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知乎关于加强微短剧片名治理的公告 ·  22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你被哪些雕塑作品震撼过? ·  22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为什么总觉得网管泡的面更好吃? ·  昨天  
Quora文选英语  ·  最先看到的3个单词,就是你的2025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心理 | 成年后是否还有必要向父母表达对他们的「愤怒」?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16-12-03 19:33

正文

题图来源: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成年后,孩子是否还有必要向父母表达对他们的「愤怒」?


知友 | 韧心旎


跟父母表达了愤怒又能怎么样?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已经成年的子女,重提过去受过的伤痛,无非在意识里或潜意识里怀揣着两种目的:


目的一:为内心无法消化的怨恨寻找复仇/发泄的快感。


在我过往的咨询工作中,往往发现,那些越是无法认知自己身为人父人母的局限,无法面对过去和现在不当的教养行为的父母,就越会有渴望拥有「复仇」体验的孩子。


这种渴望很微妙,因为 superego, ego 和 id 之间矛盾重重,每个人的体验都不尽相同。


简单来说,很多受过童年忽视或虐待(精神或生理两方面)的个体在青春期,甚至成年初期可能都会先经历这个黑暗阶段。


目的二:为年幼的自己发声,以期得到机会修复自我。


我常看到评论里写「想抱抱儿时的自己」,「同情自己」等等,我可以理解这种心情。为留在历史里的小孩发出呐喊,是因为现在的你就是那样一个历史的产物。


获得新知之后,你觉得自己委屈,渴望修复自尊自爱,渴望接纳自己,不想为施害者(父母)开脱,更不甘让受害者(自己)蒙受强加诸于自身的羞耻,所以你要为过去正名,表达愤怒就是不得不经历的一步。


这两种目的之间其实并不分离,他们是递进的关系,只是在情绪体验上,有些人会困在第一个目的里出不来,有些人会几乎不经历目的一,直接开启目的二的愤怒表达行为倾向。


我们的目标当然是尽量多的靠近目的二,甚至在它的引导之下,练习能力,获得智慧,抵达成长自己解放自己的终极目标。


会困在第一个目的里走不出来,是因为「泄愤」行为有很大的风险。


好的情况是:你「报复」的体验得到满足,也就是不仅你的愤怒得以透彻表达,也在表达后看到父母因为你的控诉/唤醒而感到痛苦,有后悔和内疚等情绪产生,也许你会因此感受到人性本质里的善良,柔软,和脆弱,因为父母的反应,有了机会去练习亦步亦趋的体谅,在对生活,对人性,对人一生成长的需求,和对人本质的局限的了解中,更多练习了包容和接纳自己 以及家人。顺利由目的一的愤怒表达进入目的二,更多靠近独立人格锻造。


那坏的情况呢?我们知道 人的前脑额被称为总裁脑,它负责人总体行为和感受的调度和掌控,未成年人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全部法律责任就是因为,科学的来讲,ta 不具备负起全责的资格,因为 ta 的前脑额还未彻底完成生长。


前脑额如此重要,它给我们理性和掌控,组织和反省,但它也是成熟的最晚,衰退的最早的大脑组织。所以当你像你那双可能前脑额已经在衰退的父母表达愤怒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不具备这样的脑力来理解你的痛苦,洞察你的无奈,进而感受到内疚了。


其实往往这样稀里糊涂,英文讲以 auto-pilot mode 活着的人,前脑额神经连接度也更易退化,前脑额早衰退的可能性也更大。


父母思想和生理的种种局限,让已经成年的你在像他们表现愤怒的时候,看到的可能不但不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柔软和脆弱,而可能是更多的冷酷,更强的偏执,他们不但不认为自己不妥,还要多加贬损你,羞辱你,guilt trip 让你觉得负罪于他们,让你忽然觉得因为你的愤怒表达,自己成了没有爹妈的孩子,于是恐慌,妥协,继而再痛苦。


这样的内心体验会给你自己带来二次伤害,它可能把你击倒,让你未来用尽一生的力量也无法再次清醒起来,那些「获得积极心态修复和真实成长自身」的高级目的,会随之变成可望而不可及的美梦一场。


所以请仔细思考一下哪种结果对你的可能性更大。好的父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要提醒自己你是独立的个体,只能为自己负责,在这个基础不满足的时候,所有的,对别人对自己的爱的表达都是残缺的。


「将自己在意识上和父母脱离开来,无论他们状态如何,我只渴望奋力一试,突破他们在我的经历中,我的人格中,甚至我基因里预设的种种局限,哪怕只能突破那么一点,我想也是善莫大焉。」


以泄愤为目的的愤怒表达实在情有可原,但是以成长自我为终极目标而选择有效工作(包含表达愤怒 练习沟通等等)才是更高级的人的意识的显现。希望不管通过多少曲折,各位都能在有生之年到达这样一个高意识成长状态。


如果要表达愤怒,你该「怎么表达」呢? 这个问题一点都不简单。不过我在这里简单说说。


有的人鼓起十二分的勇气,耗尽二十分的能量,写封长长的家书。写的时候恨不能拥有莎士比亚的文采,即使冗长无序也要透彻淋漓一吐为快,当这封家书被写完,过往被历数之后,也许内心已然获得很多宣泄,更也许每次重读都还是会泪眼朦胧 双手颤抖。


这样的痛苦经历实在有点自虐,但穿过这长长的黑暗隧道,他们不仅梳理并表达了积压的情绪,而且保留了自己的安全空间去思考和消化过往的一切,即使在当时当刻无法理解透彻,这都是极有意义的,未来收获更多智慧的开端。


也有的人忍啊忍啊,搜集不到足够的勇气,更或许生活匆忙没有多余能量可以透支在认知历史 消化历史上。


生活滚滚向前,终于在某个重要档口(比如结婚,生子,离职等等),被父母用过去对待自己的方式再次「惹毛」,终于多年积累如洪水般喷发,大吵一架之后,即使没有两两不相过问,至少也是更加各自揣摩,更加难以沟通。


更有什么情况呢?就是终其一生都不曾有表达,也不曾有爆发。这种人也有很多,压抑之深刻让他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可能拥有饱满的活着的体验。


他们往往记忆力差,身体状况不断,睡眠质量不佳,人际关系一般,工作和家庭生活都索然无味,更有偏执的将人生希望寄托于他们的爱好、工作、宠物、子女、手足或父母等等任何(非自身的)外在的 人或物上。


看得出来,压抑情绪不是办法,言语表达又多有风险,无论哪种正视和修复都需要短期不能练习出来的沟通能力,认知能力,那眼下怎么办呢?我建议诸位找个你能用的工具。


如果擅长文字就付诸纸面(就像写家书),如果擅长运动就消耗体力(登上高山大哭或大吼),如果擅长艺术就投入作画,如果擅长音乐就写写编编(很多黑人 rap 饱含情绪也因此震撼)。


无论你选什么工具,具有意义的情绪表达(而不是逃避情绪和麻木自己)有很多方式(不会的话去找心理咨询师,ta 们可以引导你开始练习一个适合于你的工具),当我们把情绪疏导的后果全部留给自己来承担的时候,我们就是实实在在练习修复,练习独立人格养成。


这过程艰辛,自不必言说。但不走下去,又有什么别的路呢?况且为什么要逃避?生之最大幸就是透彻淋漓的情绪体验,当丢了感受痛的能力,我们就没有了体验乐的可能。


难道真要如行尸走肉般活?还是要别人为你的人生负责?你甘心么?别人又凭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知乎日报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