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写过信了...或者是,从朋友、父母、爱人那儿收到一封来信,看见他们对你说“展信快乐”... ...
拇指君很久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了,关于书信来往的记忆,也都远远地停留在了初高中的时候。
但最近的播出的一档高分综艺,又让我在心里重拾起了写信的想法,这档节目叫
《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是国内首档专门朗读书信的节目,它的制作灵感来自于英国知名节目的《Letters Live》,主要以明星读信的方式带领着观众回顾和感受那些关于信中的故事。
早在去年,《见字如面第一季》就在豆瓣上凭借“零差评”的口碑获得了9.3的高分评价,虽然后来评分有所下降,但依旧稳定在8.9。
如今《见字如面第二季》时隔半年回归而来,即使目前只播出了一集,却引得了周迅、黄志忠等读信人和无数观众为它哽咽落泪,
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5分。
在第一季中,节目组邀请了张国立、归亚蕾、张涵予、何冰、林更新等涵盖老中青三代的10位嘉宾为观众朗读了76封信件,解读了关于这些信件背后的76个故事。
而到了第二季,除了归亚蕾、何冰等人继续加盟之外,还新邀请了周迅、李立群、张丰毅、黄志忠、吴刚、于和伟等表演艺术家,来为观众重温每封书信里中国故事。
在主题编排上
,《见字如面第二季》也采取了新的形式。
十二期节目中的每一期都各有主题,有的关于古韵先锋、忠义背叛,有的关于众生世相、传承生长。
而第一期节目的主题,则是关于
“生死”
。
“生死”的第一封信,是来自于太平轮沉船事件幸存者的一封家书。
1949 年 1 月,太平轮满载着 932 名乘客与水手从上海驶往台湾基隆。
由于夜航超载,太平轮在舟山群岛海域与另一艘轮船相撞,并爆炸沉入海底。
整艘船最终只有 38 人获救,写信的人名叫周侣云,是其中的三十八分之一。
在周侣云的信上,她用她的视角描述了那次沉船事件的始末,幸运的是她生还了。
不幸的是,
在她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值得独自庆幸的事,
因为她眼睁睁看着身边同行的人就这么瞬间没了。
船到码头时,看见功哥的父亲走来,他要哭了... ...
信到这儿,读信人周迅也哽咽停顿了。
但我有什么办法安慰他呢... ...仅 38 人获救,四个人被救上来时已经冻死了。
现在我眼睛一闭上,就觉得身体漂浮在水里,渐渐往下沉,往下沉... ...
我想,一定是上天不允许我去台湾的。
在整期节目中,拇指君最喜欢的,其实是每当信件被读完,后台学者嘉宾解读信件故事的环节。
相信在很多人看来,太平轮的沉船无疑是
中国的
一场泰坦尼克号式的大悲剧。
但第一期节目中的解读嘉宾梁文道却说,太平轮是那个年代下社会大变局当中的一叶“孤”舟。
一封书信的背后涵盖了一个故事,而一个故事的背后则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周迅带来的第二封信,是抗日战争空军遇难家属写给敌军家属的一封远洋信。
在1938年的武汉空战中,
空军战士
陈怀民驾驶着战机与日军的一架战机同归于尽。
陈怀民的妹妹陈难在搜寻哥哥遗骸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敌军士兵高桥宪一口袋里藏着的一封家书和妻子美惠子的
一张
照片。
如果你是陈难,或许会因痛恨而撕碎这封敌军家属的信和照片,但陈难在看了美惠子的信后没有这么做,而是给她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陈难对美惠子说:
由于我强烈的哀伤,我就常常思念到你。想到你的整天在笑中生活中的两个孩,和你此后残缺凄凉的生涯... ...
我决不会因为你们国内的军阀对我们的侵略而仇很你。我深深了解你们被那疯狂的军阀压迫的痛苦。
一场国难,是两个家庭的悲剧,
但又何止是“两个
”
家庭。
而让全场观众最深受触动的,则是演员黄志忠所读的一封儿子写给妈妈的信。
写信人叫李真,是一位华南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同时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
李真本来想学成归来,改写自己本不富裕的农村家庭的命运.
但无奈命运总爱开玩笑,由于李真的病情,家里不仅因此负债累累,照顾他的母亲也几度濒临崩溃。
对李真来说,死亡或许说不定哪天就会突然降临,但他也像如今的多数人一样羞于表达、羞于深情,甚至不忍告别... ...
面对自然生死,演员归亚蕾在琼瑶的信中读道:
我们常常说,生是偶然,不只一个偶然,是太多太多的偶然造成的,死亡却是当你出生时,就已经注定的事。
那么,为何我们要为“诞生”而欢喜,却为死亡而悲伤呢... ...
“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
醉意生死,向死而生。
在《见字如面》的这些信中,我们看到了关于生死的讨论。当下是幸喜也好,恐惧也好,但总有一天,你会淡然处之。
有人说:“我在这速食的时代写信给你。我从不抱怨邮局太慢,急什么呢?我有一生可以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