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刺猬公社
在传播格局急遽变化的大时代,内容行业大潮涌动。一只刺猬站在山顶上,瞭望这急速不宁的世界,默默记下每一个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极客公园  ·  直击 2024 ... ·  4 天前  
36氪  ·  新品牌AUDI诞生,新合资时代到来 ·  4 天前  
新浪科技  ·  【#史玉柱等被强执3.5亿##史玉柱及巨人投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刺猬公社

“偶遇”许知远:我为什么用业余的态度对待《十三邀》

刺猬公社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12 07:35

正文

导读

 《十三邀》是一档为许知远量身打造的节目。他“带着偏见出发”,对话罗振宇时“针锋相对”,探寻”二次元“时恐惧且焦虑,采访陈嘉映又“感到被碾压”,在一次次谈话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认知和情感的疆界被拓宽。”


刺猬公社 | 加菲


还是那双夹脚人字拖和简单的白色衬衫。

 

6月10日晚,出现在《十三邀》第一季收官粉丝见面会上的许知远,依然和他在节目中的形象一样,敞开着衬衣的两个扣子,在见面会开始一个小时后才悄然现身。



他倚着墙面,远远地旁观着这场“许知远视频专栏节目”的粉丝见面会。他安静地听着节目忠实粉丝谈他们的感受、意见和想法,在被粉丝发觉并回头向他投来目光后,许知远羞涩地从会场后走上前台,跟大家打招呼。

 


参加见面会之前,许知远喝了些酒,这种随性的作风特别“许知远”。在《十三邀》第一季的节目中,他也穿着人字拖出镜采访, 同冯小刚一起吞云吐雾,跟白先勇、蔡澜、陈嘉映等嘉宾把酒言欢。



他带有强烈个人属性的采访风格,被极大限度地保留在了节目中,成为了《十三邀》的一大看点,吸粉无数也争议颇多。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独家获悉,《十三邀》第二季将在7月份上线,名模林志玲、艺术家蔡国强、以及《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等,均已“受邀”。



带着偏见的许知远

打破陈规的《十三邀》


《十三邀》是腾讯视频联合单向空间一起制作的一档访谈节目,这一合作的契机缘于腾讯网副总编辑、原央视制片人李伦。

 

2016年年初,刚刚加入腾讯的李伦和许知远相识。作为一个在央视有二十多年电视从业经验的资深制片人,李伦一直希望能以“人”为关注焦点、做出纪录时代真实面貌的节目。


而许知远是一个曾写下“背对盛世中国,追寻内在自由”的70后公知,他极度重视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始终保留着一股知识分子式的赤诚和浪漫。他毫不掩饰对这个时代的好恶,也不迎合某种潮流,在这个“带着偏见”的人身上,李伦反而看到了他的真实和坦诚。

 

对于许知远,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更多地来源于文字。他从新闻记者到专栏作家,又创办了著名的”单向街“书店,《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新闻业的怀乡病》等作品,曾影响了许多读者,尤其是80后群体。

 

“我们上大学那会,每次上大课都能看到很多同学人模狗样地掏出一份橘黄色的报纸——《21世纪经济观察报》。然后迅速翻找许知远的专栏,迫不及待地阅读他最新的文章。”《十三邀》的制片人朱凌卿多年后再回忆起大学时那一代人对许知远的迷恋,依然格外兴奋地告诉刺猬公社。

 

通过节目拍摄他渐渐与许知远熟络之后,有次和许知远吃饭,他特意拍了一张照片,兴奋地告诉许知远“一定要发给我远在海外的前女友”,颇有点炫耀的意思。

 

2016年3月,许知远在喜马拉雅推出了自己的音频节目《单读》,第一次以写作之外的方式传播他的想法。而和李伦团队合作并以视频的方式把自己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对许知远来说既是件非常意外的事,也是他对视频这一全新传播方式的大胆尝试。



他带着实验性目的地接受了这个邀约,但本质上是因为“创业太烦了,需要转移下注意力”。

 

另一群带着实验性目的来做《十三邀》的人,是出品人李伦带领的团队。尽管刚开始他们完全不知道这档访谈节目该怎么做,但他们却非常清楚为什么选择了许知远。

 

“我们看重的正是他没有那些镜头前熟练的主持人所惯有的习惯,他在镜头面前非常松弛,他不在意这个,他能主动地沉浸在每一次的谈话中。”制片人朱凌卿说,“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我们想要把许知远的文字转变为一个许知远的视频化专栏。”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档节目是为许知远量身定做的,它保留着许知远的“偏见”,也让许知远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借由这个节目继续发出他对这个时代及人的精神领域的追问和反思。

 


“十三不靠”的观念碰撞


朱凌卿告诉刺猬公社,“《十三邀》的名字来源于麻将里的‘十三幺’:什么牌都有,就是十三不靠嘛。但是组合在一起,它就是一副好牌。我们把来自不同领域、看上去毫无关系的嘉宾组合在一起,和许知远一起发生不同观念的碰撞,这就很有意思。”


在网站播放页中,《十三邀》属于新闻类目之下。但从许知远在《十三邀》中的表现来看,他的提问方式跟表达姿态,并不像个职业记者,但更自然和真实。


新闻专业主义追求客观、中立,传统采访标准模式要求冷静、克制,但许知远并不是。他可以一脸痴汉相地盯着俞飞鸿说“我梦见过你两次,你真是很好看”;也可以毫无“眼色”地三度追问蔡澜,“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在网络上,观众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热追并反复回看,也有人吐槽许知远的不修边幅:大妈头、人字拖和白衬衫,反传统审美的“颠覆式”主持人形象。

 

直到采访李安,许知远换上一双皮鞋、戴了一条围巾,突然有了点文艺青年味道的时候,反而被节目组工作人员调侃:

 

“哎?怎么穿皮鞋了?”

 

“我冷啊!”


 

除了着装,他的对话方式也曾引来争议。采访彩虹合唱团团长金承志,有观众认为“金承志没有进入谈话中”,这种“尬聊”的气氛常常让许知远的访谈不断遭遇着冷场。许知远也表示认同:“有的谈话不能真正进入状态,会有这种挫败感,但我也很理性,我能理解对话过程所需要的磨合。”


实际上,许知远在《十三邀》更重要的任务和兴趣,是遇见更多的人,了解不同的个体生命及其经历体悟。“我喜欢不可测的东西”,他把这叫做“偶遇”(encounter),即意外的邂逅。


这种“偶遇”让许知远在《十三邀》中和来自各个领域的嘉宾对撞,从借力互联网获得商业成功的商人罗振宇,到明星艺人姚晨和俞飞鸿、从人文领域的大家白先勇和陈嘉映,到电影导演贾樟柯和冯小刚,甚至对许知远来说完全陌生的二次元达人们也悉数成为《十三邀》的“座上客”。

 

这种看上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嘉宾组合方式让《十三邀》得以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呈现出多样的人生体验。朱凌卿也坦言,最初的嘉宾选择没摸出什么规律,基本靠“杀熟”。


首期嘉宾罗振宇就是李伦在央视时的同事。“当然,更多的嘉宾是基于许知远的兴趣,但他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也不完全倾向文艺那派的嘉宾,也会让他去接触二次元、接触明星,去触碰他不了解的领域。”朱凌卿说。


 

很多观众在观看完第一季《十三邀》后,对许知远在不同嘉宾面前呈现出的不同状态感到好奇。比如,在采访罗振宇的时候他显得非常自信,他解释说:“很少能遇到罗振宇这样掏心窝的人,能把真实的想法和心中的纠结表现出来。”


而在采访哲学家陈嘉映时,观众又看到他如学生一般谦逊的状态,许知远“感到被碾压”,失落的同时也清楚“术业有专攻”;采访二次元达人时,他茫然无措甚至急于逃避,“我对所有不懂的事情充满了恐惧和焦虑,包括二次元,但又有想要理解他们的渴望。”



所有这一切境遇冲突,都是跨界对话中不可避免的,许知远面对的境况及其截然不同的反应,也是使得《十三邀》格外有看点的原因。



《十三邀》精彩么?许知远“业余”么?


从2016年5月第一期《十三邀》上线,到今年5月收官。许知远“偶遇”了许多不同的嘉宾,但在节目播出后却从没看过自己的节目。许知远说他不会特别在意网上的评价,但他也会很开心听到有人说这个节目不错。


许知远说,除了做这档节目,他同时经营着自己的书店,正在写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我不知道我这样是不是对节目非常不负责任,我把做节目当作我的副业,我在用一种非常业余的方式来对待这个节目,没有特别使劲。当听到有人说我的采访越来越娴熟了,我感到非常恐惧。第二季我害怕自己使劲,来表演自己有思想。”

 

即使他说自己用业余的方式来对待《十三邀》,负责第二季运营宣传的小楠告诉刺猬公社,许知远在采访之前会大量阅读相关嘉宾的资料、书籍,甚至与嘉宾有关的亲属资料。最近筹备第二季采访,得知要在7月份采访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之后,他开始阅读有440页的《人类简史》,且同时在读中英两个版本。


无论是主创团队,还是许知远自己,对这个节目达成的共识就是,它不是一个充满套路的、确定性的东西。用许知远的话说:“我希望它是暧昧的,这种暧昧可能存在于节目和观众之间,也存在于采访和被采访之间,似乎把握住了又似乎溜走了。这个时代其实非常混乱,而另一方面人们又靠标签把它假想得非常清晰。”

 

朱凌卿也对刺猬公社表示:“在拍到第五、六期的时候,我们形成了一个比较常规化的路径,越来越熟悉之后又觉得不对。我们要打破这种规律,不想要形成某种模式。” 


无论是许知远的人字拖还是西装革履,无论是固定的套路还是流变的思路,无论是对熟悉领域的把握还是对陌生事物的探索,《十三邀》总是在尝试打破禁忌、打破规律、打破一种熟悉且安全的状态。



它没有价值判断的标准,也不给出答案,而是带着一种先锋的实验性质,在节目价值的传递上最大程度地接近一种“现象学还原”——朝向事情本身。

 

在许知远和《十三邀》看来,这是一场他们共同探索人的生活、生命以及人性复杂性的先锋实验,并非所有沉浸在泛娱乐大潮中的人,都能接受这种透过节目来反思现实生活的严肃方式。


但朱凌卿也表示:“不要低估观众的欣赏能力,只要有这么一小撮人来关注,从腾讯的层面来说,因为它基数够大,所以这一小撮人很可能就是很大一部分人。只要有一部分人能进入这种反思中,我们就迈出了一步。”


朱凌卿还向刺猬公社透露,《十三邀》第二季预计将于7月份在腾讯视频上线,第二季中依然会保留精编版和完整版、以及一分钟超精简版。与第一季不同的是,完整版将有可能不在腾讯视频对大众推广,仅在《十三邀》官方公众号中向粉丝们开放,甚至允许粉丝下载,可以让粉丝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重新剪辑。

 

许知远采访林志玲、艺术家蔡国强、新希望集团的刘畅,以及七月份来华的尤瓦尔·赫拉利的画面,也将出现在第二季《十三邀》中。


从文字到音频,再到如今镜头里的许知远,媒介技术的发展变迁和娱乐文化的崛起似乎并没有削弱这位知识分子身上的理想主义。

 

许知远说:“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相信的很多东西都没有变,我对自由的追求、对道德的敏感,我对不同人生经验的渴望同样热烈。我喜欢支配罗素一生的三种情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而在许知远看来,《十三邀》的价值在于—— “当你在谈话的过程中,说出了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观点的时候,你会感受到自己认知和情感的疆界被拓宽了”。




加 菲

关注互联网视频内容  

微信号:476222898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老文艺青年在央视干了22年后跳到鹅厂,就是想看清楚中国的互联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李伦是老文艺青年。他最挂在嘴巴的是:关注人、研究人、报道人。他认为人是最核心的东西。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www.ciweigongsh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