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下五千年故事
最大的史记研究者和爱好者社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里的故事,你我共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7篇 ·  12 小时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7篇 ·  12 小时前  
湖南省广播电视局  ·  【悦读】古韵里的元宵节 ·  16 小时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历史与AI的距离|看·见——图像、AI与人文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下五千年故事

刘备死后,诸葛亮专权到了什么地步?刘禅说了8个字道破个中玄机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25-02-11 18:00

正文





三国的诸葛亮有着千古名相的美誉。他是贤臣,是能臣,也是忠臣,更是权臣,以一已之力在三国中演绎了一段不朽传奇。

史载,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时,曾对诸葛亮说: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这句话看似是对诸葛亮的推心置腹之言,其实内含有更深层次的寓意。 刘备很清楚当时的情况,他对于刘禅的能力,以及诸葛亮的实力,是十分清楚的。如果诸葛亮真有簒逆之心,在他死后,孱弱的刘禅是很难阻止的。所以,刘备想敲山震虎来“警示”诸葛亮。

如果当时的诸葛亮有“异常”的的反应,估计当场刘备就会先要他的小命。

而诸葛亮是绝顶聪明之人,立刻就明白了刘备的意思。 诸葛亮马上向刘备表决心,16个字:“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听了诸葛亮的“决心”,刘备稍稍心安。饶是如此,他还是给刘禅留了一封遗诏,中心思想是9个字: 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意思就是让刘禅视诸葛亮为父亲一样,什么事都听从诸葛亮的安排。

刘备早就盘算清楚了,他给了诸葛亮名和权,诸葛亮也当面承诺过了,要效忠致死,从而“断了”诸葛亮篡位的念头。

当然,即便如此,为了保险起见,刘备还安排了吴懿、李严、赵云等人来保护刘禅和制衡诸葛亮。


刘备死后,他17岁的儿子刘禅继位,是为蜀后主。他改元建兴,大赦天下,封诸葛亮为武乡侯。接着他成立丞相府,掌管全国行政大事,建立决策后重大事项须向后主刘禅报告的制度,建立丞相指导(辅佐)皇帝的制度。

就这样, 蜀汉最高权力机关表面在刘禅的宫中,但这权力只是名义上的,实际政务都操于相府中,也就是说丞相府才是蜀汉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刘禅上位第二年(224年),诸葛亮以丞相兼领益州牧。就这样,蜀汉的军政大权都被诸葛亮所掌控。史载,诸葛亮夙兴夜寐,“约官职,修法制”,励精图治,闭关息民,奖励农耕,恢复经济,建设蜀汉,以培国本。他的治国才能也是在刘禅即位后才得以充分显露出来的。

之后,诸葛亮努力修复了与东吴的盟友关系,正式放弃了对荆州的争夺。经多年休养生息,整饬军武,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叛乱,又六次北伐曹魏,当真做到了“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诸葛亮掌权时,蜀汉国内很清楚,真正的掌权者并不是皇帝刘禅,而是诸葛亮,敌国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曹丕在命人劝降蜀汉的时候,派的也是王朗、陈群、诸葛璋等看上去和诸葛亮有点关系的人。而后来诸葛亮回答的时候,也是以他个人的名义露布作答,而没有以刘禅的名义反驳王朗等人。

对于个中关系,刘禅一次和下属聊天,无意中说了8个字,一语道破个中玄机: 政归葛氏,祭则寡人 意思就是说,蜀汉的军政权力都掌握在诸葛亮手中,而刘禅作为皇帝,主要发挥的就是礼仪性的功能,也就是祭则寡人的意思。

在这种背景下,聪明的刘禅索性放权让诸葛亮去处理内外政务,他得已轻松自在的享乐。 为此,他还给“相父”诸葛亮戴上了顶高帽子:批准诸葛亮有甲士百人护卫上朝的特殊待遇。 当然,甲士百人只是负责保护诸葛亮从丞相府到宫中上朝路上的安全,并不是顺在宫中参与大朝会的时候,诸葛亮也带着甲士百人。诸葛亮的甲士百人当然在入宫的时候就要停下了,只能在宫门之外等着,不能跟随入宫。

诸葛亮的甲士百人主要是礼仪性的,当然也显示出他的地位很高,和普通大臣不同,所以要必须保证他的安全,也就是所谓的一身系国家安危,以向世人表明这个人对国家的重要性,以及皇帝对这个人的特殊重视。

在蜀汉国内,也有人故意试探诸葛亮。比如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就曾劝:丞相应受九锡。要知道受九锡是封王才会有的待遇,也就是自己独立建国,是国中之国,可以设置官属,还可以建立宗庙。李严这显然是把诸葛亮当作曹操对待。

诸葛亮虽然拒绝了,但后面又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如果能北伐成功,让天子还于旧都,九锡太少,应受十锡才行。

当然,李严原是刘璋手下,后来在锦竹迎刘备进城,不仅壮大了刘备的军力,事后论功行赏,李严就任裨将军,之后又册封为尚书令,与诸葛亮一样是托孤之臣。李严可称之为益州的“地头蛇”,为了权力的需要而和诸葛亮明争暗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7篇
12 小时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7篇
12 小时前
湖南省广播电视局  ·  【悦读】古韵里的元宵节
16 小时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历史与AI的距离|看·见——图像、AI与人文
2 天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换个角度“聊”线性代数(一)
8 年前
移动互联网资讯  ·  咪蒙:90后言行潜规则与营销启示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