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理想国imaginist
知名文化品牌。想象文化与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与秩序  ·  曾经迷倒全球的意大利性感女神 ·  21 小时前  
犀牛娱乐  ·  今年春节档的反弹意义重大 ·  昨天  
话沈阳  ·  太突然!27岁男演员不幸去世! ·  昨天  
话沈阳  ·  太突然!27岁男演员不幸去世! ·  昨天  
川观新闻  ·  徐熙媛(大S)因急病去世,年仅48岁 ·  2 天前  
川观新闻  ·  徐熙媛(大S)因急病去世,年仅48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理想国imaginist

特朗普宣誓就职,世界在不断“右”转吗?

理想国imaginist  · 公众号  ·  · 2025-01-21 13:00

正文

《飞黄腾达》

昨日,特朗普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右派共和党政府四年任期再次启程。就职演说中,他再次强调了“美国优先”政策,声称“美国的黄金时代从现在开始”。

与此同时,德国选择党、法国国民联盟、奥地利自由党等欧洲右翼政党声势渐壮,纷纷要求本国国民利益优先。世界似乎正在不断向“右”转。

然而,什么是“左”,什么是“右”?左派和右派,站在哪一边,还是哪边都不站,会让世界变得更好?

在现代政治观念史《混搭的承诺》中,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为我们解释了左派和右派是如何产生的,又分别经历了怎样的演化,什么是中间道路,是否存在“第三条道路”……

“左派”与“右派”之争

左翼和右翼或左派与右派,一直是现代政治思想市场上最热门、最流行的说法。

左派和右派的命名,来自法国大革命时期。右派,是指王党派或者保皇派与贵族,以拥护国王的立场,坐在议会席位的右边而得名;左派,持反对国王统治的立场,以主张激进改革的第三等级为代表,因坐在议会的左边而得名。可以说,左派与右派最初并没有多少政治观念的含义,只是因所坐位置不同而得到的命名。

随后,这两个命名的政治观念含义越来越突出:最初,人们用“右派”一词来指拥护现行体制、当下政权的人,用“左派”一词来指那些非议或反对现行体制与掌权者的人;接下来,“右派”则用来泛指那些拒斥激进改革,因而显得比较保守、传统的政治势力,“左派”则用来指代那些主张激进改革,痛斥现实、不满现实,想迅速解决不满的人群。最后,左派便基本被定形为政治观念与政治操作两层意思上的激进改变现实的主张,右派基本被用来指那些在政治观念上保守传统、在政治实践上寻求渐变的主张。可见,“左派”和“右派”这两个辞藻的含义,出现过很多变化。

当下政治观念史上所指的左派、右派,含义非常复杂,双方也有交错。如果不把这两个词汇放到使用的具体社会政治环境中,人们很难明白它们的所指。一般认为,自由主义在政治观念史上是右派,社会主义在政治观念史上是左派,但社会自由主义或自由社会主义,则很难说是左派还是右派。如今美国的自由派其实是激进派,传统上的自由派则被称为保守派。最初的左派与右派的简单划分,已经分化为极左、极右、中左、中右、不左不右的中间诸派。现代政治观念之作为混搭的承诺,早已经不是那么泾渭分明、阵营对垒、你死我活了。

《新闻编辑室》

但左派和右派还是人们乐意用来定位其政治价值偏好与政策主张倾向的辞藻。在常人认知中,主张进步的、激进改革的、与宗教相对立的世俗化的、与自由相对的平等主义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以及民族主义、女性主义、社会抗议运动,都属于左派阵营。至于主张反帝国主义、反民族主义、反资本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也都属于这个阵营。保守的主张、慎对民主化的主张、重视传统、为资本主义辩护、与世俗相对的神性政治、倾向于保守的自由主义,则属于右派。法西斯主义及其相类政治观念体系,是一个特例:如前所述,就其自身定位来讲,它属于极左无疑。因为纳粹主义是它全名的德文简称,它的全名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一看即知,它应当属于左翼。但它狂热的领袖崇拜则显出右派特征。以此也可以说,就现代政治观念而言,使用左派与右派,不见得能对所有观念进行有效归类。

《帝国的毁灭》


现代政治观念的批判与建设

如果按习惯性的政治观念思维来判断现代政治观念体系的类型,我们一般会把某些不满现实秩序、致力于颠覆和重造的理论,归结为批判性的政治观念;相对地,会将那些致力于修补、改进、寻求合理可行的政治行动方案作为自己目标的政治观念体系,称为建设性的政治观念。批判与建设的不同选择,以及批判地建设、建设地批判这种关联方式,都表明两种进路各有自己的理论长处。

一般而言,左翼的政治观念类型愈偏向极端,它的批判性就愈强;右翼的政治观念类愈偏向极端,也会力倡颠覆性的做法。这是极左与极右难分彼此的体现:极左与极右都表现出领袖崇拜,都主张以革命手段、雷霆举措、道德理由、运动模式来改造人们的观念与行为模式。在现代观念史上,人们在确定纳粹究竟是极右还是极左上的争论,便是因为纳粹在极左与极右的交接点上。

对于现代政治观念,最接近“现代”合理状态的是中左与中右,这是一种避走极端、能够理性调适其立场的政治观念形态:两者都以人的基本权利立论,都对立宪民主政体加以认取,都采用法治方式治国。相比而言,中左倾向于平等但重视自由,中右看重自由但不忽视平等;中左声称代表大众但不敌视精英,中右偏向精英但不蔑视大众。

从时间向度看,保守主义激进诉诸过去,激进主义全力面向未来。在中间立场上表现出协调意愿的,是为约翰·洛克所阐述的,站在当下、回观过去与展望未来的进路。这应当成为现代的主流:因为它不取保守主义的立场,但尊重社会和政治的既有智慧和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同时它拒绝以革命的手段颠覆现有的社会系统和权力体系,绝不认为彻底重造社会就可以完全满足人们对理想政治的念想

《新闻编辑室》

在现代政治观念史上,真正表现出毫不妥协的批判立场,且以畅快淋漓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的政治流派,就是从托马斯·莫尔开启的空想社会主义一直到科学共产主义一线,它显著表现出其他流派难以匹敌的批判专长。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表达的是一种对现实的愤懑。而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社会批判的系统性、彻底性、完整性最为显著,这使其他所有政治观念流派都无法与之媲美。以未来为向度、以理想政治为标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现实取向,好似怀着诱人的微笑等待着人们认取。这是当代西方很多重要的政治理论家出入于马克思主义有年,而归本于自己所阐述的主要政治观念的原因。因此,很多思想家,如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哈耶克、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都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下了真功夫。马克思主义以其批判性成为现代政治观念的策源地。

现代诸政治观念体系,总是会对政治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加以论断。这种论断,常常建立在人性善恶的判断基础上。一般认为,左翼政治理论家在展望未来时,容易将其论说建立在人性的向善性上,如果现实的人性不善,那就提供社会系统工程,将其改造为善;而右翼政治理论家容易看到人性之恶、人性之幽暗,因此容易将其论说建立在控制人的恶性、恶习基点上,推崇法治,倡导法治之下的自由,以此约束人性之恶,促使人性向善。

人性是善还是恶,固然是关系到制度设计的重大问题,但还需要知晓,人性乃是居于人的动物性、人性和神性之间的一种特性。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印证:当人们因为生活琐事起冲突,在没有达到非分出胜负的地步时,是比较好调和的。但当一个人、一群人被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刺激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时,就会引发流血冲突。这是因为,一方激发了另一方的动物性。人的动物性是其蛮性的一面,这是从动物性与社会性相对而言的特定角度定位的人性底线。需要约束住人的动物性,经由人的道德觉醒与社会规则设防,将其提升为善恶兼具但能抑恶扬善的人性。

唯有将人性之善精心呵护——个体自我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与自持能力,社会制度安排引导人持续提升人生境界且乐善好施,那么人就会将身上的善性发挥到极致状态,人性中的神性成分便会持续展现。但这不是可以普遍呈现的人性状态。如果以此为基点要求人,就会造成道德专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