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常规赛周末进行了第44轮比赛,上海男篮击败青岛,取得了六连胜。春节假期之后是一波五连胜。如果不是假期前有点爆冷输给了吉林队,上海男篮的连胜战绩可能会更长。连胜固然可喜,但更加让人感到高兴的是上海男篮年轻球员的成长。
戴昊和李弘权是其中的代表。本赛季是戴昊的第三个赛季。其实在赛季之初,戴昊还只是球队的边缘人,很多比赛里没有登场亮相的机会。但从1月和四川队的比赛开始,戴昊的出场的时间就越来越多,尤其是春节之后,戴昊已经有场均30分钟以上的时间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原来打主力的李添荣和轮换的郭昊文先后受伤,腾出了这么一大块的时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如果戴昊训练之中不能打动主教练,登场之后不能让球迷眼前一亮,他也不可能长期得到青睐。
这个赛季戴昊的各项数据上涨明显,场均上场时间翻了一倍,得分4.5分是上赛季的3倍。突破上篮之后的完成球,在和对手有肢体对抗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把球打进。之前被视作是短板的三分球,也有了提高
。客场和广州队的比赛,当对手摆出“死亡五小”,疯狂三分投篮,将分差缩小到3分的情况下,上海男篮打出了一次漂亮的战术配合——王哲林和布莱德索的挡拆配合,然后将球给到了空位的戴昊,戴昊命中关键三分。如果不是戴昊的训练给了教练信心,刘鹏显然不会布置这样的战术。
数据是一方面,比赛气质和方式的变化更加值得称道。虽然是年轻球员,但我们能看到戴昊时常和老队员、外援交流。比赛中,他也会像那些在球队中已经打了很长时间的老队员那样去叫战术、指挥球队进攻。戴昊有天赋,1米96的身高在控球后卫当中是块宝,成名也很早,磨炼好技术,他的上限会更高。
除了三年级的戴昊外,两年级的李弘权是另一个亮点。相较之下,李弘权比戴昊更早进入到轮换的阵容当中,甚至在第一阶段的好几场比赛中,李弘权就已经打上了主力。虽然中间有段时间,李弘权又打上了轮换,但自从1月14日和广东队比赛开始,他就牢牢占据了主力位置,把曾经入选过国家队的老大哥任骏威送上了板凳。
都说二年级球员容易撞上“新秀墙”,但李弘权显然没有受到影响。这个赛季,他上场时间翻倍,场均得分达到了10.7分,场均篮板6.1个,投篮命中率也明显提高。李弘权得方式多样,时而篮下强攻,时而中距离,时而三分。在外援和王哲林占据球权的情况下,李弘权无球“吃饼”的打法是上海男篮体系里的有益补充。
戴昊和李弘权是上海男篮着力培养年轻球员的缩影。
有一说一,虽然上海男篮的代理主教练刘鹏在指挥用兵上有这样那样可以商榷的地方,但在给年轻人机会这件事情上,刘指导是非常大胆的,也能够为年轻人创造一个适合发挥的空间。
除了戴昊和李弘权之外,李添荣较之上赛季也有明显反弹;还有郭昊文,虽然赛季初表现低迷,但春节之前几场比赛又有了三四年前初到上海队时候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