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行小兵
既有小心求证,也有信口胡说,关注当时热点,思考未来发展。认真、反思、交流、求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TF和LOF圈  ·  科技强势领涨 ·  2 天前  
调研心得  ·  今年,新主线启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行小兵

【小兵说】爷青回!IPO审核回归到熟悉的模样?

投行小兵  · 公众号  · 投资  · 2021-03-10 08:00

正文

希望加入小兵研究微信交流群的朋友们,请添加小米(微信ID: thxb819)为好友,并备注入群信

  1  

开始是大张旗鼓的现场检查和督导,然后就是默默配合地高比例的撤回申请和终止审核,到底说明了什么?
在审的撤可以理解,过会的也撤是什么套路,这不是让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自己割自己的肉吗,这有代表了什么?
这一波申报的企业真的有怎么不堪一击吗,真的都是垃圾吗,真的都是经不起核查的吗?
我们从2004年开始接近20年的IPO审核工作,小兵一直说培养了企业的意识,锻炼了中介的素养,难道是幻觉吗?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企业,是中介,还是监管逻辑?

  2  

如果把我们IPO的审核周期拉的足够长,你就会发现,IPO审核的逻辑和标准这好像是一个秋千,不停的摇摆和转换方向。
小兵以前总结过,IPO审核的逻辑可以简单分为两个极端:
一种是重点关注企业的行业地位、业绩规模和未来发展,淡化对于企业规范性和小的瑕疵的关注;
一种是重点强调企业规范运营和内部控制的精细,而将企业的持续经营和未来发展主动交给市场去判断。
跟审核制和注册制的名头没有任何关系,在以前的审核中,这两种审核逻辑就一直在逐渐变化甚至就是强硬更迭之中。
2017年因为我们要给注册制提前做好准备,于是开始了IPO审核的宽松模式,那个阶段很多业绩规模在3000万至4000万的企业都成功上市。
而到了2018年下半年开始,又出现了重点关注企业规范问题的审核标准,很多行业地位显著且净利润几个亿的企业没有通过审核。
2019年因为注册制真的来了,于是我们又觉得要用注册制的理念去审核,放松了宽容和管制,真正的要交给一个并不成熟的市场和参与者。
折腾了一年多,监管机构可能突然发现,以前的放水太厉害了,必须要往回收了。甚至,
这哪是放水,简直就是放血,放资本市场本来就营养不良缺血严重的血。

  3  

现在的企业真的是业务造假、底稿稀碎、前景黯淡,全是垃圾吗?
小兵觉得也不是。现在撤回的企业,不一定代表就是企业行业不行或者业绩不行,但是肯定的是,肯定在某些细节方面没有做到位。并且这样的细节和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
其实,我们都知道,监管机构要否决一个企业,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某一些细节,因为从大的原则和方向以及相对虚的定性问题上找证据,相对不是那么确凿和明确。
以前,绝大多数折戟IPO的企业都是因为持续盈利能力(是的,那时候证券法还没有修改),结果市场诟病证券监管不应该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也没有能力做这样的判断。
因而,后来如果企业被否决,基本上只要一个股权的问题或者一个内控的问题就可以,证据确凿且不可辩驳。

  4  

更加疑惑的是,有的企业,明明利润很高,行业很好,还是国企,放到以前那都是免检的项目,怎么就撤回了。
这到底是怎样的风向,怎么的标准,怎么样的逻辑,未来IPO申报到底应该选择怎样的企业呢?
还是前面说的,或许就是一些细节没处理好。
这样的审核逻辑一直存在且长期存在,跟是不是注册制没有直接关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直接原因就是我们对注册制有莫大的误解,在注册制大旗的挥舞之下,说实话很多审核标准尺度突然变得有点大了。
以前不让你跳舞,还用绳子捆着,用小皮鞭抽着。现在好了,允许你跳舞,还给你配合着放上了躁动的音乐,你说发行人会怎么想,中介机构会怎么想?
自然是荷尔蒙爆棚,异常的躁动且兴奋异常。上市的黄金时代到来了,赶早不赶晚,大家一起冲呀!

  5  

发现这样不行,感觉都要疯,疯的没有章法,也就没了底限。
慌乱之下,赶紧把绳子再捆上,还下意识地给多系了几个死扣。
以前捆着绳子,现在可以稍微松松绑,然后再慢慢把绳子给松开,然后等稳定了再去考虑能不能跳舞的事情。
任何改革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慢慢来,需要试错,小步慢跑,甚至允许反复,不然就扯着蛋了。

  6  

有的人问,按照现在的核查要求,今年这项目都感觉申报不了了。
我说没事,说不定过一阵子就好了。
☆ END ☆
联系我们
 想加入微信交流群,请添加小米(微信ID: thxb819)为好友,记得说明申请入群。
 商务合作,请添加小米微信ID: thxb819)为好友,说明您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