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万事万物一旦成型,都有着它自己的灵魂吧。城市必然是有灵魂的,偌大的一座西安,它的灵魂是什么呢?”贾平凹在《老西安》里发问。
5月11日晚,循着贾平凹《老西安》书中的文字,电视节目主持人李晗带观众探访了西安城中各种有趣的人。
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从西安城开始,《一本书一座城》第二季的故事在告一段落时,“回到”西安深含意蕴。
罗马、伊斯坦布尔、布拉格、圣彼得堡、乌鲁木齐、银川、福州、西安……《一本书一座城》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为支点,以阅读为切口,通过进行时态的记录,展示了不同城市、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
《一本书一座城》不是传统读书节目,采用了纪录片拍摄手法,实地探访,以第一人称主观叙事视角为主,在不同的城市空间中获得既开阔又有纵深感的视野。
《一本书一座城》首季节目拍摄了北京、伦敦、巴黎、柏林、上海、杭州、香港和台北八个城市。第一季节目在2015年3月播出,时隔两年后,《一本书一座城》第二季归来。相比第一季,第二季节目较大的突破是从文化层面关照“一带一路”大主题,以“文化丝路”的理念去思考和统摄第二季8座城市之间的整体关系。由此,新一季节目中的8座城市不再是彼此分离的孤岛,由“一带一路”串联成珠。
节目同时从东西方文明的“原点”出发:在西方,从“万城之城”的罗马到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从曾经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布拉格再到“第三罗马”俄罗斯帝国的旧都圣彼得堡,这几座城市铭记着文明在亚欧大陆西面的发展路线;而在大陆的另一端,大汉帝国与大唐帝国的骆驼队则从长安出发,从银川到乌鲁木齐,经由西域大漠和中亚诸国向西,和西方文明一路相遇,这是这片大陆东方文明的延展路径。从东到西,一条文化线索便建立起来。
《一本书一座城》侧重的不是“一城一书一作家”,“节目要展示的,不是书中那个已经被做成标本的生活,而是行进中的生活”,节目强调观者的参与,观众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
节目没有着重介绍作家的生平、著作内容,而是找到书的主题和角度,再通过这个主题和角度来重新寻找人物故事进行采访,重新审视现在的城市。在维持故事趣味、呈现精美影像之外,注重发现城市中实实在在的“人”。透过一个个人物来勾勒社会群像,节目落脚点不只是对城市的关注,而是从人到社会的纵深关注。如最后一期节目中,李晗并未就《老西安》与贾平凹坐而论道,而是追寻文字探访了秦腔乐手王世森、古董收藏者马纯立、西安方言摇滚乐队黑撒,还有一个和中国诗人孟浩然同名的土耳其留学生。透过这些人的经历和故事,去了解人们如何看待这座城市的现在和曾经。
正如李晗所言,“除了想像古人,还有城市里那些活生生的现代居民。他们的故事是《一本书一座城》最大的财富。”
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人文历史和精神气质,《一本书一座城》通过一本书来触摸一座城,选什么书,就变得很关键。
或许诸如《达芬奇密码》之类可以通过紧密的文明线索串起整个故事的畅销小说是“看上去很美”的选择,但在主创看来,它们对城市的理解,恰恰是压缩了时空,而没有做到扩展和还原。
那么,《一本书一座城》第二季到底选了哪些作品?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与《老西安》,属于与城市存在直接关联的作品;张贤亮的《灵与肉》、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属于与城市之间存在着缝隙和张力的作品,看上去貌似与城市无关,但仔细思索之后,会发现这些作品无论文字内容,还是深层精神空间,都呈现出了与城市相契合的气质。
李晗介绍,节目在选书时,主题是发散还是集中并不固定,具体选书标准是:书是否有城市地标意识?书和城市是否势均力敌?书和城市是否可以进行对话?“所以第二季中,我们侧重于书是否能解读城市的深度和广度。选择什么书,得看它是否有足够的气场、覆盖能力、对话能力、引导能力,能否引领我们对话这座城市的精魂。”
在城市时空中定位书本,再通过书本去透视城市,还原城市的文化面貌。这个过程中,对城市与文学(书本)之间的勾连处理很重要。在李晗看来,在节目中,谁也不是谁的注解,文学和城市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整季节目看下来,到底是“书”更重要,还是“城”更重要,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两者如何自然结合联通,实现平等对话是节目尚需继续平衡的问题。
《一本书一座城》第二季呈现了8座城市,但正如第一集《罗马:永恒之城》中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所言,节目想讲述的其实“是无数的城市”。
对于正在构建“东西南北中”创制格局的浙江卫视来说,《一本书一座城》也只是其多维战略布局中的一个代表。目前,浙江卫视已完成《南宋》《艺术:北纬30度》大型人文工程,投拍《西泠印社》《中国村落》系列人文作品,谋划《向东是大海》等。今年,还要执行《戚继光》《爱上中国》《记住乡愁》等重点系列节目创制。
如果说《南宋》《艺术:北纬30度》走的是厚重人文路线,《一本书一座城》则探索了一条小而美的轻路径。节目摒弃了史料的堆砌和刻板解读,采取了“发现”式叙事结构,淡化了“作家”的角色,突出了“人”的视角,更珍视人文情怀。
坚持正向的创作方向和价值导向,既关系电视平台的主流媒体公信力,也关乎电视在融媒体时代的竞争力。浙江卫视为响应“一带一路”号召,除了打造上述文化类纪实类节目,也很注重在娱乐类节目中融入深度价值,比如《奔跑吧》以主题化设计的方式,把“一带一路”元素融入节目内容。虽然融合度还需打磨,但这种尝试和努力值得赞赏。
就像《一本书一座城》,将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影像化表达,对任何创作者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考验,但尝试和突破,从来都值得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