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值得说到两句,
2019年11月20日上午,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从颁奖仪式举行的地点,吃瓜群众就能明白这个奖项的地位与分量。不是随便什么奖,都能放在人民大会堂去颁。有些奖项虽然分贝铺天盖地,但跟郭沫若奖隔着一个人民堂。
再看这个奖项的出身。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由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权威的机构主持颁布的学术成果奖,无疑是
中国历史学界最高荣誉奖项
。
不过,这个时间颁奖却认人有点意想不到。因为早在 2018 年 12 月,这个奖已经评选完了!没想到一年后,竟然在人民大会堂专门搞了个高规格的颁奖仪式。
据介绍,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授予在中国历史(下限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包括通史、断代史、专史(含科技史),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人类学等研究领域,由中国籍学者完成并公开出版的优秀学术著作,同时向该著作的出版社和责任编辑颁发奖励证书。
郭沫若
该于1998年7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设立。历届评奖委员会均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和著名高校在相关学术领域有名望的专家学者组成,前四届评奖办公室设在郭沫若纪念馆,第五届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原历史研究所)。至今,已经顺利举办五届,共有147部史学专著获奖。
第五届评奖委员会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部分高校的21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奖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出版的中国历史(下限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研究领域,包括通史、断代史、专史(含科技史)、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人类学方面的优秀专著和工具书。
经过个人申报、评奖委员会三轮评选、公示,清华大学李学勤主编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柒)》等42部学术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部、二等奖6部、三等奖12部和提名奖23部。
获奖名单
一等奖1项: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柒)》李学勤主编
二等奖6项: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邹逸麟 张修桂主编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裘锡圭主编
《西夏经济文书研究》史金波著
《欧亚草原东部的金属之路:丝绸之路与匈奴联盟的孕育过程》杨建华等著
《明代 整理与研究》万明 徐英凯著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黄兴涛著
三等奖12项:
《中国古代历史图谱》(12卷17册)张政烺主编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陵墓》刘毅著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张希清 毛佩琦 李世愉主编
《北魏平城时代(第三版)》李凭著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李细珠著
《明代九边长城军镇史——中国边疆假说视野下的长城制度史研究》赵现海著
《明清徽州诉讼文书研究》阿风著
《钓鱼岛问题文献集》张生 殷昭鲁 董为民 奚庆庆 陈海懿著
《秦汉称谓研究》王子今著
《秦西汉印章研究》赵平安著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例研究》孙亚冰著
《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严志斌著。
提名奖23项:
《“非科学”的中国传统舆图——中国传统舆图绘制研究》成一农著
《马克思主义是怎样生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山东早期传播研究》闫化川著
《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王震中著
《中国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纲》路新生著
《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蓝勇主编
《公羊学发展史》黄开国著
《正德十六年——“大礼议”与嘉隆万改革》田澍著
《礼与中国古代社会》(四卷本)吴丽娱主编
《出土墓志所见中古谱牒研究》陈爽著
《辽史百官志考订》林鹄著
《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韩建业著
《宋代三衙管军制度研究》范学辉著
《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五卷本)张世明著
《政治与事君:吕坤 及其经世思想研究》解扬著
《秦汉军制演变史稿》孙闻博著
《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周棉等著
《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研究》陈玺著
《桑干河流域历史城市地理研究》孙靖国著
《桑弘羊评传》晋文著
《晚清民国时期滇藏川毗连地区的治理开发》周智生著
《清代地权分配研究》江太新著
《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陈斯鹏著
《楚国农业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贾兵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