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连写下两组七绝,《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和《绝句漫兴九首》,一共十六首。上面这是《江畔独步寻花》的一二首。
这些年来我讲诗,总是从顾随先生诗的“形”“音”“义”三结合的原则讲起(
《纪念顾随:古典诗词的优雅与现代人的尊严》
)。杜甫的两组诗我们慢慢讲,“形”“音”“义”我们也慢慢说。先说“义”。顾随在《稼轩词说》的自序中说:
曰义者,识字真,表意恰是也,此尽人而知之矣。然所谓识字,须自具心眼,不可人云亦云。否则仍模袭,非文彩也。
读诗的人,起码都识字。可是且慢,诗里的字,我们常常没一个不认得,只是认不真。比如这两首绝句里,“告诉”和“料理”我们就未必真认得,就连“被”呀“在”呀,也容易认错的。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不是说在锦江上被繁花惹恼了,而且烦恼个没完没了。“被”在这里不是表示被动,而是同“披”,覆盖的意思。“江上被花”就是“稠花乱蕊裹江滨”。“裹”也就是“被”,只不过覆盖得更严实。“被花恼不彻”意思是花儿覆盖得不彻底,有时候是黄四娘家“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大阵仗,有时候是黄师塔前“桃花一簇开无主”的小插曲。如果沿江彻头彻尾都是花儿,就用不着“寻”了。杜甫是极精细的,他不会用错一个字,因为他的“识字真,表意恰”,别的诗人比不上。
《杜工部集》
作者:杜甫
版本: 上海古籍出
版社 2003年1月
其实老杜一开头就在撒娇,在春天的怀里撒娇了。有评家看出来了:“得意到极处,实如此形容,痛快!”他埋怨花儿还不够多,春天的工作还不尽到位,竟然想“告发”“申诉”(也就是“告诉”),只是没地方受理才作罢。其实是因为他独赏无伴、欲饮无酒而已。南邻的酒友斛斯融已经外出十多天,撇下他自个儿找乐去了,只剩一张空床。
诗人只好继续沿着浣花溪独步。“稠”花“乱”蕊“裹”江滨,老杜用字下语,真满,也真好。(“裹”一作“畏”,与“怕”字犯复,不可取)。“诗酒尚堪驱使在”,“在”字也容易绊脚。张相说是语助词,在此相当于“得”,“驱使在”也就是“驱使得”。旧注“料理”为“照管”“安排”,其实错了,错得可惜。钱锺书《管锥编》说“料理”有“相苦毒”“相虐侮”之义,郭在贻《训诂丛稿》也认为是“作弄”或“欺侮”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已垂垂老矣,虽然还能赋诗饮酒,但走路都走不稳了,春光呀,你不要欺侮我这个白头人吧。
这场花事太奢侈,我们的诗人甫经大难,虚不受补,吃不消春光的作弄、撩拨。可是他说春天要欺负自己,实在有点儿怕怕,到底还是撒娇。但是,也莫怪他撒娇,因为春天这厮太无赖了。
究竟怎样无赖?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