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象公会
精神鸦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伯虎财经  ·  怎么理解万亿小米? ·  16 小时前  
伯虎财经  ·  怎么理解万亿小米? ·  16 小时前  
中国半导体论坛  ·  刚刚!华为宣布:收入暴增! ·  18 小时前  
中国半导体论坛  ·  刚刚!华为宣布:收入暴增! ·  18 小时前  
信息平权  ·  从2000万DAU说起 ·  3 天前  
信息平权  ·  从2000万DAU说起 ·  3 天前  
低维 昂维  ·  南京大学Adv. Mater.: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象公会

天津是怎样没落的|大象公会

大象公会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1-05-10 21:29

正文


一座失去腹地的经济城市。

文|海下 何必

2020 年中国城市 GDP 排名榜公布后,最显眼的变化莫过于天津被南京取代,正式跌出全国前十的行列,整个北方还留在 Top 10 之中的仅剩北京一席。
 

与同为直辖市的上海、北京乃至重庆相比,今天的天津经济产值都有超过一万亿的劣势。考虑到经济增速的差异,天津在十年内还很可能被传统地位远不及它的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这一大串城市超越。

 

• 2020 年城市 GDP 50 强

 

未来的地理教师恐怕很难跟中小学生解释:为什么天津也是一个直辖市?

 

天津是如何建立起曾经的辉煌,又是怎样一步步没落到今天的境地?

 

天津故事的关键和其他华北城市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如何与北京相处,将决定它们的命运。

 

从京师粮道到华北龙头

 

自元代以降的大部分时间内,北京都是大一统帝国的首都,云集了庞大的消费型人口,如何满足首都的粮食问题,是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

 

北京城所在的华北平原产粮并不丰厚,千里之外长江流域所产的粮食,只能通过开辟运河和沿海航线才能输送到京城。为此,运河沿线的各省、府、州、县治所城市,多被纳入到以北京为中心的漕运城市网络体系之中。

 

天津诞生之初,就是拱卫京师的「小弟」。其最早的建城史,要追溯到明永乐二年( 1404 年)修筑天津卫城。建城的目的,就是作为「京畿门户」保障漕运畅通,随着一系列改造自然河道的复杂工程,天津在漕运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北方内河航运和沿海航运、漕粮运输和商品运输的不断融合,到清代中叶天津已是北方沿海最大的港口城市。

 

• 天津有「天子津渡」公园,传说朱棣在此登船南下靖难
 
服务于漕运的大规模仓储建设、装卸、驳运活动,给传统时代的天津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游民。而在完成漕粮运输的政治任务后,朝廷也特许漕船可以携带一定的土货在天津贸易,于是天津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同时也是京师鱼、盐、杂货的主要供应地。来自北京的巨大消费需求,给天津带来了滚滚财源。
 
近代,北方经济空间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则是让天津与北京的「主客关系」易位。
 
咸同年间,太平天国盘踞漕粮赋税重地江南达十余年,同时黄河发生历史上最后一次大改道,朝廷命脉的漕运一度中断,清廷不得不尝试海运。而此时现代航运业的兴起,也给南北经济沟通提供了新选项。终于在光绪三十年( 1905 年) 十二月,清廷彻底废止漕运制度,天津为北京转运漕粮的使命宣告终结。
 
「东方不亮西方亮」,天津并未因国内局势变化而衰落。1860 年,中英《北京条约》将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促进了天津的航运发展,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天津也一直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港口。中外贸易的发达直接带动了近代化的种种事业,天津的金融业、工业、市政建设都独步华北,多项指标均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
 
由于津沪航线的成熟,天津作为转运港通过上海与国际贸易网络链接在一起,海河水系覆盖了华北平原,京津、津浦、京奉等铁路在这里汇聚,华北、东北、西北都成为天津港辐射的经济腹地,而此时的北京在天津巨大的贸易地图上,只是一个稍大一点的交通节点。
 
• 1934 年前后以天津为中心的城市市场网络示意图,下游有效辐射着郑县( 今河南郑州) 、阳曲( 今山西太原) 、张家口、西安、包头、兰州、古城(今新疆奇台) 、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 8 个二级市场,交织成一张严密的对外贸易网
  
在经济地位跃居华北首位的同时,天津的政治地位也在极速提升。北洋三口通商大臣、津海关道、直隶总督(李鸿章从保定迁入)设在了天津,九国租界工部局和领事局也在这里。在清末民初混乱的政局中,天津还成为北京政要下野避难、暗自遥控的后花园。
 
• 天津九国租界地图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北京连仅存的政治优势也丧失殆尽。1928 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改北平、天津为特别市,两个城市完全平起平坐。而除了百万人口所产生的巨大消费能力之外,北平的生产能力实在微不足道,已经退缩为天津辐射下的单一消费市场,甚至为了维持这个消费市场和天津、保定争夺起河北省会的位置。
 

北京吃饱,天津跌倒

 
1949 年后,华北的政治经济格局再次为之一变。北京重新成为首都,天津切断国际经贸联系,在一切为了国家工业化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京津两座城市的命运大不相同。
 
从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北京已然有包揽一切的气度,1957 年正式提出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多次重申北京全面的中心地位,「北京不仅要成为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而且还要成为强大的工业基地」,同感于民国以来北京城市经济的凋敝,规划更强调指出「一座纯消费城市……与首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近在咫尺的天津不得不为之让路,国家计划层面「投资和物资分配的比例相应地减小,和中央各部门及各省的固有联系中断或消弱了」。国家对天津工业投资很少,仅有代号 115 厂的电气厂,被航空工业局接管并改建为中国第一家航空电气工厂,后又迁到了陕西。
 
• 1953 年 9 月 7 日,国家将天津电工器材制造厂西厂命名为国营 115 厂,是我国「一五」期间建设的 156 个重点项目之一。1955 年在陕西兴平县西郊建新厂,经历一系列合并后发展为大型国有军工企业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1957 年,天津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为 5.56%,上海为 16.1%,北京为 2.9%。到了 1961 年,天津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比重不升反降为 4.8%,上海和北京则升为 18.5% 和 5.3%。
 
行政层级上,天津也一度由中央直辖市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省会)。虽然于 1967  年 1 月后又恢复了直辖市地位,但在条块分割的经济体系下,也并无优势和引领可言。
 
• 天津在河北省属与中央直辖之间来回变动,留在今天的遗产之一就是位于天津的河北唯一一所 211 ——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变成河北省属后,1958 年河北工学院在天津重建,同时还有 1960 年天津师范大学改成河北大学,均在天津。天津直辖后,河北大学迁出,而河北工业大学一直留在当地
 
20 世纪 80 年代,北京完成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全国统一划分的  164个工业门类中,北京有 140 个。然而,北京本身的资源禀赋并不适合重工业的过度集聚,与邻近的老工业基地天津、唐山相互竞争,造成了巨额浪费和环境污染,还限制了首都职能的有效发挥。
 
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对北京城市的功能定位进行重新考量。1983 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规定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不再定位为全国经济中心,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最高层的呼声,而天津也几乎在同时开始强调自身的经济定位。
 

不成功的自费改革

 
正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天津重新在对外开放中寻找自我。1984 年,国务院同意天津市政府关于实行进一步开放政策的请示报告,批准建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名称缩写是 TEDA,音译为「泰达」)。
 
除了最开始给的 3.2 亿元贷款,创业之初的天津开发区并未得更多中央支持,只能靠天津市层面的自我奋斗,这段创业史被概括为「天津自费改革」。
 
• 天津的自行车产业在国内领先,天津开发区成立后引入丹麦普佳骑公司,便合资组建了丹华企业有限公司,成为开发区首家奠基企业
 
当时的开发区提出「以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发展方针。坚持不要国家的计划内投资,加大对外招商力度,探索出投入 1 元人民币搞基础建设,引来 2 美元投资,产出3美元工业产值的「 1—2—3 」模式。
 
为了招揽外商,除了给到优惠的税收与汇兑政策:企业所得税按 15% 征收,出口产品和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料、元器件、零部件等免征关税,客商自有资本、所得利润汇出自由, 并免征汇出税等等。
 
还以极其优惠的价格向外商提供园区各项设施服务,来参观的美国参赞都直呼此处的投资环境堪比深圳蛇口。
 
• 当时有关泰达招商引资的报道
 
1986 年,邓小平前来视察刚刚起步的开发区,高兴地说,天津开发区很好嘛,已经创出了牌子,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外国人到这里投资就比较放心。还当即题写了「开发区大有希望」的著名题词。
 
 
1992 年,上海浦东成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深深刺激了一直自诩「北方上海」的天津。和「自费改革」一样,天津决定举全市之力自创一个新区。1994 年,天津市决定「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市政府将沿海行政区划重新统合,并集中全市工业,试图将其打造成天津乃至华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 滨海新区在天津市的位置
 
为了呵护新区,天津市政府更是争取了诸多大项目落户于此。1996 年至 2003 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与中石化合作的 60 万吨乙烯项目落户滨海,天津为此直接填海规划了临港工业园,以此为核心,石油冶炼、化工、造船等重工业汇聚于此,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跳跃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