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为了进一步推进检务公开,拓宽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监督检察工作的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微信将发布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工作信息等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民法九人行  ·  龙俊 | 论抵押物转让规则改革 ·  4 天前  
民法九人行  ·  龙俊 | 论抵押物转让规则改革 ·  4 天前  
法客帝国  ·  急聘律师助理/实习生|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蓝+枫叶红,探寻矛盾风险预防化解新路径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公众号  · 法律  · 2024-12-18 18:00

正文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杨浦滨江期间,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赋予了杨浦建设新时代人民城市的光荣使命。


在新征程中,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矛盾风险预防化解的新路径,提出“五有”工作法,旨在从源头上预防、实质性化解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


源头预防

案案有质效


将高质效办案作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的根本措施。依托上海检察全息全流程在线办案体系,推动检察办案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借助上海检察机关“司法案例智能检索系统”(i-case),在原案办理中开展释法说理。设计推行风险预警机制,列明负面清单,压实各方责任,同时推动反向审视工作精准全面常态化落地落实。


2024年3月21日,唐某某等人至杨浦区检察院反映称其被拖欠工资,希望检察机关依法帮助其维权。

案件受理后,检察机关积极协助农民工调取劳动合同、欠薪金额确认书等关键性证据,高效还原案件事实、厘清争议焦点,为作出合理合法的处理结论奠定基础。通过多次走访现场、询问当事人等方式亲历案件一线,承办检察官直观感受案涉农民工存在的实际困难,为开展纠纷化解、消弭多方矛盾提供司法温度。为防止诉讼维权日久造成矛盾激化和问题久拖不决,杨浦区检察院通过召开多方参与的听证会,搭建对话平台,用让当事人“看得见”的方式引导矛盾化解。最终,依托《杨浦区“工会+检察院”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同工作机制》,与区总工会、人社局共同推动双方达成和解,仅用一周时间,就帮27名涉案工人拿到了由施工单位先行垫付的近60万元工资。该案件入选全国总工会“推动治理拖欠职工工资典型案例”。


接收受理

时时有渠道


完善“信、访、网、电、视频”诉求表达渠道,推进实时在线的视频接访模式,真正做到有呼必应,即时回应;落实接访窗口“四大检察”全覆盖,推进窗口部门专职检察官、业务部门办案检察官“双通道”接待应答,发挥互补、融合、高效的释法说理效果;将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与属地街道综治中心深度融合,设置多个检察服务站,推动各类诉求“一站式接收”。


“我是建材公司股东,行政机关滥用职权!”在一起案件中,当事人石某情绪激动地控诉。杨浦区检察院立即启动“双通道”接待,由控申检察官和行政检察检察官共同接待,石某的诉求得到了及时响应。在耐心释法说理,帮助石某解开心结的过程中,检察官发现行政机关在制作处罚决定书时,存在法律条文引用不明确的问题,依法制发检察建议。


228街坊,一个上海城市更新叠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标杆。杨浦区检察院在此设立“枫行远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综合履职检察官联络点,由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与属地街道综治中心对接,通过“线上链接+线下派驻”的形式应答,简化来访办事流程,着力打造集接访下访、检调对接、司法救助、基层治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为一体的检察服务模式,“邻”距离实现群众信访“有呼必应、接诉即办、一线化解”。


分流办理

事事有回音


制定检察信访受理、办理法治化“流程图”,明确了受理范围、办案流程和时限要求。同时构建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的沟通反馈网络,确保每一封群众来信、每一次群众来访都能得到及时依法处理。建立案件流转工作机制,构建群众来信来访回复答复反馈网络,形成检察服务中心与办案部门全线贯通、一体联动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格局。


矛盾化解

桩桩有措施


矛盾化解合力深化内部协同,建立多项机制推动解决矛盾化解瓶颈问题;强化外部联动,在党委政法委的领导下,依托联席会议调配资源,合力化解矛盾。


矛盾化解格局形成“领导包案+检察听证+检调对接+司法救助”模式,分别发挥领导包案牵引作用,检察听证基础作用,检调对接协同作用,司法救助衔接社会救助促进作用。







矛盾化解基础建立公益律师相关制度,即时开展释法说理等工作。构建多个智库,推动第三方力量参与矛盾化解,设立联络站点,发挥专家力量提供咨询与化解服务。


“我母亲今年88岁了,我代表她向检察机关反映问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郑婆婆的女儿李女士向检察机关申请民事执行监督。


2012年,郑婆婆过马路时被闯红灯的蒋某骑电瓶车撞成九级伤残,支出费用10余万元。蒋某未赔偿且去向不明,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郑婆婆因伤瘫痪,家庭负担沉重。后郑婆婆的家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虽胜诉但执行无果。


7月11日,上海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勇接待了郑婆婆的女儿、委托代理人李女士,听她讲述老人郁积十多年的心事。接访前深入调查,了解案情及郑婆婆家庭情况。接访时,他确认群众信访得到回复,并详细了解执行情况,告知将依法办理并在三个月内答复。同时,郑婆婆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检察机关将受理其申请,并加强与法院、残联、妇联等部门的合作,为郑婆婆提供联合救助、残疾评定上门服务及生活便利,郑婆婆的女儿被检察为民的细节深深打动。


为民解难

件件有温度


聚焦便民利民惠民、重点人群保障及数字检察服务,提升检察服务中心工作集约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智能化应用水平,设置窗口便民利民专区,开通律师、民营企业、妇女儿童保障“绿色通道”,提升检察服务中心工作水平。细化权益保障惠民生,创建“特殊人群指定法律援助监督模型”,深挖特殊人群“应援未援”线索,切实保障特殊人群诉讼权利;在上海“一网通办”开设检察为民专栏,提供多项线上办理和线上服务,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 


2021年初,患有精神障碍的何某被李某某以恋爱为名骗取积蓄并借上网贷。何某父亲早期因病去世,本人因精神残疾无法外出工作,母亲邵女士年迈又腿脚不便,相依为命的母女俩就靠着低保和残疾救助金过活。案件发生后,何某和母亲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走投无路的邵女士来到杨浦区检察院接待窗口申诉。


考虑到被害人何某的特殊状况以及其母亲的年迈不便,杨浦区检察院秉持着对特殊人群的关怀,主动上门开展简易公开听证,邀请了第三方听证员和心理咨询师一同前往,为这对母女提供贴心服务。同时,经审查发现被害人符合司法救助条件,杨浦区检察院依法迅速开展司法救助,用实际行动展现司法的温度,为身处困境的何某母女送去温暖与希望。



来源:上海市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