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 2024 年终于结束了。万得全A全年上涨10.0%,勉强实现了两位数的涨幅。这看似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数字,但考虑到这是 2024 年,在某种程度上又算是可圈可点。
回顾这过去的一年,市场的起伏间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数字上的收益或亏损,更承载了一种对市场和人性的深刻测试,而2024年,对于A股投资者而言,也有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词:“
相信
”。
这一年,从年初的小盘股暴跌到年中几乎无差别的连续回调,市场的情绪几度探底。投资者中不少人彻底丧失了信心,甚至将这一年贴上了“垃圾时间”的标签,仿佛无论再做什么努力,都无法改变改年初定下的基调。
然而,市场的特性注定了它无法用直线逻辑去推理,当绝望被认为成了唯一的现实时,却往往暗藏机遇的曙光。在这些起伏中,倘若我们能抽离市场的喧闹,真正体味其中的内在运行逻辑,不难发现,这种所谓的“
均值回归
”并非偶然。
就像《灌篮高手》中安西教练所说的那句经典台词:“
当你放弃的时候,比赛就结束了
。”这样的信念,在2024年的A股投资中显得尤其重要。这并非只是一种鸡汤式的口号,而是对投资市场基本规律的某种精辟总结。在市场的一路下跌和反复中,投资者处于恐惧中,很多人选择割肉离场,而坚守和逢低加仓的勇气,才是真正决定最终收益的核心能力。
年初的小盘股暴跌,其实是一次“预演”,不是所有的小盘股业绩都在沉沦,更多的是市场情绪一致性杀跌的结果。这种行为大多来自于对后市预期过度悲观的宣泄,却并未深挖基本面和估值区间的变化——建立在偏激情绪上的行为往往偏离理性。
从那个时间节点来看,指数的表现显然被多数个股无差别下调所拉低,市场弥漫的恐慌情绪使人忽视了估值隐入低洼中的一些优质资产。
市场能企稳归来,不是因为风口即刻重现,而是短期恐慌偏离之后的纠正开始展现出来
。
然而,最难熬的时刻还是2024年的盛夏,无休止的跌跌不休达到了一个极致,几乎每一波反弹都被快速打压下来,市场里充斥着对经济基本面疲软的悲观猜测,还有部分投资者开始怀疑国内资本市场整体运作模式的问题。这种声音看似充满理性分析,却无视资本市场终将受制于反身性行为的定律。
此刻,正是少数秉承独立判断的投资者开始吸筹的时候,用一种常人难有的气魄化危机为机会。他们正是我们后来
在“9·24”暴涨行情中可以找到的赢家——那些敢于以孤勇者的姿态,在灰暗时期逆势加仓的人
。
“9·24”的行情,是一个情绪的宣泄点,也是市场重新塑造信任机制的关键。其背后,是种种迹象叠加后的必然结果:
流动性被缓释、政策托底信号愈加清晰,以及投资者信心的逐步修复
。
市场总是记载着人性最真实的表现:当所有人都恐惧时,少数人懂得逐步布局;而当市场重拾信心时,那些最先坚持并行动的人,才真正成为赢家。
重点在于,“相信”的力量不应该只存在于2024年的行情里,而应该成为一种贯穿投资生涯的信念。
2025,我们回看2024,会发现那些跌停板上买入仍处低估值优质资产的日子,其实是这一年里真正能够带回“高胜率”的时间窗口。而低估值股票,或者说价值投资的核心魅力,也在于它不依赖市场狂热的追捧,而通过真实的企业价值回报股东,这在A股中尤为重要。
低估值与股息率的吸引力,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一种与时间为伴的长远收益模式
。
2024教给我们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投资并非一定是快节奏的淘金竞赛,而更像是一场与自己心态对话的长跑
。那些期待“快钱”的投机客,往往会在情绪市场和非理性波动中变成牺牲名单中的一部分;而真正的赢家则沉得住气,愿意以股东自居,与企业共同成长,哪怕市场动荡,依然享受稳健的红利。
那些习惯在行情冷淡期中行动的投资者,或许并非因为对未来“拍脑袋”式的乐观,而是在反复市场周期与实际经验的累积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理性选择。在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眼中,A股这样的市场虽然饱含风险,但更因为
它的波动性、对政策因素喜恶的敏感,以及资本错配下的价格低洼效应,而成为一个比其他市场更值得“逆行”的环境
。
我愿意在2025年继续相信A股的故事,也相信这个市场潜藏的巨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