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萃
艺术,懂一点挺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安踏宣布:永不合作! ·  昨天  
新闻广角  ·  赵丽颖、黄晓明现身泉州!你偶遇了吗? ·  2 天前  
新闻广角  ·  局长酒后驾车砸店,官方通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萃

古画造假猖狂,一朝天子深陷骗局 | 大清3•15特别报道

艺萃  · 简书  ·  · 2018-03-15 20:50

正文

据说,人的一生大约会遭受3次犯罪侵害,犯罪可大可小,大的就不说了,常见的比如电话诈骗、手机被偷以及 买到假货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萃花将聚焦古画造假作坊,下面先来看看前方穿越记者发回的报道。

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 高士奇 先生说,他早年家境贫寒,好在自己读书不错,进入了翰林院,为皇上讲课,评析书画,深得皇上信任。他平时喜欢鉴藏书画,在圈内颇有名气,所以才会要求我们打上马赛克。

碰到作伪的书画是时有的事,他有个账本《江村书画目》,记载了书画作品518件,其中明确记载“不真”“赝”“仿”的作品高达99件。 可见即便是很有经验的藏家,也无法完全绕开假货的陷阱。

这些伪作如何处理呢?高先生给我们展示了他的账本,只见这些伪作后面都写着“进字壹号”“进字贰号”“送字号”,都送给了皇上或者朋友。他还表示,伪作大多是售价几两银子的便宜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并不提倡他的这种做法,但也 借此提醒各位消费者一定不要抱着“捡漏”的侥幸心理,谨防上当受骗!

看完这段街头采访,我们趁热打铁,微信采访一下高先生侍奉的天子——康熙帝。

假装无事发生,继续播报 ↓

中华礼仪之邦,自古以诚待人,然而书画造假仿佛一颗文化毒瘤,盘踞在巨龙的肩膀,竟然连皇家都不能免受其害。接下来萃花将带您快速了解书画造假产业,深入地下黑作坊,揭露惊人的造假链条!

中国书画造假历史可以追溯到 魏晋南北朝时期 ,据说王羲之在世时,就已有人模仿他的书法炉火纯青,不过以学习为目的的模仿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造假。

唐宋时期,由皇家牵头书画名臣或画院画师,制作了许多名画名书的摹本,用以学习或是赏赐,比如我们今天所见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捣练图》《兰亭序帖》等其实就是古代的摹本,其真迹均没能留存下来。

唐 张萱《捣练图》(宋摹本)局部

以牟利为目的的造假风气在宋代已经开始抬头 ,《宣和画谱》《玉壶清话》等史籍中皆有当时书画收藏家把假的签名、图章和落款添加在摹本上借以牟利的记载。

明代开始,大规模、以商业目的造假的行为迎来高潮。 由于明代城市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加上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也就是装逼需求)日益增长,书画交易变得十分普遍。比如明代版的《清明上河图》里,出现了大量贩卖字画、古玩的商店。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里的画廊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有市场的行业,就有假冒伪劣产品。明清两朝的书画造假产业, 根据地域形成了许多的地下帮派 ,每个帮派各有擅长领域,比如苏州地区擅长仿造唐宋及明代风格工细的名家,生产的假画叫做“苏州片”;河南开封专门伪造唐宋元名家书法,叫“河南货”。

明清时期书画仿造产业地图

—后门造:北京地安门(俗称后门)一带,伪造清代“臣字款”画为主

—河南货:伪造唐宋元名家书法

—苏州片:伪造唐宋及明代名家,画风多工细严谨

—绍兴片:伪造当地名家如徐渭、陈洪绶的作品

—扬州片:伪造扬州画派为主,比如郑板桥、石涛的书画

—湖南造:伪造明末清初“节烈名人”或冷名书画家作品

—广东造:伪造宋以前画史上的大名家,人物画为主,少量山水花卉

明清时期造假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是在明万历到清代中期的苏州,这一时期的 苏州山塘街专诸巷和桃花坞一带 聚集着一批民间作画高手,专以制作假画为业。

为了弄清书画造假内幕,我们的穿越记者特意伪装成渠道分销商,与造假从业者接触,并拍下了珍贵的暗访资料。

据了解,一些造假书画多是“ 熟人作案 ”,出自名家的亲友、后代、弟子之手,比如王涞仿好友沈周的画,吴三江仿其外祖父祝允明的字。仿造者不仅熟悉名家作品风格,而且凭着名家的熟人关系,售出的仿造品更容易被消费者当作真品。

据说有人买了张仿沈周的画去请沈周题字,沈周看破不说破,还“欣然为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