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图片论文:科学家成功用无线电波生成全息图像(详见排行榜冠军)
来看上周(5月8日—14日)论文排行榜——
第十名:中外科学家团队发现新巨型窃蛋龙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吕君昌、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研究员蒲含勇及加拿大和斯洛伐克的科学家团队,近日将路易贝贝正式命名为中华贝贝龙。该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据悉,这个类似巨型鸟类的新恐龙,蛋可达45公分、重约5公斤,是世界上曾经发现的最大恐龙蛋。而蛋巢直径约2到3米,蛋环状排列在其中,一窝蛋可能有24枚以上。
第九名:科学家构筑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单热点放大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杨良保等利用自发的毛细力捕获纳米颗粒,构筑了由单根银纳米线和单个金纳米颗粒组成的单热点放大器,实现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高稳定和超灵敏检测。相关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材料化学C杂志》上。
第八名:科学家建立快速分析致死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功能的新方法
《细胞研究》近日以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李劲松研究组和于翔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和细胞谱系示踪技术对小鼠两细胞胚胎中的单个卵裂球进行了基因敲除,一步法获得了Tet3基因敲除的健康嵌合小鼠,并对Tet3基因敲除后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的突触传递进行了探究。该方法是一种快速地分析致死基因在各个组织器官中功能的新方法。
第七名:综述:用于高效能量存储的碳基超级电容器
《国家科学评论》最近发表的由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戴黎明教授研究团队撰写的 “用于高效能量存储的碳基超级电容器”的综述文章,总结了基于碳纳米材料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最新进展,着重强调了电极结构的设计和形成,并对电荷储存机理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碳基柔性和可延展超级电容器在集成能源、自供能传感器和可穿戴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
第六名:盐害显著缓解缺铁植物铁营养状况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沈仁芳课题组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在水培的条件下,研究了在盐毒害与缺铁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拟南芥的生长状况。发现盐毒害(外源添加氯化钠)能显著缓解拟南芥对缺铁胁迫的响应,即叶片的失绿现象有所缓解,同时伴随着根系细胞壁半纤维素含量的降低,以及半纤维素/细胞壁所吸附的铁含量的降低,表明外源添加氯化钠能通过促进细胞壁所吸附的铁的释放达到体内铁的再利用。
第五名:施一公小组首次报道人源剪切体原子分辨率结构
2017年5月12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施一公研究组于《细胞》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剪接体的原子分辨率结构》。这是第一个高分辨率的人源剪接体结构,也是首次在近原子分辨率的尺度上观察到酵母以外的、来自高等生物的剪接体的结构,进一步揭示了剪接体的组装和工作机理,为理解高等生物的RNA剪接过程提供了重要基础。
第四名:植物-环境互作信号分子MYB29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张新华于2014-2015年在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和博士后Ivanova Aneta在教授Whelan James与博士后De Clercq Inge指导下,鉴定了具MYB结构域蛋白AtMYB29,作为交替氧化酶基因的负调节因子。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生理学》。
季军:利用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态学特征来检验引力理论的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特任研究员方文娟与合作者在利用天文数据检验引力理论的研究中取得新成果,提出了利用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态学特征来检验引力理论的新方法,并通过大型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成果发表在2017年5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亚军: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汪国雄、杨帆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研究团队在金属-氧化物界面增强的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日前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上。
冠军:科学家成功用无线电波生成全息图像
你的无线路由器可能会以你从未料到的方式泄露你的信息。物理学家首次用来自WiFi发射机的无线电波在一个全息图中编码了一个真实物体的三维图像,类似于电影《星球大战》中由机器人R2D2投射的莱娅公主的图像。在原理上,这种技术可以让外部人士通过房间内散射出的Wi-Fi信号“看见”一个房间内部,不过一些科学家表示,这样的间谍活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关注我们
微信号:sciencenet-cas (←长按复制)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