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冯婧:敦煌册子本的缀合与复原—— ... ·  昨天  
国家人文历史  ·  元宵灯谜怎么从贵族专属变成百姓娱乐的? ·  昨天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刘备死后,诸葛亮专权到了什么地步?刘禅说了8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朱元璋不好女色,却有后宫佳丽无数,这背后的秘密让人触目惊心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2-01 00:13

正文

现代文明社会中,为何一夫一妻制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呢?女性的解放和权利提升,其实只是次要原因。

现代文明社会虽然贫富差别甚大,分出许多阶层,但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尊严毕竟还是平等的,受法律保护的。而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呢?

如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留下记载的后妃十五人,生下了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


如明太祖朱元璋,有封号的后妃四十六人,生下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


这些后妃、皇子、公主,相对于大唐帝国、大明王朝其他几乎所有人而言,那是真正的高高在上,身份之别如鸿沟天鉴,而且这种地位差距,同样被当时所有人视为天经地义。

因此,一个古代女性,会去选择做成功男性的妾室,让自己和她今后的子女从此获得“天潢贵胄”的地位,还是做一个寻常普通男性的正妻,自己和子女也世世代代受人压迫,还随时可能有丧失人身自由、沦入为豪富之家奴役的境地,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就算杨玉环生而能知今生前世,想必她也宁可选择进宫,回眸一笑百媚生,艳压三千佳丽六宫粉黛,得一世富贵,和半老头子李隆基谈一场亦真亦幻、为文人墨客传颂千古的爱情,而绝不是在石壕村里做一个任人宰割的农妇吧。

同样,一个古代成功男性,如果做得成如李世民、朱元璋一般的事业,文治武功功盖八荒、横绝千古,若和他们一样,只有区区两位数的后宫,而并非三宫六院,佳丽万千,那实在可算是清心寡欲、洁身自好了。而为旷代英雄所吸引的才貌双全、德行修养上佳的佳丽,从来都是数不枚举。

毕竟从人性的角度上说:妹纸喜欢高富帅,就是雌性生物的本能和天性,我们现代社会的每个人,追溯到远古,其实都是300年前、500年前、1000年前的那些高富帅的后人,真正和他们同时代的那些不高不帅不富的人的基因,早已经都淘汰了,灭绝了。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如此。

诚然,如朱元璋这样铁血冷酷的君主,其实正如他一直所自称的那样,生平并不好女色,甚至用现代观点,他是彻头彻尾的“直男癌”,除马皇后是贫贱夫妻,甘苦与共,感情深厚外,后宫其他女人,在他眼中实际上就等同 生育工具

所以,朱元璋在自己死后,就将她们直接打包带走,不惜大规模恢复被废止千年之久的宫妃殉葬制度,看不出对这些女人有什么恩爱怜惜。


朱元璋之所以广开后宫,需要那些嫔妃,就仅仅是为了尽可能多的繁衍后代,把自己从孤身一人繁衍成一个枝繁叶茂的大家族,儿子可以用来封藩一方,女儿可以用来联姻和笼络功臣,从而让自己建立的帝国,根基尽可能巩固。

所以,开国不久,还没来得及大封功臣,朱元璋便急不可待地把所有儿子都封为亲王,虽然他最小的儿子那一年刚刚一岁。

朱元璋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至为冷酷。他对大臣、对故交、对妃嫔,都冷血无情。唯有在自己的子孙面前,他却满面慈祥,温柔体贴得无以复加。为了确保子孙们生活幸福,更绞尽了脑汁。


只因为这些朱氏的皇子皇孙,才是他真正得以延续自己基因的存续。

因此,人类的本性就是努力奋斗,苦苦搏杀,踩着无数竞争者的尸体和头颅去力争上游,不惜血淋淋的 惨酷 斗争,不说别的原因,只为了能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的生物本能。

电影《投名状》里说的“抢钱抢娘们”,电影《鹿鼎记》说“抢回我们的银子和女人”,历朝历代的叛乱与举事,本质上就是这么回事。


欧洲各国从信奉基督教起,便基于教义推行一夫一妻制,看似先进,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大多数王室和贵族男子,都拥有大量公开的情妇,甚至他们还对广大领地上的农妇拥有所谓“ 初夜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