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言安堂
护肤品,不仅仅要看感觉,还要看成分——三亩叔帮你解读护肤品配方单。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言安堂

我有痘痘,因为我是文明人啊!

言安堂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3-22 06:33

正文

太长不看版:最后一小节。


后台已经彻底被淹没了……自从周六我发表了那篇zuo死的《如何提问》之后,留言不但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以往,在字数上也以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在增加——我不得不说我要缴械投降了……


实在是精力不够了,当我坐在桌子前面三个小时,发现只是从6点半回复到了6点四十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崩溃的……



好吧,闲话少说,说今天的主题。


痘痘不一定是痤疮


很多人脸上一旦有点问题,就说我这个是痘痘。


其实不一定。


尤其对于干皮和敏感皮,发出来的那些,有可能完全是别的东西,和“痤疮”没有关系,有可能就是“痤疮样皮疹”而已。


所以,如果有问题,建议还是首先去医院找医生问问:到底我这个是啥?


在这个之前,先不要水杨酸产品怼上去——有可能会加重问题——要相信医生,给医生足够多的时间,不要动不动就自作主张……


扯远了,今天咱们说这个文明人的病——痤疮。


文明社会的问题


在美国,25岁以上的人中间,痤疮影响(过)54%的女性40%的男性。有12%的女性和3%的男性到了中年仍然有痤疮问题。30多年前的一项研究,分别有28%的10岁孩子和61%的12岁的美国孩子有痤疮问题。


甚至在美国的4-7岁孩子中,都有不少有痤疮。


总而言之,相当多的文明人被这东西祸害——大概是过于文明了?


看看另外一个例子。


一个在爱斯基摩人部落里做

了三十年研究的医生,发现随着爱斯基摩人越来越多地放弃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部落里面痤疮的患者也很快地追赶上了美国白人的水平。


冲绳土著人、巴西土著人、南非班图族人……医生们一次一次地发现,一旦开始文明起来,痤疮就多起来了。



认真研究一下


但是这些数据都不能认认真真看,因为都是医生的观察——不能严格对比。


于是美国俩教授较了真——真的去找严格的数据。


首先,找到两个现在仍然还比较原始的部落,一个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Kitavan人,一个是巴拉圭的Ache人。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一座海岛,Kitavan人们主要是打鱼和采集为生。基本上,他们的食物是:植物的根茎、鱼、水果和椰子。在医生们做研究的时候(1990年),这里没有电(也就没有电话),没有机动车。四分之三的Kitavan人每天抽烟。


这里没有牛奶,酒精,咖啡和茶。



人们吃盐、糖和黄油的量也很少,1990年这些都算是奢侈品。


医生们仔仔细细地吧当地大于10岁的,按标准选出来的,1200人,看了一个遍。


没有一个丘疹(发红的痘痘),结节(硬邦邦的肿块痘)和开口粉刺(黑头)被发现。


一个都没有!


巴拉圭的Ache人是猎人,和现代文明有接触,但是大部分的食物来源还是传统方式的(只有8%的热量来自于所谓“现代食物”):根茎类蔬菜、花生、玉米、大米和野生动物。


在800多天的观察里面,医生们找不到一个人有痤疮。


给我们的一点启发


医生们的论文,最后肯定还是要得出一点医学的结论。他们认为所谓“现代食物”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激素变化,最后导致了痤疮的大面积发生。


我另外写过一篇文章,《痘皮就少吃糖》,大家可以看看(为什么痘皮要少吃糖(一定看到最后))。


但是在这里我想起了郑也夫先生写的一本书:《神似祖先》。郑老师在这本书里面说,或许我们的文明真的往前走了很远,但是我们的身体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我们当然可以夜夜笙歌,可以纸醉金迷,可以白日放歌须纵酒,可以待踏马蹄清月夜,但是我们的身体还停留在那个节俭的艰苦的年代——我们可能被这个现代社会提供的大量物质给淹没。


保持对糖衣炮弹的警惕,可能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无论有没有痤疮,节制,都是一种美德。


往期推荐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美白 | 痘痘 | 黑头 | 敏感 | 孕妇 | 面膜

甘油 | 洁面 | 螨虫 | 保湿 | 激素 | 成分

毛孔 | 防晒 | 抗老 | 刷酸 | 防腐 | 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