渤海归入东海,也能弥补东海与庞大的南海之间相差悬殊的海域面积;毕竟,
如今渤、黄、东
三海面积之和再乘以2
,依然不如南海大。
不过,小小的渤海被重视是有原因的。
中国文化与黄河流域起源有关,而黄河改道之前,古人沿着黄河走到海边,首先见到的正是渤海。
古人并不知道
东海、南海
有多大多深,只知道海岸在眼前,岸那边就是一望无际的(渤)海,然后被震惊。
位于黄、渤海间的山东成山头
也是秦始皇眼中的
“天尽头”
※但是,
各位同学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写
“四大海域”
,可千万别写俩。
很久以前的东海,其范围比现在大得多,也模糊得多,所以网罗更多仙怪传说的概率,也随之增多。
而在所有仙怪传说中,有一则必须重点谈谈,那就是麻姑娘娘所说的
,“东海三为桑田”,
即
“沧海桑田”
。
东晋葛洪在《神仙传》中,曾讲述长寿女神、美丽的麻姑娘娘与另一位仙人对话,她说:
“自从上次接待你之后,
东海已三次变成农田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刚才去蓬莱巡视时,看见海水比我上次去时又浅一半,难道又要再度干涸而变陆地了吗?”
※原文: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假想中东海蓬莱仙境模样
岛上有长生不死药
图源:《中华遗产》2022年05期
绘画/晓涵
通过现代海洋科学研究可知,东海陆架盆地和冲绳海槽的形成,奠定了东海的“骨架”,而其上水体的形成,
真的是在“桑田”与“沧海”之间几经切换。
真正的“沧海桑田”↑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0期
也就是说,
早在
千年以前
的东晋文本中
,已出现“东海三为桑田”的观点,
真
可谓神奇!
借神仙之口讲述的海陆变迁,背后凝聚的更是
我国先民的无穷智慧。
此时,神鸟精卫飞过来发言:
“对的,刚才麻姑娘娘说得太对了,让沧海变成桑田这件事,确实存在!也确实是我干的!就连
天津
都是我精卫填出来的!”
飞越天津之眼
天津曾为黄河故道、退海之地
所以确有传说
天津是由“精卫填海”而来
且
古代东海划分不精确
此传说中的渤海湾也被归入了东海
好了,我们继续探索东海——“沧海桑田”转眼千年,古时有些模糊的“东海”概念,终于在如今,清晰起来
。
如今,作为我国蓝色领土的东海,所谓的“神”,首先应是
“神圣”
的神
。
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2013年11月新华社发
其次,如今东海范围内,囊括了我国内地
最“神”、最“佛”的省份与城市
。
再者,作为我国海岛数量最多海域,“仙岛”数量自然不在少数,有的“仙岛”甚至代表了
“福如东海”
。
浙江舟山的东福山岛
有观点认为“福如东海”的说法来源于此岛
岛上有福石
在我国四大海域中东海海岛数量
最多
约占我国
海岛总量的
59%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10期
从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数据可知,东海上的
浙江
,其佛寺与道观数量在内地所有省份中
排名第一
。
如果浙江以
寺庙
“数量”
取胜,那么有座城市,位于东海与南海交界地带,则以
神祇“密度”
闻名全国。
福建
泉州
,被誉为
“世界宗教博物馆”
,平均每1000多人就拥有一处信仰场所,
祭神敬祖的祠宫遍布古城,可谓
“神气”盎然
。
再把目光放眼为数众多的的东海岛屿,那里同样有着极丰富的“神话”体系。
在东海,时而一岛一神,时而一岛多神,就连一个礁石、一个海湾,甚至一个漩涡,都有各种神明把守。
东海海岛上独特的海神分布示意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10期
而仔细看那些东海“海神”,会发现他们绝非高高在上
(龙王除外)
,不仅形象与气质
平易近人
,而且
本身也是人
。
比如东极岛一带的
“财伯公”
,其庙中神像并非宝相庄严,而是穿着渔民下海时的“龙裤”,因为此神的原型,本就是清朝福建的一位渔民。
再比如台州下大陈岛的
“鱼师菩萨”
,舟山燕窝山的
“燕窝老相公”
,他们在成“神”之前,也都是
最优秀的渔夫
。
除了以
“勤奋劳动者”
奉为海神形象,也有将名垂青史的
历史人物
奉为一方神明的。
比如西晋以德服人的名将羊祜,如今成为端坐在岱山岛的
羊府大帝
,其在浙东一带岛屿堪称
“男版”妈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