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木舒
本文系作者授权转载
昨天,一条“知识点”火了,90%人都还不知道,iPhone其实还暗藏的“捉奸”功能。
首先你要能解锁对方的手机,然后打开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常去地点,就能在地图上看到对方常去的位置,甚至精确到某个时间段在哪里...
除了这种,还有一种更好用的方法,这次不需要解锁对方的手机,你只需要知道对方的苹果ID和密码,然后在自己的手机上登录对方的ID账号,点击查找我的iPhone,这样就可以显现对方的当前位置,定位的误差也很小。
而前段时间还有过一次“照片定位”事件。在微信中,我们经常为了追求高分辨率而选择把原图传给别人或是上传朋友圈。但是这些原图里其实是暗藏着定位信息的。只要把这些原图保存到手机相册,然后点击照片——详情信息后,这张照片拍摄的位置就能够被显现出来,如果原图照片很多的话,这样这个人的大致活动范围也能够被推断出来。
其实说是“抓奸”功能多是开玩笑,真正那些抓奸与被抓奸的人斗智斗勇早不会用这种大白于天下的功能。
比起这种简单好用的抓奸模式来说更让我觉得可怕的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下,我们每天的行踪、私人信息都被保存在数据库中。我们觉得设置了6位密码,指纹密码甚至面部识别把自己的信息保护的天衣无缝,可事实上,我们可能已经完全是在“裸奔”了。
每天我都会接到各种各样的电话,卖保险的,搞贷款的,卖房子的,办卡的....而短信栏里,除了快递外卖也全部都是这种垃圾营销信息。我每次接到这些电话都很烦躁,烦躁完了会很纳闷,他们到底是怎么知道我的信息的?
后来我发现,我们日常中几乎每个涉及填信息的事件,最后都会沦落为信息的倒卖的黑手。
其实如果只是为了拉单子的骚扰电话的话,那顶多也就是“精神污染”,而怕的就是,有人利用了这些信息,成为了他们犯罪的工具。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没关系,我也没什么值得骗的,骗子才不会在我身上浪费时间。”可有时候恰恰在你觉得不会骗到你身上时,悲剧就降临了。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一位妈妈特别爱在朋友圈晒孩子。她的朋友圈充斥着大量孩子的照片和日常,还参加了大量的“拉票”活动,在一些链接中上传孩子的信息,参加各种比赛......可她这种“母爱”最后就成为了伤害孩子的原罪。她的孩子就被贩卖儿童的坏人盯上了。
他们通过投票比赛套取了他的信息,通过加好友看她的朋友圈,孩子叫什么,读哪个学校几年级几班,班主任是谁,父母是做什么的,家在哪经常玩的地方在哪,喜欢吃什么玩什么,成绩怎么样上了什么兴趣班.....这些坏人们统统都了如指掌。
有一天,坏人就拿着他最爱的吃的和玩具,假借妈妈同事的身份,把孩子拐走了。
后来经过很久找回孩子时,妈妈生气的怪他为什么要跟坏人走,孩子说:“他们什么都知道,我不知道他们是坏人。”
如果说这种事只会在心智未全的孩子身上发生,那你就错了。
之前一个姑娘在路上走,突然过来了个男人和她搭话,问她是不是谁谁谁。在被她冷漠对待后,他突然性情大变边说着“你快跟我回家”,边要把她拉走。她挣扎呼救,围观的人也很多,可是那个男人一口咬定她是因为吵架耍脾气的女朋友。
围观群众质疑,结果男人把她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在哪读书家里人叫什么全部都说了出来。这下女孩无论怎么说不认识他,围观群众也都开始怀疑了。最后因为围观人数太多,男子逃跑了。
过了很久后,男子用相同的方式强拉女孩时被抓,后来他交代,他们通过附近的人加陌生女孩,通过社交软件掌握她们每天的行动路线和信息,然后制造偶遇,先尝试着骗,实在不行就假装吵架直接拉走。
曾经还有一个轰动的案子,因为恋爱遭反对,女儿的男友通过之前女友给她发过的老家照片,在卫星地图定位到了女友的家,然后杀了连同女友在内的一家三口。
去年的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信息泄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谋财升级到害命的程度了!
比这些层出不穷的泄露隐私的方式更可怕的是,我们居然已经开始渐渐接受隐私被泄露的事实了。
我们都知道这些会泄露信息,但是这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没办法离了它们而生活,更没有办法阻挡那些泄露他人信息牟利的人。所以我们无能为力,只好安慰自己没那么容易被骗。
但其实有时我们多做一点“麻烦事”,就能减少一点信息被泄露的可能性。
手机里APP,少点一些“允许”,少一些授权
只要是需要填写信息的网站都要慎重核实
身份证复印件用完了要销毁,最好用的时候也要在复印件上标注用途
快递等收货单丢弃时一定要在关键信息上涂黑销毁
晒照片时尽量把涉及私人信息的内容马赛克,尽量避免发送原图
密码尽量复杂,并且定期修改,更不要所有的APP都用同一个密码
......
不要总觉得信息泄露没什么大不了,也觉得自己没什么可骗的,觉得大不了就多接几个骚扰电话嘛。
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信息会落到多么可怕的一个人手里。 有时候,骗子不是想骗你的钱,而是想要你的命。哪怕就倒霉的遇到那么一次,可能连命都没了。
当我们还在沉迷于用iPhone捉奸时,不妨想一下,当我们可以肆意的去查伴侣的信息时,可能有坏人正在你的背后,把你的这些日常都看在眼里。
这时候会不会有一种挫败感?
比自己遇到一个需要抓奸的伴侣更可怕的是,我们已经不知道该拿什么去拯救我们的信息了。
作者简介:木舒:辣笔小尖椒(ID:lbxjj01)主编。做自己喜欢的事,写自己喜欢的字,爱自己喜欢的人。私人微信:sunne777。欢迎来撩。
P.s
我曾在《顺丰、菜鸟互撕,笑完之后我有点慌……》这篇文章中写过这么一段话:
阿里可以完全知道你的常用收货地址(一般不是公司就是家里),亲密联系人(通过收货地址可以知道),学历(支付宝绑定),水电煤缴费(支付宝代缴),信用卡账单,车产信息(支付宝绑定),工作信息(公积金绑定),财富信息(余额宝及绑定银行卡),行为习惯(淘宝交易记录,以及所有你使用支付宝付款的行为)等等。
腾讯可以通过微信、QQ了解你的交际信息,通过朋友圈、公众号、游戏账号了解你的兴趣爱好,通过微信支付了解你的金融信息(同阿里)。
就目前来说,阿里和腾讯的数据有彼此交叉的领域,但大体上还是各有各的领地,但它们都在追求数据上的垄断。
一旦阿里和腾讯的大数据打通之后就是一张数据层面的天网。这张天网可以用于商业变现广告的精准投放,也可以用于监测甚至是诱导你的行为。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放弃一部分的隐私,这是逃不了的。
但大数据时代的最终形态,很可能是个没有隐私的时代。
再P.s
我能想到的破解办法就是:1.你自己要注意避免把信息泄露出去(具体措施上文已有所介绍)。2.国家通过政策手段让阿里系和腾讯系相互制衡,避免企业形成垄断。
一旦垄断形成,受害的一定会是消费者。
缓缓说(huanhuanshuo520):一个有趣有用又有温度的公众号,这里会有不正经的胡扯,会有无趣的深刻,也会有热气腾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