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拉在医院里得知自己怀孕的消息时,她无奈地说,我三十一岁了,和四十岁没有区别,生小孩也挺正常的。医生说,你刚才不是告诉我你二十九岁吗?年龄不再是划分人的标签,无法规定人们在某个人生节点应该是哪般模样,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选择三十岁依旧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依旧没有一段平淡的婚姻、依旧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例如宝拉。
影片里和宝拉一般大的年轻女人有很多,大多过着漂浮不定的生活,但这是一种自决、一个需要被尊重而不是被评判的选择,当宝拉决定拿掉孩子、决定想挽回她的约阿希姆时,她最终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她不是一个富有的男人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独立的灵魂,即使是过着中下层阶级的生活也在所不惜,她需要成为真正的宝拉,一个使用第一人称、以个体身份存在的宝拉,而不是惯用第三人称、以社会形象存在的宝拉。宝拉搬回巴黎,或许因为可以依靠约阿希姆,但她多次坦言自己不喜欢巴黎。巴黎太大了,太美了,但就生活而言,它并不友好。在这种沉浸式的美好中,行走着无数迷惘而孤独的个体,但漫无目的不该是一种错,只是延长了对生活可能性探索的时间。因为不愿意苟且,不愿意违背自身意愿,不愿意放弃年轻人的身份。
蒙帕纳斯-比耶维纽是巴黎一个有名的火车站,来往乘客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的表面下或许还藏着另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或许是被忽视的真实。我们从不缺少武断的判决书,匮乏的是去探索这些判断背后秘密的愿望。影片配乐传递出一种欢脱的气氛,像一场永不谢幕的派对,筋疲力尽后睡过一整个白天,再次狂欢,生活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对错,既然我们早已设计了所有的迷茫,并对此稔熟于心。
电影通过讲述刚失恋的年轻女人的自我探索,描绘一幅当下法国社会青年人的肖像图,但这幅图是无法被解读的,因为它的不可判断性便是其最核心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