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应用法学
《中国应用法学》(China Journal of Applied Jurisprudence)是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学期刊。本刊面向学术界及实务界,集中展示司法改革经验和司法实践最新研究成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幻世界SFW  ·  新书上市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应用法学

【法官办案心得】丁勇:笑谈武侠 小议法官仗剑执笔、匡扶正义之绝学 | 中国应用法学

中国应用法学  · 公众号  ·  · 2025-02-17 11:59

正文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践行张军院长2024年12月10日第二次在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调研座谈时提出的“四有”要求,形成深耕“应用”领域的办刊特色,落实好张军院长“既要注重高端,更要善于发现一线法官结合实际形成的更具实践性、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培养法官应用法学研究能力,储备理论人才”的要求,《中国应用法学》微信公众号在刊发纸质期刊文章外,开设“法官办案心得”栏目,征集法官的办案心得予以刊发。“法官办案心得”栏目的开设,将为广大法官提供思考、交流、学习的平台。


法官办案心得


笑谈武侠:小议法官仗剑执笔、匡扶正义之绝学


丁勇.jpg

丁勇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三级法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明代文学家杨慎曾在《廿一史弹词》中唱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笔者看来,恪守公正司法生命线的法官,正是那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英雄豪杰。他们博学多才、互有千秋,在代表公平正义的审判席前,各显神通,以同理心诠释着何谓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此刻,且让我们细数法官群体司法办案中的那些独门绝学。


一、绝学一:独孤九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剑分九式,无招胜有招”,在金庸武侠世界中,独孤九剑定位于剑法求变的极致,其剑诀讲究乘虚而入,料敌机先,后发先至。而今的审执队伍中,就有这样一群法官,他们精于调撤、谙于世事、却又快于结案。面对各种疑难复杂案件,善于一眼而观其形,直指原、被告诉辩争议焦点,看似随心所欲,实则举重若轻,谈笑间化解矛盾纠纷。故而,业内称其为能手型法官。该类法官掌握着各类司法技艺,其遵循“调判结合,调撤优先”的无名剑诀,恰似“桃花影落飞神剑,一剑光寒十九州”。


然而,有人认为,调撤只应是司法技艺,却难于直面司法难点,做出具有规则性的先见判断,不利于裁判规则的确立与完善。惟精于调撤而忽视判决的指引作用事实上规避了类案难点的司法释疑,是回避判决、疏于判决、不敢判决的错误表现。


笔者想来,精于调撤不仅是一类本领,而且是一类大本领。司法裁判的要义在于定分止争,其不是秀场,也不是COSPLAY,能调为何硬判、能撤又为何久调。民事法律的成本不单单指判决成本,其还有着相应的履行成本及化解社会矛盾的本位职能,依法依理依规的调撤是最大限度化解争议的手段,只有先立足于本位职能才有可能谈所谓规则指引,一味追求司法的判决效用反而显得舍本逐末。至于规则指引的深入与探讨或可成为未来调研的素材与蓝本。


二、绝学二:太极拳,刚柔并济下的顺势有为


《易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由时势以顺逆、攻守以奇正,领悟阴阳变化,自创太极拳。太极拳尤其讲究相生相克的平衡之道。


在法院家事审判队伍中亦有着一群业务出众、精于“太极”的拳术高手。古语有云: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事审判的关键性特点在于:礼法并重、礼法合一。这就要求司法者不仅应具备相应的法律专业知识,还需懂得如何成功运用生活经验法则来解决现实问题。相较于年轻法官刚正不阿,以法断案的敬业态度,精于“太极推手”的“老”法官却更易获得当事人亲近。这也是为何“老”法官的庭审驾驭游刃有余,相反年轻人则“大汗淋漓”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由此,这些“老”法官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昵称——调解型法官。


就此现象,专家学者们却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疾呼:专业人士怎能成为“和稀泥”的老娘舅,久调不决、只调不判会成为危及司法公信力的导火索,不利于司法权威的树立。


笔者看来,所谓调解型法官并不意味着缺乏专业知识与职业操守。立意于专业基础上的调解,能更好的做到礼与法的融合,唯法不能自持、唯礼不可取信。调解型法官正是充分运用两者的互补优势,着力在法律范围内平稳化解矛盾纠纷,恰如其分地做到审执兼顾,自有独到的可取之处。其往往具备无与伦比的共情能力,是心理建设的大师,胸怀“阴”“阳”二气,秉持“大爱无疆,情法共融”。家事纠纷往往看似争“财”,实则堵“气”,气顺了,结解了,案子也就随风而去了。


三、绝学三:六脉神剑,以气御剑,奇出而诡辩


“六脉神剑”出自《天龙八部》,为大理段氏最高武学,是于指尖内力隔空激发真气的一门技术。其似剑而非剑,非剑却胜似剑,有神鬼莫测之能。


细观法院的审判达人,中间亦藏有精于此道的绝世高手。面对疑难复杂案件或者法律关系本不复杂,但当事人间冲突激烈的敏感案件,他们总善于另辟蹊径,以庭审发问为立足点,或通过当事人自认、或通过法律关系剥离、或通过庭审利益平衡,破除既有争议难点,曲线救国,达到抒情解困以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此概称其为奇谋型法官。


该类法官往往是既有要件审判方法的集大成者,又系法庭心理学把控的指挥家。其常常有力掌握着庭审节奏,在当事人的往复交锋中找寻着各自的破绽。其指尖发出的“每一问”均能直指诉辩主张的薄弱点,抽丝剥茧般去除诉请“水分”,击溃抗辩的立论基础,乃至有部分案件当事人在庭审剑术的压力下,深感无法“自圆其说”,或和解或撤诉。奇谋型法官虽缺少运用法律解释、法律逻辑来解决争议难点的执着,但对于如何精准适用法律条款及“走心”来化解当事人间矛盾争议均有着自己的看家本领。笔者未必鼓励人人都能成为奇谋型法官,但若有此功力,则不可不称其为“老法师”。


四、绝学四:全真内功,玄门正宗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绝之一的重阳真人以一己之力冠绝华山论剑,立全真一脉,传道授业解惑。全真内功讲究积跬步以至千里,聚小流而成江海,扎扎实实,不贪功、不冒进,水滴而石穿,聚沙而成塔,被誉为天下武学正宗。


纵观如今的司法审判队伍,其中亦有着一群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专家型法官。他们可能不快于结案、可能不精于调撤、可能亦不善于奇谋,但所经办每一案件都力求运用判决的定分与指引功能,以理服人。久而久之,法律经验学的定律逐步促使其成为相关部门法前沿实践的执牛耳者。专家型法官不仅能写出一份令人信服,具有司法公信力的判决,更擅长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处理审执办案中所遇到新类型的司法难点问题,进而做出具有指引性的先见判断。法官职业的魅力不仅在于能定争止讼,更在于立足已有法律,运用解释学方法,创制新类型案件的司法指引,诠释自由心证的现实价值。正所谓“愿天下无讼,常无所争”。


此外,该类法官亦是言传身教的典范、是提携后辈的伯乐、更是令人尊敬的师长。笔者崇敬于专家型法官的威望与能力,也深知此并非一蹴而就的。其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勤学好问的决心、百折不挠的毅力以及宁静致远的淡泊。要耐得住寂寞,也要经得起诱惑,毕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正是如今多数年轻法官所欠缺并亟待加以沉淀的优秀品质。


笔者悟来,万法归宗是不变的真理,技法或有不同,但追求司法公正,是每位有志于法治事业的青年法官所肩负的理想与责任。纵然不能像全能型法官那样尽善尽美,也需修炼好属于自己的一技之长。


“法官办案心得”栏目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1. 征文对象为全国四级法院法官。

2. 字数要求一般为1500-3000字,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3. 观点鲜明、结构清晰、论证严谨。

4. 须为原创作品,未公开发表。

5. 来稿请发送到[email protected],邮件主题请注明“法官办案心得+作者+题目”,并在文中附上职务信息、联系电话,以及个人高清照片(建议身着法官服)。

6. 来稿经编校后,仅在《中国应用法学》微信公众号推送,不在纸质期刊上发表。



编辑:吴尚聪

排版:吴   越

审核:杨   奕


往期回顾

REVIEW

《中国应用法学》“法官办案心得”栏目征稿启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