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知乎关于加强微短剧片名治理的公告 ·  昨天  
知乎日报  ·  你被哪些雕塑作品震撼过? ·  昨天  
知乎日报  ·  为什么总觉得网管泡的面更好吃? ·  2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do me a solid,“请帮我个忙”!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鸿门宴明明是一个失败的宴席,为什么却能进入中学课本?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25-01-02 21:00

正文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大家都知道鸿门宴——宴无好宴,是项羽为除掉刘邦而设的一个局。为什么明明是个失败的宴席,却还能被选进中学课本呢?一起来看看答主们的回答吧。



鸿门宴明明是一个失败的宴席,为什么却能进入中学课本?


| 答主:一颗土豆

因为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是为了教你怎样阅读文言文,而不是教你怎样开宴会时成功谋杀宾客。



| 答主:疯死沃

因为鸿门宴不长的篇幅里,居然刻画了六位角色,分别是:

刘邦、张良、项伯、樊哙、范增、项羽。

这六位角色,不仅有各自明确的行动目标,还分别有相应的办法来试图实现自己的目标,并由此展现了他们的个性。


从文学角度来说,以这样纯叙事方法来刻画群像,是十分高端的技巧。

现如今,有一些日漫也正痴迷于刻画群像剧,但他们用每集近半小时,总共十多集的篇幅,很多都不如鸿门宴这短短的几段话刻画的,来得自然与鲜活。

你可以看到同为首领,刘邦与项羽在个性与行为方式上的大不相同。

这并不是用什么台词的分化,或者感叹号的多少来区别他们,更不是用口癖之类无聊的方法,亦不是用标志化的什么大叔用词、莽夫用词、谋士用词来给角色打标签。

实际上,项羽在这篇文章里,他的说话方式与刘邦没什么不同,都是正常首领正常说话的样子(注意,是正常说话的样子),在行为模式上,也都是一看就很正常的军队首领。没有人突然高喊一声「岂可休!俺今日就是要取你项上人头呀呀呀!!」然后一剑砍翻桌椅现场开无双杀人。

对吧?

然后,你读完全文,你就能读得出来,刘邦和项羽,他们就是完完全全的不同。


同样的,张良与范增,项伯与樊哙,他们各自在文章里的位置也是相互对应着的。在文章里,他们也是完完全全的不同。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光是这一点,就值得你反复地去思考,去实践练习了。



再有,这篇文章以短短六段的文字,将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其来龙去脉及相关背景,仔仔细细地讲清楚了。

单看鸿门宴本身,似乎只是一方要杀人,结果被另一方巧妙地化解了的故事。但文章里又表明了,这是和诸侯争霸、军事斗争的背景相联系的。刘邦占了关口,却没有贪恋享受,让范增看出了他的真实意图,认为他是项羽的最大对手,于是准备除之。

于故事背景上,我们读明白了,项羽军强大,但不占地利;刘邦军相对弱小,但占据了有利位置。双方都不太希望首先用军事来解决问题,那么,鸿门宴就被搬了出来。

我们甚至不需要额外地清理思路,只是顺畅地读一遍就能理解这里面所有的弯弯绕:

一强一弱两支军队的首领都想称王,强者不用掩饰,弱者虽没表露意愿,他励精图治远离享受的行为却暴露了他的真实目标。强者没有地利,虽可以用军事进攻解决问题,却更希望借鸿门宴展开斩首行动。弱者一方面示好示弱以此麻痹强者,另一方面适当地展现武力以求自保,最终保全了自己,得以继续发展。


如何在这么短的篇幅里,将以上故事信息完整清晰地传达给读者?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思考,不断实践练习的。


从文学性来看,这篇鸿门宴在叙事与人物刻画方面,都做得极好,拿来给学生们当范文,那真是足足够够的了。



你哪怕从权谋角度来看,这篇鸿门宴也是极好的。

好在哪里?

这里面既有政治斗争,也有军事斗争。

而且,讲清楚了两者的关系:政治斗争解决不了的,会交给军事斗争来解决,而军事斗争得不到的,只能由政治斗争争取时间和机会,用以壮大军事实力,去实现未来政治斗争的最终胜利。



在现代一些故事角色的嘴里,军事变成了「人们只懂得相互杀戮」,好像相互杀戮的意愿变成了事件动力,而有意无意地将政治斗争,这一最本源的斗争源头,给模糊化了。

又或者,将政治斗争看成一两个「聪明人」翻云覆雨的把戏,他们只需要在黑暗的密室里说几句耳语,战场上惊天动地的变化就都化为乌有了。

这两种都是创作者们的臆想。

实际上,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就像鸿门宴里所描述的那样,是有深刻关联的。


刘邦阵营在政治上想要称帝,他们也确实占领了关中。于是,便把守函谷关这一关口,不放别人入关,意图以这种方式,成就霸业。

这就是,军事占领和拒守,为政治的称帝诉求服务,明显地表达出了想要称霸的意愿。

范增为此进一步劝谏项羽说,刘邦本性贪财好色,却在占据关中后收敛本性,可能是在励精图治。加上刘邦的军事动作,意图就很明显了。那么,项羽想要争夺霸主宝座,要实现他的政治斗争胜利,就必须在军事上击溃刘邦。而这也是切实可行的,因为项羽军的实力,在当时本来就远比刘邦军要强得多。


就在项羽军队准备进攻的时候,刘邦得到了消息。这里有段非常精彩的描述,张良问:大王觉得,您的军队可以比得上项羽吗?

张良为什么要明知故问呢?

这显然不是提问,而是提醒。

刘邦瞬间就意识到了,拒守函谷关是手臭棋。这不是很显然的吗?在军事斗争不可能胜利的时候,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政治目标,让自己站在了强很多的项羽的敌对位上,这不就是所谓的「又菜又跳」吗?

刘邦是何等聪明人,他听明白了。于是他立即听从了张良的劝告,对项伯表明了他愿意和好甚至臣服于项羽的态度。他对项伯说:误会啊,误会。我并不是守着关口要称霸,而是替项羽守关的啊。我守在这,别的杂闲人等,就不能随意进来了,我好将关内的财富一个个保存好,静候项羽大王来取啊。我守在这,天天盼着项羽大王赶紧到来,我哪有自己独吞的意愿呢?


这一番话,等于是将原来的军事斗争,掩饰为了军事合作。

我守在这不是要准备和你打仗,而是在帮你守家呢。虽然这个家是我先来的,但我是替你守门,你一来,这个家就交给你来当。

项伯于是说,那,你就亲自去跟项羽道个歉吧。

于是才有了鸿门宴。

在宴会上,范增一再地暗示项羽,但项羽总是按兵不动。乃至范增亲自安排项庄动手,被项伯和樊哙阻挠后,项羽仍然没有行动。


很明显,项羽有两点理由:

其一,他被刘邦的说辞迷惑了,哪怕没有全信,至少因此犹豫了。

要攻打刘邦军,或者进行斩首行动,这些军事斗争的本质,都是为了争夺唯一的霸主宝座。

但是,刘邦用说辞掩盖了自己的政治意图,双方表面上没有了政治斗争,那么军事斗争自然就消失了。


其二,项羽要实现政治目标,要对付的军事首领绝不只刘邦一个。

俗话说按下葫芦浮起瓢,试问天下这么多军事首领,哪一个没有一丁点野心呢?如果只是因为有野心就要被项羽诛杀,哪怕是刘邦这样亲自到你项羽帐中道歉赔罪了,都要被你斩于宴会之上,那大家还不赶紧联合起来先把项羽击败好了。

到那时,项羽的政治诉求恐怕就更难实现。

一个错误的军事斗争决定,哪怕打了胜仗,或许也并不能为政治斗争的胜利带来多少好处,反而可能有害。

所以说,要避免军事上的盲动和蛮干,要谨记军事斗争不是自成一家的,而是和政治斗争的全盘紧密相连的。



但是在范增看来,这样的军事行动是必要的,之后的风险,是值得去冒的。

因为范增认为,刘邦和别的那些军事首领们都不一样。

他于野心、能力、军事实力和人才储备各方面都是俱全,天下能做到这些的,除了项羽,那只有刘邦了。如果放在眼前的大好机会不去杀,放虎归山,日后必成大患。

今天来看,刘邦军相对比较弱小,但看刘邦的才能与野心,他的军队必然会继续壮大下去。到那时,项羽再想要在军事斗争上取得胜利,就是难上加难了。

既然这场军事斗争是非打不可的,那么今天乘有十足把握的时候下手,总好过未来陷入苦战来得强。

至于杀掉刘邦后可能面临的其他军事首领的联合讨伐,那些人既没有刘邦这样的才干,也没有他这么大的决心,军事力量也大不到哪里去。联军固然可怕,却可以抓住各人弱点分而化之。总体来说,范增宁可对付可能的联军,也不想对付未来一定会壮大起来的刘邦军。

这就是范增的思考。所以,哪怕今天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也坚持认为,一定要动手。



于是,项羽阵营里产生了裂痕。一方要杀,另一方犹豫,再加上刘邦阵营内部的齐心协力,这件事就很难办成了。

项羽和范增,他们的政治目标是一致的,但他们实现政治目标的路线,发生了分歧,而他们内部又没能及时地解决这样的分歧,最终令刘邦成功逃回军营。

至此,项羽再想发兵攻打刘邦,也是不太可能的了。鸿门宴上那么好杀都没动手,何况要攻打别人重兵驻守的关口呢?


最终的结局,也证明了范增的路线才是对的。

从项羽看来,为实现政治斗争的胜利,一些不必要的军事斗争是需要被避免的。

这种想法本来是没有错的,但他错就错在,他错估了刘邦的实力和野心,错误地放过了他最大的政治斗争对象,没能抓住主要矛盾,而过高地看待了次要矛盾(杀了刘邦,别的首领会不服,可能组成联军),造成了路线上的错误。

路线一错,与路线相关的军事斗争的方向就错了。军事斗争一错,那就是满盘皆错,怎么也救不回来了。


所以孙子兵法上怎么说的?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从战略,而不是战术的角度,一语道破了军事斗争的意义。它不是几支军队在那用各种计谋打来打去,它是为「国之大事」服务的,一旦出错,就是死生之地,关系到存亡之道啊。


现在还觉得《鸿门宴》不该被列入课本吗?






知乎「2024 个人年度报告」现已正式上线。
刘看山邀请你一起,潜入时间之海,探寻属于你的「2024 支点图鉴」。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回顾支撑你走过 2024 的那些人和事。


题图:《鸿门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