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巴菲特有句名言:“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自2023年以来,江门、淄博、榕江、天津、哈尔滨、开封、天水……各个新晋的网红文旅城市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现在人们面前,充分显示出经济恢复发展的潜力与活力。在刚刚结束的2024国庆假期,城市居民出游意愿高涨,消费更加活跃,热点更热、温点升温,旅游市场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然而,综合多方的统计数据,2024国庆长假很少看到上述网红文旅城市爆火的身影。
在业内人士看来,网红文旅城市“层出不穷”的背后,凸显了当前国内很多城市的焦虑感——它们的焦虑在于“我要成为中心”,总想获得“网红文旅城市”等光鲜标签的加持。
2024年以来,网红文旅城市仍在不断涌现。当网红文旅城市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其背后浮现出的一些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
截至10月9日,携程、同程、途牛等各大旅游平台已陆续对外发布了各自的2024年国庆旅游统计数据。品橙旅游发现,江门、淄博、榕江、哈尔滨、开封、天水等一批2023年以来新晋的网红文旅城市,在各个旅游平台的各种榜单上集体“消失”。
携程旅行发布《2024年国庆旅游消费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杭州、南京、重庆、西安、深圳和武汉等一线城市依然是热门的10大目的地。
同程旅行发布《2024“十一”假期旅行消费报告》显示,国内最热门的酒店预订涨幅城市是黑龙江·黑河、西藏·山南、陕西·商洛、广东·潮州、西藏·林芝、山西·晋城、四川·阿坝、云南·西双版纳、新疆·哈密、新疆·喀什。
途牛旅游网发布《2024国庆旅游消费盘点》显示,张掖、大同、洛阳、阿勒泰、忻州、安顺、黔南、酒泉、普洱、延边等目的地出游热度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更为显著。
《百度地图2024年十一假期出行锦囊》数据显示,杭州千岛湖、阿坝四姑娘山德国为国内热门景区TOP10,甘肃甘南、云南腾冲等为全国小众旅游城市TOP10。
有旅游业内人士对品橙旅游表示,热门涨幅城市榜单统计的背后更多的是参考具体的涨幅变化。例如,一些TOP 10的榜单中,虽然后几名的涨幅数值没有前几名高,但其绝对增长值可能高于前几名。一些新晋的旅游城市在2024国庆假期的各种榜单表现不佳,并不代表着这些城市就没有人气,需要客观地看待其统计数据背后各个城市的具体基数,基数较大的城市它的涨幅数值可能没有那么高。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以往蹿红的网红文旅城市,即便在2024国庆假期客流量有所增长,但增速已经开始明显放缓,更有甚者和巅峰时期相比有着很大差距。
2024年国庆假期期间,哈尔滨市共接待游客835.7万人次,同比增长13.60%,旅游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17.40%;开封市共接待游客759.13万人次,旅游收入53.03亿元;榕江县共接待游客49.89万人次,同比增长24.8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2亿元。
作为对比,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623.97万人次,同比增长35%,实现旅游总收入72.79亿元,同比增长71.7%;开封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70.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78亿元,携程发布的《2024“五一”假期旅行总结》显示,开封进入全国热门三四线目的地前十;榕江县共接待游客40.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1亿元。
2024国庆假期首日,淄博站发送和到达旅客约在3.2万人次。2023年4月淄博烧烤热度较高时,淄博站曾创下日发送和达到旅客合计近8.4万人次的历史记录。
不仅仅是淄博,开封、天水、哈尔滨2024国庆假期热度和巅峰时期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开封和天水的热度,更是呈倒V曲线。
数据来源:微信指数
有旅游平台相关负责人对品橙旅游表示,目前各家旅游平台的数据维度是不太一样,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有些平台是从机票、火车票的维度统计热门目的地,或者确实有跟风爆款网红文旅城市的内容输出;有些旅游平台主要是从度假产品的维度统计热门目的地,部分热门目的地可能会包含在更大某个热门区域里。但从整体上看,一些新晋的网红文旅城市,在2024年的法定节假日的表现普遍不如以往。
近年来,一些网红文旅城市犹如“过山车般”的热度变化,也引发了业内内外新一轮关于网红文旅城市的讨论和争议。
有业内分析认为,从网红文旅城市的变迁史来看,如果按照不那么严格的区分,可以将目前的网红文旅城市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以大理、桂林、拉萨为代表,主打特色化自然风光的初代网红文旅城市;二是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具备历史文化底蕴,有“好玩的、好吃的”等各种文旅资源和场景,并且在新的社交传播方式中被放大,讲出了新故事的第二代网红文旅城市;三是以长沙为代表,通过自身各类文旅品牌崛起的第三代网红文旅城市;四是近两年来以淄博、天水、江门、阿勒泰等为代表,因为某种食物、某首个电视剧等突然走红的新一代网红文旅城市。
©摄图网
相比以往的网红文旅城市,新一代网红文旅城市主要以三四线为主(哈尔滨除外),更“下沉”且更具偶然性。
通过以上网红文旅城市的变迁过程不难看出,其背后蕴藏的是消费者文旅观念的变迁。
例如,以往的旅游主打的观光、昙花一现的“到此一游”,现在更多的是体验、是消费。这也意味着,新一代的网红文旅城市未必一定就是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也不一定是某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它甚至是位置比较偏远的中小城市——只要其能够提供情绪价值,能够让人放松、愉悦,找到共情的点。
与此同时,蜂拥而至的游客给城市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流量、快速出圈成为地方政府竞相追逐的目标。原本小众的景点挤满了拍照打卡的游客,藏在居民楼下的小饭店成为排队几小时才能吃到的网红餐馆,当地政府优化各项服务花式“宠客”……在新的经济增长点难寻的当下,谁都希望借助文旅产业的复兴,实现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尽管各种网红文旅城市话题被炒得火热,但真正能够称得上“网红”的文旅城市其实并不多,网红文旅城市的道路甚至是越走越窄。这也给网红文旅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首先,打造一座“网红文旅城市”,得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即具有一定竞争力或者说特色的文旅资源、超级IP等先天性的条件。其次,当流量真的来了,能不能接得住,如何才能接得住。再者,本身就缺乏先天性条件的城市,是否有必要去模仿其它城市打造所谓的“网红文旅城市”。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观志认为,没有资源根基的产业只能昙花一现,没有产业基本面的经济只能是天边的彩虹。网红文旅城市现象是以智能手机普及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时代性现象,但实际上,类似特种兵式的旅游是对经济规律的一种冲击,对商业逻辑的一种挑战——商家在无钱可赚的情况下还要高强度地维持运转和为潮水般的游客提供保障,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运行状态,值得有关部门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