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汽车几乎是每家每户的标准配备,如今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非常大了,但是即便如此,为何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的汽车文化在中国却很难形成呢?
其实导致汽车文化在中国发展困难的原因一定不止一点,那么就可以思考出的原因,车叔想来做一些总结,说说心里话。
说到汽车文化,汽车一定是作为这种文化的载体,那么汽车产品就是很重要的因素。在国内大多数消费者更愿意相信合资和进口品牌,认为它们发展早,底蕴厚重,品质可靠。再加上现在的中国家庭生活水平也比过去高了很多,在有经济实力的前提下,一定会选择自己认为更好的合资甚至进口车。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国内自主品牌缺乏创新竞争力
现如今中国自主品牌的销量和产品质量一直都在提升,并且很多消费者也慢慢愿意去接受一些优秀的产品。但是不得不说,虽然国内产品的努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可是先入为主的思想是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谁早谁好”的观念一时间是很难改变的。
而且除此之外,国内的品牌虽是新的,但是却一直在走老路,总是按照国际大品牌的套路在走,一直在追赶,缺乏创新意识,没办法作为领头羊去引领行业某个领域,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中国特色,反而成了没有特色的变种的追逐式生长。
反观世界,国外著名车企是通过什么来保证固定消费者和爱好者的,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宣传力度,更多的还是能够让自己的国人拥有所谓的品牌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通过某些创新技术拿到“世界知名”头衔的方式建立的。比如斯巴鲁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比如马自达从德国人那里拿过来做得很好的三角转子发动机等等。
国内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
在中国,严格的车辆审核和报废制度难以存活年代久远的老爷车,并且在一些发达国家随处可见的改装车集会在国内都会被贴上“非法”的标签。当然,国家这么做肯定是为了安全和稳定,但是快刀斩乱麻的做法虽然简单有效,但却抹平了爱好汽车和喜欢展现个性的朋友们的土壤。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即便改装爱好者占很少一部分,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汽车发烧友的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可偏偏也正是因为人口过多,在机动车管理方面如果不严谨一些,那么中国社会会出现很多的交通安全问题,情况会变得十分复杂难以解决。
没有改装车合法生存的空间,那改装厂和副厂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生存方式,即便国内有一些地下车会和隐蔽的改装场所,但是终究上不得台面,使得小众群体无法扩充,接受和了解的人非常有限,又如何能把一种文化传播的更加广泛呢。
国人的生活状态
现代的国人都是忙碌的,越来越多的人失去情怀和爱好,绝大多数人变成了虚荣和金钱的奴隶。我相信在预算相等的情况下,没几个人会买一辆便宜的车之后剩下的钱去改装,更不会有人买一辆老车仅仅用来收藏,大家还是在想着预算之内,买一辆差不多的原厂车,凑合用用吧。
大多数国人依旧把汽车看做一个代步工具,尤其是限购限行排放等政策,实在是难以让一个人对自己的爱车除了作为工具外有任何其他的想法。油价、拥堵、停车,这些现实的东西也只能让下班被堵在路上的你我一脸苦涩。
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平台去让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聚在一起谈谈车,改改车,玩玩车。年轻人在各自奔命,为什么现代人的孤独感越来越强,因为都在苟且,还谈什么诗和远方,睡觉前能有时间在心中憧憬一下就算是恩惠了。
说了这么多,难道汽车文化在中国就真的无法兴起么,其实在车叔看来也并不是。只是我们国家发展汽车的年头较少,没有过百年的历史积累,想把国内的汽车文化发展起来,是需要时间的。而现在至少国家对汽车改装的政策在放宽,至少人们对温饱以外有了更多的需求,至少国内的车企也在努力前行。改装的合法化会产生新兴行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政策的完善,自主品牌的升华,民众的支持,是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改变的。
中华民族在复兴,中国的汽车行业也在加速发展,虽然现在只是在起步阶段。或许多年以后,当世界都放弃内燃机采用其他能源的时候,我们就有机会“弹射起步”,俯瞰群雄。
汽 | 车 | 点 | 评
知名KOL车叔领衔打造
让你成为懂车帝
精选内容,独到观点,深度评论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mc-mac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