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恒瑞源正
分享肿瘤免疫治疗最新国际进展;传播正确的肿瘤防治理念;提供国际最先进的多靶点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根据患者癌基因组检测结果合成个性化抗原肽的多靶点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针对老年人、癌症高危人群、体弱者提供免疫抗衰老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恒瑞源正

【科普】淋巴瘤基础知识

恒瑞源正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9-21 17: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来源| 医脉通

编辑| yat


编者按:淋巴瘤出现在大众视线内最为轰动的一次应该就是2011年大火的漫画《滚蛋吧,肿瘤君》,这本漫画真实地记录着作者的抗癌之路,漫画作者熊顿所患的正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漫画里我们看到熊顿乐观积极地治疗,但是一年后她还是离开了我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可恶的淋巴瘤。


图片来源:《滚蛋吧,肿瘤君》漫画


一、什么是淋巴瘤?


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也是人体第三道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我们所熟悉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 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 但是淋巴瘤病因究竟是基因突变?病毒感染?辐射?自身免疫病?尚未清楚!


二、淋巴瘤可发于身体各个部位


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后迁徙到全身的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包括脾脏和扁桃体。 淋巴瘤主要发生于淋巴结 ,也可发生于淋巴结外和非淋巴组织,如肺、肠、胃、骨、皮肤、生殖器官、脑及骨髓等。正是如此,淋巴癌可能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


三、淋巴瘤发病机制


淋巴瘤发病的可能机理为,在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障碍的情况下,淋巴细胞长期受到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的刺激,导致增殖反应,由于T抑制细胞的缺失或功能障碍,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失去正常的反馈控制,因而出现无限制的增殖,最后导致淋巴瘤的发生。


外界因素包括:


1.  物理病因


淋巴瘤的发病率不仅与吸收辐射的剂量有关,还与受辐射时的年龄有关,25岁以下受辐射的人群,淋巴瘤的发病率比其他人群高。


2.  环境污染


化学致癌物的种类中的烷化剂、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芳香胺类化合物与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环磷酰胺、甲基苄肼、左旋苯丙氨酸氮芥引起恶性淋巴瘤均有报道。


3.  免疫因素


恶性淋巴瘤是免疫系统恶性肿瘤,免疫缺陷是恶性淋巴瘤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对体内发生突变或癌变的细胞能起到清除的作用。免疫缺陷病人容易发生机会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

4.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与恶性淋巴瘤的病因相关有许多方面的报道,有时可见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兄弟姐妹可先后或同时患恶性淋巴瘤。


5.  病毒病因


病毒是肿瘤病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目前研究的状况来看,与恶性淋巴瘤关系比较密切的病毒有EB病毒、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人类嗜B淋巴细胞病毒。


四、淋巴瘤有哪些临床表现和症状?


发病首发症状可能是 局部表现 ——多为无痛性、表面光滑、活动,扪之质韧、饱满、均匀,早期活动,孤立或散在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


全身表现 为发现淋巴结肿大前或同时可出现发热、瘙痒、盗汗及消瘦等全身症状。


在恶性淋巴瘤诊断时10%~20%可有贫血,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个别患者可有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乳酸脱氢酶的升高与肿瘤负荷有关。部分患者,尤其晚期病人表现为 免疫功能异常 ,在B细胞NHL中,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多少不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恶性淋巴瘤患者可有一系列非特异性 皮肤表现 ,皮肤损害呈多形性,红斑、水疱、糜烂等,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状况低下,皮肤感染常经久破溃、渗液,形成全身性散在的皮肤增厚、脱屑。


由于淋巴瘤可从深、浅淋巴结及各器官发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侵犯各组织器官,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五、淋巴瘤分类与分期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系统肿瘤病理分类标准”,目前已知淋巴瘤有80种左右的分类,大体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霍奇金淋巴瘤占淋巴瘤的8-11%左右 ,是一组疗效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结节性富含淋巴细胞型和经典型,后者包括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


在我国, 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90%左右 ,并且发病率逐年升高。根据NHL的自然病程,可以归为三大临床类型,即高度侵袭性、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根据不同的淋巴细胞起源,可以分为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B细胞型淋巴瘤占70%左右,T/NK细胞型淋巴瘤占30%。 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淋巴瘤的分类还在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


非霍奇金淋巴瘤分期如下:


淋巴瘤1期: 只侵犯一组或一群,比如只侵犯锁骨上窝。

淋巴瘤2期: 侵犯两组淋巴结或以上,但都在横膈的同侧,比如锁骨上窝和颈后的淋巴结。

淋巴瘤3期: 侵犯分别在横膈上以及横膈下的淋巴结时证明已为淋巴瘤3期。

淋巴瘤4期: 出现了骨、肝、脾等淋巴结以外器官或系统的侵犯。


第1、2期被视为早期;第3、4期则定义为晚期。


六、淋巴瘤如何治疗?


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最大限度地保全患者机体功能、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 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全身化疗、局部放疗、免疫治疗、手术切除病灶、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常用的化疗方案有CHOP、RroMACE-CytaBOM、R-CHOP、MACOP-B、DHAP、ESHAP 或 ICE、EPOCH等方案,


目前应用较多的分子靶向治疗如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还有各种各样其他的分子靶向药物,如刚上市的Ibrutinib,以及非常热门的抗PD1抗体等。


参考资料:

《实体肿瘤细胞免疫治疗》,郝希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

— END—

恒瑞源正微信平台

声明: 本平台所有的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恒瑞源正”,版权均归恒瑞源正所有,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始端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主编: 马轶凡

E-mail: [email protected]

编辑: 钟亦逸

编辑微信: yat_two

欢迎投稿到邮箱: [email protected]

稿费:100~1000

恒瑞源正微信公众号长按以下二维码可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