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三板智库
新三板智库——新三板第一投研平台。新三板智库以专业研究能力为基础,深度发掘企业投资价值;以一流大学学术指导为支持,极致发挥投研潜能;以助新三板企业成长为目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嘉新闻  ·  大涨!还在涨!创历史新高 ·  昨天  
读嘉新闻  ·  大涨!还在涨!创历史新高 ·  昨天  
单号码查入口  ·  价格猛涨,逼近一克870元!这家大行宣布下调 ·  昨天  
单号码查入口  ·  价格猛涨,逼近一克870元!这家大行宣布下调 ·  昨天  
调研心得  ·  炸锅了!两大利好! ·  昨天  
EarlETF  ·  千亿 ... ·  2 天前  
聪明投资者  ·  芒格:度过这一生最佳的方式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三板智库

新三板并购2017年第2季度报告: 上市公司并购热度依旧、个人买壳兴起

新三板智库  · 公众号  · 投资  · 2017-07-19 18:19

正文



报告摘要 】:


2017Q2新三板并购交易环比维持快速增长。 2017年Q2期间新三板重大资产重组并购交易为79起,总金额是153.28亿。79起的交易数量是有史以来最高,比2016年Q4增长27.4%。 (1)并购方向上,本期以被并购为主,非上市公司(主要为私募、个人)并购挂牌企业频增。 本期有23起交易是发起并购,有56起交易是被并购,其中12起为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数量与2017年Q1持平。此外,本期有12起私募基金买壳、20起自然人买壳交易,均创下新高。 (2)并购目的方面,仍以产业并购为主。 2017年Q2,产业并购数量为58起,占比为73.4%,多元化并购有21起; (3)支付方式方面,纯现金支付方式仍是主流。 本期79起交易中,有54起使用了纯现金支付,占比68%;14起使用现金+股份支付方式,占比17.7%;有11起交易使用纯股份支付,占比13.9%。


2017年Q2新三板并购的主要特征有: (1)上市公司收购新三板公司热度不减,产业互补型标的受青睐。 本期上市公司收购新三板公司的交易有12起,总交易额96.38亿元,平均交易额8.03亿元,上市公司收购偏好产业互补强的新三板标的,可同时实现市值管理与协同效应。


(2)非上市公司(私募、个人)买壳挂牌公司数量创新高,凸显新三板资本平台的吸引力。 本期有12起为私募基金买壳案例,私募基金倾向选择有一定行业前景的新三板标的,并以相对低价获得该标的控制权;自然人买壳案例数达到20起,创下有史以来新高,该类标的通常业绩差、估值低,自然人买壳后未来再向其注入新业务。


(3)新三板公司发起并购倾向股份支付,注重协同效应。 本期有23起发起并购事件,占总交易量比重为27.7%。总交易金额43.5亿,平均交易额1.89亿,且23起并购中有19起属于产业并购。新三板公司发起并购的关注点不同,大公司注重产业协同效应,且越来越多使用业绩对赌条款,小型公司更侧重补强短板。


2017Q2新三板并购交易环比维持快速增长


1、2017Q2新三板并购市场继续活跃


2017年Q2期间,新三板重大资产重组并购交易(首次正式公告口径)为79起,总金额是153.28亿。79起的并购数量比2017年Q1的62起增长27.4%。并购方向上,本期有23起交易是发起并购,有56起交易是被并购。其中,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案例有12起,与2017年Q1的12起持平。


IPO加速对整个资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包括新三板公司在内的众多公司启动了IPO进程,但新三板并购市场并未受到太大影响,2017年Q2整体交易数量、交易额仍然创新高, 并购依然是新三板市场实现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方式。 新三板市场不断规范,仍具有大量有价值的新三板公司,其具有相对较好的公司治理、较高的信息披露要求和财务透明度,在主动并购作为收购方、被并购作为并购标的时,均更易获青睐。


2017年Q2新三板并购交易额创新高


本期新三板重大并购事件有79起,交易数量比2017年Q1的62起有明显增加, 并购总交易额达到153.28亿,大幅超越2017年Q1的109.3亿元,以及2016年Q4的108.03亿元,创历史新高。



并购整体金额、平均金额增加


2017年Q2新三板交易的整体金额、平均交易金额双双增加,其中平均交易金额1.94亿,高于 2017年Q1的1.51亿、 2016年Q4的1.8亿;2017年Q2交易额中位数为0.63亿,高于2017年Q1、2016年Q4,但低于2016年Q3的0.85亿、2016年Q2的1.19亿。



上市公司并购交易数持平,挂牌企业让出控制权情况显著增加


本期有56起新三板公司被并购的交易,其中被上市公司并购的案例有12起,与2017年Q1数量持平;被非上市公司(个人)并购的案例有44起,交易数量高于2017年Q1的33起;56起被并购交易中,50起新三板公司被并购的交易都出让了控制权,占被并购交易总数的89.2%,显著高于2017年Q1的78.4%。

2、2017Q2新三板并购市场被并购、产业并购、现金支付是主流


并购方向:以被并购为主,非上市公司并购挂牌企业频增


本期有56起新三板公司被并购案例,占总交易数比例为67.47%,高于2017年Q1的45起;被并购交易总金额109.7亿,高于2017年Q1的93.3亿。 具体来看,被上市公司并购的案例有12起,与2017年Q1数量相同,明显高于2016年Q4的5起、2016年Q3的7起。本期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的总交易金额为96.38亿、均值8.03亿,高于2017年Q1的上市公司并购的总交易额74.87亿和平均交易额6.24亿;被非上市公司(私募、个人)并购方面,本期有44起非上市公司(私募、个人)收购新三板公司的案例,数量高于2017年Q1的33起、2016年Q4的34起,其中有12起私募基金买壳案例、20起自然人买壳案例。


本期有23起新三板公司主动发起并购案例,占总交易量比重为27.71%。交易总金额43.57亿,平均交易额1.89亿元, 高于2017年Q1的交易总金额16.49亿、平均交易额7,499万。



并购目的方面,产业并购为主


自2015年开始,新三板并购都是以产业并购为主。 若将并购目的粗略划分为产业相关并购、多元化并购,则2017年Q2产业相关并购有58起,占所有并购重组交易数比重为73.4%,多元化并购有21起。2017年Q1产业相关并购有45起,占比69.8%,可见2017年Q2产业并购数量、占比均超过1季度。



支付方式方面,纯现金支付方式仍是主流


本期交易为79起,其中有54起使用了纯现金支付,占比68.3%;14起使用现金+股份支付方式,占比17.7%;有11起交易使用纯股份支付,占比13.9%。


纯现金支付方式为主流支付方式,主要原因为新三板重大重组并购交易仍然以 “被并购为主”。鉴于绝大部分收购方为非主板上市公司(私募等)、其股权不具有公允价值,大量新三板公司的股东倾向于获得现金实现退出,造成了纯现金支付方式大量出现。 具体分析,在新三板公司被并购交易中,本期有45起使用了纯现金支付,占比80.3%; 9起使用了纯股份支付方式,占比16%;仅有2起使用了混合支付方式。


在新三板公司发起并购交易中,选择股份、现金、混合支付方式的案例数分别为7起、6起、6起,数量上较为平均。


2017Q2新三板并购特色一:上市公司收购持续高热度


本期,新三板公司被上市公司收购的交易有12起(有公布正式收购协议),总交易额96.38亿,平均交易额8.03亿元; 2017年Q1,新三板公司被上市公司收购的交易同样有12起,总交易额74.81亿,平均交易额6.24亿元。 相较于2017年Q1,本期总交易额、平均交易额均有明显提升。交易方式方面,12笔交易全部通过老股转让方式进行; 支付方式方面,12笔交易中9笔是现金+股份混合支付,仅有2笔是纯现金支付,1笔是纯股份支付。


2017年2月证监会推出再融资新政,对上市公司的定增融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配套融资进行严格限制,但2017年前2个季度上市公司收购新三板公司进程并未放缓,热度依旧不减。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对多元化经营、技术升级、产业协同等存在内在需求,而为数不少的新三板公司在上述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甚至是细分领域龙头),且经营、财务更规范,是较理想的并购标的,上市公司对并购优质新三板公司存在刚性需求。


注:再融资新政规定,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前次募资到位日不得少于18个月,融资规模不得超过上市公司市值的20%。


1、2017Q2上市公司收购新三板公司热度不减,产业互补型标的受青睐


上市公司注重市值管理,2017年以前倾向于跨领域并购、挑选业绩较优的新三板并购标的(多集中在TMT等热门新兴领域),该类并购对上市公司市值的提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2017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目的转变明显、开始越来越多注重产业并购,通过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业绩因素下降为次要关注点。2017年Q2,上市公司已经以产业并购为主,产业互补性强、业绩优良乃至一般的新三板标的均为其主要并购对象 (图表6所反映)。


以上市公司黑芝麻(000716)收购礼多多(833690)为例,黑芝麻(000716)主打产品为黑芝麻糊、黑芝麻乳等糊类产品、为全国名牌,但该类产品主要是中年、老年人食用,以线下渠道为主、近年来的销量已出现明显下滑;新三板公司礼多多(833690)为食品饮料运营商,有多个知名食品的线上经销代理权、电商运营经验丰富,且在行业内已建立了良好口碑。黑芝麻(000716)收购礼多多(833690),即看重了礼多多(833690)丰富的电商运营经验,能有效追踪年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黑芝麻(000716)通过收购可大力发展线上渠道,产业互补效应较强。



2、典型案例分析:ST云维(600725)收购深装总(835502),重组新规后新三板首例借壳上市


ST云维(600725)收购深装总(835502),是2017年新三板公司第一例借壳上市,深装总(835502)作为优质新三板公司的代表,其借壳对于新三板市场具备一定意义。


(1)方案概述


ST云维(600725)于2017年6月5日发布报告,称ST云维(600725)拟通过股份支付的方式,向深装总(835502)95名股东收购其持有的深装总股份合计98.27%股。本次交易的发行价格为2.61元/股、数量为184,490万股,总作价为481,520万元,交易不涉及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构成借壳上市。


对于深装总(835502)被收购方案,从基本面角度出发可关注2个方面:


a、借壳上市顺利过会的概率。2016年重组新规颁布后、借壳上市进入低潮期,本收购是2017年新三板公司借壳上市第一例,深装总作为新三板优质代表企业、细分领域龙头、能否顺利过会,值得关注。


b、借壳方的市值增值率较高。深装总的预估值增值率达到213%,考虑其所处的建筑装饰行业增长趋缓,其增值率属于较高水平。


(2)交易双方


a、借壳方:深装总为公共建筑装饰领域领先企业


深装总(835502)主营业务为建筑装饰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是全国知名的大型装饰企业,连续10年在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中位居前5。公司是公共建筑装饰行业第一批成立的企业,深耕行业数十年,已在设计施工、口碑、渠道方面建立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看,在公共装饰市场,设计是建立新业务关系的核心,公司拥有室内设计师400多名,其中200多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包含多名“广东省装饰行业优秀设计师”、“高级室内建筑师”等。此外,公司拥有30多项专利技术,有9种装饰实施方法获得广东省认证,并参与编制了防水,防腐等多个行业标准。综上,公司在设计和施工方面优势明显,已完成多个机场和酒店建筑装饰的样板项目,由此在行业内树立了优良口碑;渠道方面,公司的业务渠道广泛、覆盖全国主要省市,不仅确保了稳定的客户来源,也利于建立新的业务关系。


财务数据方面,深装总(835502)2014年、2015年、2016年总营收分别为381,013.38万元、400,021.49万元、429,287.11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2,403.33万元、11,852.81万元、23,648.37万元。


综合来看,无论竞争实力、业绩规模,深装总(835502)均在新三板公司中居于前列,属于优质新三板公司的代表。


注:深装总重组预案与近年年报的财务数据存在差异,本文取重组预案的财务数据。


b、被借壳方: ST云维受困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已进入破产程序


ST云维(600725)主营煤化工,主要产品包括焦炭产品、甲醇产品、顺酐产品等,主要用于钢铁、冶金、化工、等行业。近年受国内外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影响,钢铁、建材等下游行业需求不振,导致煤化工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云维股份近年产品销售不畅,原料煤供应难保证,焦化装置长期低负荷运行,主要产品成本售价长期处于严重倒挂状态,经营持续亏损;同时,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未能发行成功,资金周转极度困难。公司经营、资金周转陷入困境,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于2016年6月被债权人申请司法重整,2016 年8月法院受理、进入司法重整程序。通过内部重整清算,公司剥离了包括大为制焦90.91%股份、大为焦化54.8%股份在内的多个子公司股权。


ST云维(600725)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662,346.36万元、279,090.81万元、187,115.86万元,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1.8%、-57.8%、-32.9%;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782.53万元、-260,033.18万元、154,456.34万元(包含债务重组损益41.8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17%、-148%、159%。

(3)基本面层面的关注点


a、重组新规下,挂牌公司借壳上市过会的成功率


2016年9月9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核心内容包括:细化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认定标准,完善关于购买资产规模的判断指标,明确累计首次原则的期限为60个月;取消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延长相关股东的股份锁定期。 新规旨在抑制壳资源的炒作,对并购重组从严监管,同时受IPO发行提速影响,部分优质公司转而寻求IPO,导致借壳上市自此进入低潮期。


目前,借壳上市与IPO均存在较高难度, 在重组新规下,尚无一家新三板公司借壳上市成功,而截至2017年7月12日,今年已有8家新三板公司IPO顺利过会。 以2017年7月最新的万马科技(834864)IPO成功案例为例,其专注于通信配线、机柜产品的研产,在通信网络配线、信息化机柜制造领域积累了大量专业技术和产品开发经验,并与众多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具有明显的技术、质量、客户优势,2016年营收为3.71亿元,同比减少2.43%,归母净利润为3691.57万元,同比增长9.33%,基本面得到了监管部门认可。 深装总(835502)作为公共建筑装饰领域位列前5的领先企业、同样在设计施工、口碑、渠道方面建立了较强的领先优势,且业绩规模更为庞大,属于优质新三板公司的代表,业务基本面层面实力过硬,其借壳上市是否能顺利过会,将更多取决于其合规性方面,需重点关注。


b、新三板公司的市值增值率较高


以2016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 深装总全部股权的账面值为15.65亿元,而其本次交易的总市值确定为49亿元,总市值增值率达到213.10%。


如联系行业景气度方面,建筑装饰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呈较高正相关关系,在房地产行业受调控的背景下,子行业公共建筑装饰行业同样受影响,近几年年均复合增速不到7%。 若从行业增速的角度看,深装总(835502)的市值增值率处于较高水平。


但若采用市盈率指标,深装总(835502)预估值的市盈率为35倍左右,市盈率在建筑装饰上市公司中居于中等偏上水平,行业内的第一梯队公司全筑股份(603030)、东易日盛(002713)、奇信股份(002781)2016年市盈率均在50倍以上,而深装总(835502)在竞争力方面不逊于上述对手,市盈率存在一定的预留空间;若联系行业特征,装修行业市场规模高达数万亿元,且仍处于成长期,市场规模每增长1%,即有数百亿元的增量。同时,建筑装饰行业高度分散,龙头市占率不到1%,前十企业市场份额不到10%。未来行业将逐步进入整合阶段,以深装总(835502)为代表的行业领先公司有望受益,在整合中击败小型对手、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从而提高市占率、带动业绩持续增长。综上, 深装总(835502)较高的市值增值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行业所处阶段、自身的竞争优势,具备一定的理论支撑。

2017Q2新三板并购特色二:非上市公司(个人)买壳新三板数量创新高,凸显新三板资本平台的吸引力


本期有44起新三板公司被非主板上市公司(私募、个人)收购的交易,而2017年Q1、2016年Q4该数字分别为33起、34起, 2017年Q2该类收购在数量上环比增长33.3%;交易额方面, 2017年Q1被非上市公司(私募、个人)收购交易总金额为18.51亿元、平均交易额为0.56亿, 而2017年Q2该类收购的总金额为13.3亿元,平均交易额为0.3亿,相对于上季度均有明显下降。


非主板上市公司(私募、个人)收购新三板公司的数量上升、收购金额下降,主要原因是更多市场参与方已认可新三板资本平台价值,通过收购低市值的挂牌公司获得其控制权,后续再注入其它业务,并发挥好新三板资本平台的融资、宣传功能,从而改善挂牌公司业绩、实现其资本增值目的。


注:新三板买壳交易是指:(1)新三板公司的控制权被转让;(2)控制权转让后,新的控制方将调整挂牌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主要资产。买壳方通常为私募基金、非挂牌公司、自然人等。


1、分阶段买壳成新趋势,做市交易买壳初现


由于受资金限制,一些收购方买壳通常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成多个阶段进行。本期有15起交易是采取了分阶段买壳模式,占所有非上市公司收购数的比重为34%。 以方元资本买壳良品观(838054)为例,收购前,方元资本直接持有良品观22.50%股份(112.50万股);本次交易,方元资本收购良品观38.75%股份(500万股),交易价格为1,050万元,收购后持良品观61.25%股份,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获得控制权后,方元资本除拓宽公司现有的广告策划业务,还将利用公众公司平台、拓展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此外,在分阶段买壳模式下,部分收购方也开始选择从做市商买入股份,达到获得控制权的目的,本期有3起交易是收购方通过做市买入, 以润芯投资收购中电罗莱(836372)为例,润芯投资于2017年4月11日至2017年4月24日期间,多次通过做市转让方式,合计收购了中电罗莱(836372)1,179.90万股,总金额为2,962.99万元,占公众公司总股本的21.45%。通过多次通过做市转让,润芯投资成为了中电罗莱(836372)的控股股东。



2、私募基金买壳新三板蓬勃发展


私募基金能以相对低价买壳新三板公司,再利用新三板平台发展相关业务,属于较理想的选择;对于某些因经营不善而业绩一般的新三板公司,其大股东也有卖壳意愿,将控制权转给更有能力的收购方,利于新三板公司的发展壮大。


2017年Q2私募基金买壳新三板蓬勃发展,数量达到12起创下新高,超过2017年Q1的5起。12家公司中大部分公司2016年归母净利润是负数或规模较小,私募基金均通过收购获得其控制权,买壳意图较明确,后续可能再注入其它资源。 以华临天勤投资收购合一康(832521)为例,合一康所在行业为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目前行业仍处于发展前期,但公司业绩不佳,华临天勤投资计划收购公司后,为其植入优秀的销售团队,通过提升销售能力来激活其技术优势,进而提高盈利能力。这类买壳后注入产业资源的模式,也有利于激发公司其他股东的积极性,一同支持公司发展。


3、自然人买壳增长较快,偏好低业绩标的,资产重组意愿强


2017年Q2,所有被非上市公司(个人)并购的挂牌企业平均估值为1.59亿。但估值分化很明显: 出让控制权的企业估值在0-1000万的挂牌企业有3家,在1000-2000万的企业有8家,2000-5000万的10家,5000万-1亿的7家,其余16家整体估值在1亿元以上。



整体价值在2000万以内的新三板公司有11家, 占被非上市公司(个人)并购交易数的25%,这11家新三板公司2016年净利润基本在500万以下,其中6家亏损,3家净利润不到50万。


值得注意的是, 整体价值在2000万以内、业绩较差的11家新三板公司中,有8家是被自然人收购,且均获得了控制权。本期自然人买壳数量达20起、创下历史新高,自然人偏好收购业绩较差、估值较低的挂牌公司,且资产重组意愿强,未来再注入新业务。 在方案后续计划里,有6起提出有变更新三板公司主营业务的计划,占比75%。如铁骑国际(839265)被自然人张彦庆收购的案例,挂牌企业主营第三方物流(国际海运、国际铁路),并提供全球贸易物流一站式解决方案,2015年营收1,978.54万元、归母净利润51.08万元,但到2016年营收1,768.95万元,归母净利润仅为-60.41万元。收购方张彦庆以763万价格获得蒲公英50.8%股权,成为标的实际控制人,获得了新三板壳资源,且未来12个月极可能对标的的经营业务、管理层等各方面作较大调整,未来主营业务有较大变更可能。


4、典型案例分析:非挂牌公司山东中再生收购森泰环保(832774),凸显新三板资本市场平台价值


相比一些海外资本市场,新三板平台都是一个有着不错估值和融资功能的市场。非挂牌公司山东中再生收购森泰环保(832774),凸显了新三板市场具有的资本平台价值。


(1)方案概述


山东中再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山东中再生)拟通过现金支付的方式,以2.5元/股价格认购森泰环保(832774)定增发行的3200万股股份,交易价格为8000万元。


此次收购完成后,山东中再生将持有森泰环保(832774)51%股份,成为森泰环保(832774)的控股股东,中再生的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森泰环保(832774)的实际控制人。

(2)交易双方


a、收购方山东中再生: 主营业务是再生资源的回收、处理、危险废物处理等,经营地区位于山东和环渤海区域。公司在再生资源领域里建立了较全面的布局和网络渠道,在EPC、BOT、PPP 项目投标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样本项目方面,山东中再生承建的“临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项目是山东的3个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之一,2016年列为临沂市重点建设项目。


业绩方面,公司2015年、2016年营收分别为24,194.4万元、12,028万元,归母净利润分为-155.4万元、-1,119.5万元。


b、被收购方森泰环保(832774): 专注于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以及工业园环境综合治理,尤其在纺织印染、化工医药、酿造发酵等行业已培育出核心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技术优势。公司具备自主核心技术“PUAR厌氧处理系统技术”,其产品COD去除率高、相较于传统产品能大幅降低能耗,有望打破技术壁垒、部分替代国外厌氧反应器;经验丰富,品牌已初步建立。公司深耕行业十多年,已积累300多项工程实例,部分样板案例获得了2012年、2015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荣誉,公司近年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已在行业内初步建立了品牌影响力。


业绩方面,森泰环保(832774)2015年、2016年营收分别为7819.7万元、8454.3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6%、8.1%;2015年、2016年归母净利润分为352.53万元、266.20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9%、-24%。


(3)交易特征


a、产业协同效应强


山东中再生主营业务是再生资源、危险废物的处理,优势包括产品布局优势、网络渠道优势,而森泰环保(832774)专注于工业废水处理,在废水处理技术、产品方面竞争力强、有望实现国外产品的进口替代。交易双方相交于废物处理领域,且优势互补,具备产业协同效应。通过本次收购,山东中再生将森泰环保(832774)发展为工业废水处理业务平台,计划与森泰环保(832774)拥有的竞争要素相结合,将资源优势注入森泰环保(832774),打造其为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竞争优势强、品牌影响力较高的公司,提升森泰环保(832774)的盈利能力,反过来推动山东中再生自身的业绩增长。


b、通过收购获得新三板资本市场平台


非挂牌公司山东中再生选择新三板公司森泰环保(832774)作为收购对象,除产业协同效应外,还注重其新三板市场的资本平台价值。 新三板市场尽管监管政策仍在探索、整体处于发展阶段,但其融资功能并不逊色于其它非主板资本市场(比如港股市场),优质新三板公司利用新三板资本平台频频发声,往往能获得较高估值、市值溢价效应较明显,融资金额更高。 山东中再生对森泰环保(832774)预估整体市值为1.56亿元左右,相对于森泰环保(832774)288.46万元的2016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市盈率高达54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山东中再生认可新三板资本平台的价值,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估值溢价。对于森泰环保(832774)股东而言,也充分利用了新三板市场的价值功能,实现了高价变现退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