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外出旅行时使用的免费公共WiFi的安全问题。提醒用户在连接免费公共WiFi时存在的风险,并给出了相关的安全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免费公共WiFi存在的风险
有些免费公共WiFi可能会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如银行卡、网络账号密码等。通过特殊设备,手机所浏览的内容可能会被另一台电脑显示。
关键观点2: 真实案例警示
有用户在使用免费WiFi时遭遇银行卡被盗刷或账户里的钱被转走的经历。
关键观点3: 安全使用免费公共WiFi的建议
用户在连接免费公共WiFi时,应注意安全。如警惕相同相似的多个WiFi,尽量不使用未加密或无密码的WiFi。购物支付时尽量使用手机客户端的4G、5G网络操作。谨慎使用公共场合的热点,并认证官方安全WiFi。同时,密码要定期更改,并养成关闭WiFi开关的习惯。
关键观点4: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用户不必过于紧张,但应提高自我网络安全意识,保护自己的网络信息安全。
正文
某地市民张先生,在旅行入住宾馆时,通过搜索链接提供的免费WiFi,页面通过弹窗跳转相关导向性网页,经过点击等填写信息后,第二天午夜时银行卡被盗刷上千元!另一位网友也讲述称,自己在某场所使用免费WiFi,手机不正常弹窗,之后账户里面的钱被多次小金额转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黑客搭建钓鱼WiFi,以官方WiFi的名称命名,诱骗用户点击,最终截获手机中的密码等高敏感信息。同时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未加密或者无密码的免费公共WiFi。在酒店、景区、购物中心、机场等公共WiFi下最好不要使用涉及支付、财产等相关账户密码,建议切换成手机流量网络。手机网购、银行客户端等多采用如客户端绑定、SSL加密技术、超时退出等多重加密手段,防止被他人截获,确保交易安全。相比登录网页操作的安全性更高。酒店、景区、购物中心、机场等官方机构会提供的且有安全验证机制的WiFi,可以找酒店工作人员确认后连接使用。如果长期需要连接免费公共WiFi,自己的账号密码、网银密码都要定期修改,防止因其他网站信息泄露而造成支付账户的资金损失,尽量复杂化密码。手机会把使用过的WiFi热点都记录下来,一旦遇到同名的热点就会自动链接。在公共区域不使用WiFi时尽量不要打开WiFi功能,避免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链接上恶意WiFi。最后
也不必过于紧张
提高自我网络安全意识
保护自己的网络信息安全!
来 源 | 浙江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