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作者回顾自己的文学之路,感慨命运给予的厚礼和磨难,表达了对文学世界的热爱和追求。通过小说《三段论与红磨坊》的写作过程,作者探索了人的境遇和世界的迷宫性,追求了解自己和世界的真实面貌。作者感谢这段经历,觉得写作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现在他可以全心全意为心中的蓝图写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作者感慨命运给予的厚礼,包括独立思考、写作的能力和经验,以及无穷无尽的梦想和刻骨铭心的磨难。作者认为文学是让自己抽身现实的途径,可以旁观自己的痛苦,管窥人世的酸辛。
关键观点2: 小说《三段论与红磨坊》的创作过程
作者在医院经历磨难时,突然冒出写作这部小说的想法。创作过程中,作者没有预设金科玉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作品涉及表格化的世界、厌倦与逃离、想象与存在、爱与世态炎凉等主题。
关键观点3: 作者对世界和自我的探索
作者通过写作探索人和世界的真实面貌,认为世界像迷宫一样存在。作者表达了对人的境遇的关注,而非个人生活的成败得失。作者感谢这段经历,觉得写作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迷宫一样的世界和迷宫一样的自己。
正文
时常觉得命运待自己不薄。命运不仅给了我几十年独立思考、写作的能力与经验,无穷无尽的梦,还给了我足够多刻骨铭心却又不至于彻底摧毁我的磨难。虽然每日清高勤苦,不过这些年我多少有些辜负这份厚礼,没有将更多宝贵的时间用在文学上。时光不会倒流三十年。事实上从高中开始我就知道唯有文学可以让我更好地抽身于现实的樊篱,以旁观自己之痛苦,管窥人世的酸辛。几个月前在医院穿越地狱之旅,有句话时常萦绕于心 —— 我的生命如此丰饶,一场暴风雨接着一场暴风雨。为什么有些闪亮的句子会自动地从身体里飘出来,安慰这颗落难的心?或许这就是人有灵魂的明证吧。而现在我更相信平行世界。“三段论与红磨坊”几个字也是6月份在写诗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了。因为生病,前面写的几十万字小说完全停摆,而在我的写作计划里,现在这部小说只是不速之客,像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孩子。想表达什么?表格化的世界,厌倦与逃离,想象与存在,还有爱与世态炎凉,种种人生困境以及永恒的孤独结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预设金科玉律的创作给了我前所未有的自由,而我亦有幸编写自己的文学宇宙编年史。至于弥散在小说中的种种哀伤与迷茫,我更愿意将它们视为对人的境遇(human condition)之呈现——这也是我持续关注的,而非简单地与读者讨论个人生活里的成败得失,或者像有些浮于表面的历史学家一样简单地说几句人性的坏话,贪婪、恐惧、愚蠢……然后呢?这些内容世世代代已经说得足够多了。感谢2024年的这两三个月,像被某种神秘抓住了手,我几乎是靠直觉和梦境完成了这部小说。正如此刻,当我从马桶上站起来,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嘿,你是不是该给塞尚笔下的某个苹果写封信?”而活跃在小说里面的那些人物,更像是一个个从我生命中走出来的神祇,无论他们担当着怎样的角色……说不定可爱的嘉木舅舅和伊丽莎还有奥德里奇教授还通过信,谁知道呢?具体到写作本身,其实谈不上受了谁的影响,直到小说开印之前偶然读到阿兰·罗伯-格里耶的一段话,大意是“我们这一袋”再也不能像巴尔扎克那样写作了,世界既不是荒诞的,也不是无意义的,而是像迷宫一样存在着。就像我们经过的二十世纪,它是不稳定的,浮动的,不可捉摸的,外部世界和人的内心都像是迷宫。格里耶的这些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我对小说的态度,即我之所以写作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迷宫一样的世界和迷宫一样的自己。在此基础上,小说就成了我在误入人世大迷宫时抓住的阿里阿德涅线团。至于格里耶的小说写得如何我并不清楚,也不十分在意。当然说起来也有些遗憾,在布雷斯特读书的时候完全不了解当地曾经有过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当时他还活着。而那时候我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想象中的所谓人类进步事业上面,不知道写小说同样可以向着未来回忆。值得高兴的是,现在我可以全心全意为心中的蓝图写作了。
| 阅 读 更 多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