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先生
有幸与你见证这个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大S的急诊就诊记录曝光,她死于不爱自己。大S ... ·  17 小时前  
艾格吃饱了  ·  打工人开年养生,就看它们! ·  昨天  
掌上澄江  ·  你好澄江丨食一碗汤圆,盼一年圆满 ·  昨天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11日 ... ·  2 天前  
企鹅吃喝指南  ·  羊奶花砖补货了,其他的还用我们多说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先生

这场危机,让德国越来越难了

智先生  · 公众号  ·  · 2024-02-27 21:00

正文

从2000年以来,如果要讨论对欧盟影响最深的几个历史大事件,除了欧债危机、俄乌冲突和英国脱欧外,还有发生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有大量中东难民通过巴尔干、地中海等路线陆续抵达欧洲,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规模庞大的难民潮。

仅2015年,难民申请人数就超过了130万人, 难民危机愈演愈烈

各欧盟国说不慌是假的,特别是意大利、希腊和匈牙利等难民首选的入境国。

根据「都柏林公约」,难民第一个进入的欧盟成员国,都被视为第一责任国,该国除了负责审查难民身份外,还要承担收容难民的重任。

另外,其他非第一责任国,还可以把入境难民统统转移到第一责任国境内,轻易甩开自己的沉重包袱。

面对这种完全失衡的难民分配规则,捷克和波兰首先撂挑子不干了,它们宁愿被制裁,也不肯接受分配。

匈牙利更是连夜修筑围墙,阻挡疯狂的难民涌入。

后来欧盟制定了新的难民分配方案,28个成员国人人有份,讲究公平两字,这让 第一责任国举双手赞成,但不少受难民潮影响较轻的国家就不乐意了。

约定俗成的国际公约,怎么说变就变了,所以也 坚决不同意

就在欧洲地区纷纷攘攘的时候,局势突然迎来了转机, 原来是 欧盟的定海神针, 德国站 出来了

其实在一开始,德国是很想躺平的,毕竟它身处欧洲内陆中部,不是难民的第一入境国,严格来说没有受到多少波及。

默克尔表面上对欧盟的难民分配方案热烈支持,可她头脑非常清醒,在行动上始终保持观望,不主动也不负责。

于是德国的难民政策外松内紧,虽然不拒绝难民递交的庇护申请,却在审核流程上卡得很死,把大部分难民拒绝在国门以外。

这非常符合默克尔一直以来贯彻的「价值观外交」宗旨。

那为什么后来德国变得如此积极,默克尔甚至喊出了「我们能做到」那句口号?

因为民意和普世价值观。

民意是默克尔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人道主义价值观,在德国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高压红线。

2015年4月19日,一艘偷渡船在利比亚附近海域沉没,700多名利比亚难民丧生。

这件事在德国社会引起广泛热议。

7月15日,在德国一档电视节目中,一位巴勒斯坦难民少女向默克尔提出避难请求。

默大妈虽然内心很想安慰对方,却只能冷漠回应:

「我理解你,但是我必须说,政治有时是残酷的……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营里可有成千上万的人,要是我们说‘你们都过来吧’,到时候我们可控制不了局面。」

一边是难民少女的可怜处境,一边是总理的铁血无情,这更加触动德国百姓的广泛同情心。

在多方的舆论压力下,默克尔坚持以本国利益为重,想把难民潮的解决难题,寄希望于欧盟方面。

但即便如此,从2015年1-8月,德国每月接受的难民人数也达到3万人。

9月2日,互联网上广泛流传一张叙利亚幼童偷渡时不幸溺亡,遗体被冲上海滩的照片:

德国民意被彻底点燃。

当同情汇聚成一股无法抵抗的汹涌民意时,默克尔选择了向民意妥协, 因为她还是 要遵守 「人民要我怎样,我就怎样」的原则。

于是,德国政府放弃了「第一责任国原则」, 放松对难民严格的审核程序。 主动接收在匈牙利境内滞留的叙利亚难民,并试图带动其他国家积极合作,承担接收难民的责任。

就这样,在匈牙利和奥地利边境附近的数十万难民,如潮水般涌入德国。

到2016年下半年,德国一共接收80多万难民,堪称历史之最。

默克尔还出台政策,给予难民们优厚待遇——

每个难民只要完成身份登记手续,就可以获得免费住所,每月还能领取300欧元。

当德国政府忙于安置国内逾百万难民的时候,有人开始谋取难民潮带来的「红利」。

德国难民事业从柏林墙倒塌开始就已经形成,至今变成一条分工明确的庞大产业链,背后都有一个个利益集团,在经营自己的权力和利益诉求。

对难民的安置,德国一般采用集体安置和散户投放两种方式。

集体安置,就是让难民们住进由各州政府搭建的,可容纳几千人的难民营, 而州政府会把这些事务外包给私营建筑公司。

可在项目监管上,各地政府却非常宽松,甚至达到忽视地步。

有些建筑公司为了节省成本,会寻找废弃兵营、医院或二战遗留废墟,随便装修一下,就是一座座崭新的难民营。

由于事前已经和市政府打好关系,所以难民营项目很快通过了验收。

有时候搭建速度赶不上新增人数,市政府还会亲自出马,把难民安排进纳粹集中营过渡一下,简直物尽其用。

一般州政府也不会派人复核,只会按照市政府上报的人数和费用,进行拨款。

所以来的难民越多,需要建造的难民营也就越多,市场需求就越大。

这些动辄花费几百甚至上千万资金的项目,经过层层「成本压缩」后,利润自然非常可观, 让不少德国 企业 掺了一脚,通过运营难民营牟取暴利。

一位德国知名企业家宣称,接纳大批难民,或许会成为德国下一次经济奇迹的基础。

与难民营产业相媲美的,是难民救助产业。

难民初来乍到后,往往人生地不熟,不知道怎么申请政府福利, 类似「欧洲家庭护理」一类的难民救助 企业,就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只需要给这些企业一笔钱,难民就可以什么都不做,享受从入住、领取津贴到职业培训的一站式服务。

有不少议员在救助企业挂靠了职务,所以地方政府会在流程上大开绿灯。

这些企业只需派人跑一趟流程,就能从难民身上赚取到大量佣金,还能从政府那里拿到一些好处费,在 扣除人 工后 ,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德国每年花在难民身上的钱超过200亿欧元。

也难怪德国老百姓说,做难民生意,就像拿着许可证印钞票一样。

除了民意和价值观,促使德国引进难民的理由还有一个,那就是对劳动力的需求。

这些年德国的生育率持续走低,出生人口赤字达到了战后最高水平,同时老龄化问题严重,导致国内劳动力长期短缺。

引进难民,不失为一个解决方法。

放开难民政策,能否有效缓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还不好说,但对德国社会秩序造成的冲击却是显而易见的。

大多数难民与德国文化格格不入,难以融入社会, 加上就业率低造成的心理落差,他们很容易心态失衡,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从2015年开始,发生在德国的恐怖袭击接二连三,犯罪率大幅飙升10%,且九成案件都与难民有关。

其中有八百起恐袭案还与极端组织势力密不可分。

最具代表性的是发生在科隆的大规模性侵事件。

2016年新年夜,在科隆火车站广场举行的跨年活动中,有大量女性受到性骚扰和抢劫。

据联邦刑事局发布的数据,大多数嫌疑人来自北非国家,这里面有一半是不久前才来德国的。

出人意料的是,最终只有3名嫌疑人被判有罪。

另一起案件比较有戏剧性。

在2016年10月,一名19岁的德国少女玛利亚,被来自阿富汗的难民性侵并杀害。

玛利亚的父亲克莱门斯是欧洲法学界的大拿,还是欧盟委员会的高官,他曾经极力游说欧盟各成员国主动接收难民。

这事发生后,克莱门斯在悼念女儿的同时,还呼吁民众不要渲染仇恨情绪,要继续关爱难民,给难民捐钱……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政治正确和红线,而当时德国的政治正确,就是要对难民群体格外「宽容」。

也不是所有德国百姓都能容忍难民的胡作非为,民间社会的不满沸腾也到了极点。

仅仅一年过去,德国百姓对难民的态度,由刚开始的包容变成了极端厌恶。

在右翼民粹主义的推动下,德国境内频繁发生反难民暴力活动,从15到17年,一共发生6000多起针对难民的暴力刑事案件。

德国百姓和难民群体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这时,人们开始把矛盾指向默克尔,埋怨正是她的难民政策,才让德国走上万劫不复的道路。

可他们选择性遗忘了当初是如何众志成城,逼迫默克尔政府对难民大开国门的。

默克尔也算体会到被民意胁迫的无奈,她每天还要面对老百姓谩骂和右翼民粹人士的围攻。

在心灰意冷下,她在2018年秋季宣布,今后不再担任基民盟主席,也不再竞选下一届总理候选人。

到2021年德国联邦议院换届选举前,她更是公开表态:无论大选结果如何,她都会退出政坛,颐养天年。

默克尔正式离任后,红绿灯政府上台。

迎接新任总理朔尔茨的,是比2015年规模更大的难民潮。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数据,俄乌战争导致了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自战争开始,有近800万人流离失所,然后向欧盟国家寻求庇护,而德国接收了约100万乌克兰难民。

和对中东难民的深恶痛绝不同,德国百姓对待乌克兰难民的态度非常热情。

毕竟当年德国和乌克兰是同处一个战壕的兄弟,就凭乌克兰人的肤色,天然就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

朔尔茨政府更是给出了比默克尔时期还要优厚待遇,要让乌克兰百姓们体验到回家的感觉。

只是这些年,德国在难民问题上已经耗费了海量金钱。

本国的难民都还没消化完,突然又塞进来一百来万,各联邦州表示自己快要顶不住了, 多个联邦州的接纳能力已经到达极限。

萨克森州内政部长强调,他们铁定支持乌克兰,但不得不说,萨克森州的资源快要消耗殆尽了。

他还给来自绿党的外交部长一个建议:

「遣返可能不是绿党DNA的一部分,但驱逐那些无权留在德国的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失去人道和秩序之间的平衡,德国的庇护制度将遭到瓦解。」

此时在德国境内的难民,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通过庇护申请,是属于非法移民。

德国外长则表示,暂时不会考虑驱逐非法移民的问题。

但打脸总是会来的。

2023年11月,朔尔茨与各州州长进行会议时,在收紧移民政策、削减难民福利上达成了一致共识。

原因有几点。

第一个是民意因素。

德国百姓和乌克兰难民在度过短短一百天蜜月后,照样陷入了两看生厌的怪圈。

德国人认为政府给的补贴过高了,而乌克兰人却不懂感恩,反而还到处生事,让德国百姓很是愤懑。

他们觉得,德国不是接受了一批难民,而是请回一群大爷。

2023年1月,法国益普索集团在欧盟地区进行了一番调查, 其中一项结果显示,「德国人支持战争的意愿正在崩溃」。

德国百姓接受乌克兰难民的意愿越来越低了。

第二个是,德国政府也没钱了。

经过一年多,各联邦州纷纷向联邦政府求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