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My name is Xiaoming.
大学刚毕业时,原本计划要走学术路线的我,阴差阳错地碰到了第一家公司的老板,这样的不期而遇,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
我原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除了读书好一点,其他一无是处。
整个大学里,骑着学长转给我的二手自行车,奔走在图书馆,自习教室,操场和寝室之间。四点一线的生活里,没有单反,没有吉他,没有学生会,没有辩论赛,没有几张电影票,也没有美丽可爱的姑娘。
毕业求职,同学们制作简历的时候,都是数次修改,把页边距调到最小,配合最紧凑的格式,才勉强把一条条光鲜夺目的履历,拥挤地放进一页纸里。
这些优秀的简历常常会有大公司A/B/C的实习,学生会主席,某某比赛冠军,国外某知名大学交换经历,CFA一级,等等这些被认为可以证明一个大学生优秀的经历。
而我,为了要把一页纸凑满,则搬上了ARCH GARCH模型,异质信念与资产定价,BS模型的实证研究,这些没有HR能看懂的乱七八糟的学术经历来滥竽充数。
简历的最后通常会附上业余爱好。我的朋友们会在这一栏填上:书法、钢琴十级、长跑运动员、高级口译、旅行达人......
而我,从儿时田野里玩过的弹珠,到大学网吧里打过的游戏,发现竟无一项可以配得上这严肃的场合。最终,想了又想,我在键盘上敲下了“读书”二字。
费劲力气写满一页纸之后,我长吁一口气。抬头一望,目光刚好落在书架上布满灰尘的四大名著上,已经记不得什么时候把它们放上书架的了。我站起身来,抽出一本,打算翻开来看,余光瞥见简历上打下的读书二字。
我手一滑,整本书掉在桌上,打翻旁边的水杯,水泼在了电脑上。书上的灰尘呛得我直咳嗽。
我暗暗在心里发誓,我以后的简历也要和同学们的一样丰富多彩。
人生总有那么些时刻,你会幡然醒悟,决定要做出些改变。尽管这改变事后来看,未必如愿,但改变本身,便成了最大的意义。
后来申请工作,每每投出简历时,我都会在心里默想:就你这个书呆子,还想找到工作,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事实证明,我的自我暗示正确极了。除了两家公司给我面试机会,其他全都石沉大海。好在有些运气,这两家公司当中的一家,给了我录用机会,我们把它的老板称为L先生好了。
我问L先生:
“您为什么愿意录用我?”
先生回答:
“因为你很聪明,你和那些千篇一律的简历不一样”。
我开始觉得自己在图书馆教室里花费的时间没有白费,因为它们全部转化成了我那张看起来有些漂亮得可怕的成绩单。有了这张成绩单,L先生才据此认为我“聪明”,尽管他这样说的时候,我不敢看他的眼睛。
人在心虚的时候,都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
L先生属于那种聪明绝顶又十分努力的人。早年毕业于国内名校,第一批到深圳淘金,在九十年代初便实现了财富自由。成功投资了很多行业里的龙头公司,包括帮人出国考试做得最好的,家电卖得最多的,等等。
决定弃文从商之后,我得到了L先生很好的照顾。尚未毕业,在大学最后一年,便带着我两岸三地国内国外出差看项目,出差顺便,也不忘介绍他的朋友给我认识。每次介绍我,L先生总会略带自豪地说:
“这是我公司新招的一个小伙子,比我还要聪明,很厉害。”
每次说完,他的嘴角都会不由自主地就弯了起来。
然后我开始自我介绍:
“您好,我是小明,是X公司跟着L先生做投资的,我们公司blabla,我blabla(大致是委婉地夸奖公司和自己一番)。”
就这样,我跟着L先生,认识了很多上流社会的人,比如台湾最大平媒的创始人,比如中国最大的教育培训公司的老板,比如前肯德基大中华区的总经理,比如美国凯雷投资的执行董事,等等。
我和这些人一起把酒言欢,一起坐而论道,也一起加班工作到深夜。
这样的工作状态让我感到满意,觉得自己已经进入人生成功的快车道。毕竟,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有多少人可以拥有这样的“朋友圈”呢?
工作的第二年,我开始负责一个交易金额过亿的投资项目。前后有三四个月的光景,那段日子,感觉每天都脚下生风,每天晚上从办公室出来,都能一眼分辨出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
我开始相信老板说我比他还要聪明这样的话,不然有什么理由让一个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负责这样量级的投资项目呢?
每次出差,对方公司都会早早安排好五星酒店,司机在飞机着陆前半个小时就开始在机场等候,对方创始人老王也没事就陪着一起吃饭,并数次声称觉得我很厉害,就算最终我们没有投资,他也要和我交朋友,并私下请我度假,送了我一些价值不菲的礼物,以示心诚。
我相信他,也发自内心,把他当做了朋友。时光就这样悠悠地过去,我认识了不少老王这样的朋友。
再一次,我觉得自己大学里花在图书馆自习室的时间没有白费,毕竟,如果我不厉害,老王们为什么愿意和我当朋友呢?
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习惯性会放大对自己的肯定,这就像在牛市里,每个炒股的人都认为自己是股神一样。人性会让你在顺境中过于乐观地估计自己。
后来,我选择了单干,我开始了创业。
我开始创业的时候,创投市场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活跃,中关村创业大街也从人头攒动变得寥寥冷清。一整年当中,钱都在直播和单车里打转,而身边不少创业的朋友,也都选择了再回去上班,蛰伏等待市场回暖。
我找到老王,问他愿不愿意投资我的公司。他说需要面谈,我就立即飞到了他的城市,这次没有了司机来接,也没有安排酒店。
我见到老王,是下午5点,这离我们预约的时间已经过了足足3个小时。老王说:
“你看你这个项目还太早,我也不是很懂。等你再做一做,赚钱了,有数据了,咱们再聊吧。”
看了一眼手表,老王接着说
“今儿晚上约了人,也不能陪你吃饭了,实在抱歉。”
我笑脸相迎,道谢,作别。
我找到另外一个老王这样的之前工作时认识的朋友,情况类似。
我开始重新审视对自己的认知。
以前老板总说我比他还要聪明,大概只是一句鼓励后辈的话吧。以前那些社会名流愿意和我喝酒,大概也只是看在老板的面子上吧。以前那些老王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大概也只是因为我代表L先生和他的公司吧。
真正的反思,一定是在逆境当中才会发生。只有逆境中的反思,也才能真正的切中要害,让人认清真相,也认清自己。
我根本就没有任何资格感觉脚下生风。我只是一个做着草根逆袭美梦的万千芸芸众生里的一个普通人,是那种丢到人群里都很难被看到的普通人。
因为我矮。
小时候看电视,看到一个人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即使天下人都放弃你的时候,你也不能放弃你自己”。嘻嘻哈哈看电视的我,听完这句话,突然安静了五分钟,我妈拍了拍我脑袋,用奇怪的眼神又看了我五分钟。
即使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我也没有想过再找个工作回去上班。
没有一起共苦的日子,又有什么资格同甘呢?
困难都扛不过,有什么资格把自己叫创业狗呢?
后来我一边折腾项目,一边写公众号,慢慢积累起几十万用户。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曾经对语文厌恶至极高考只拿了及格分的我,竟然开始写起了文字,还有不少人关注,这大概就是阿甘的母亲说生活是一盒巧克力的意思吧。
跟我老板回国创业时有点像,我的第一个纯互联网创业的项目折腾了一年之后宣告失败。今年初,我切换到自己更为熟悉的新方向上,一切才开始顺畅和好起来。
四个月时间,零推广零成本,将近九万用户,五百万+的阅读,两百万+的收入,一切都还只是刚刚开始。
I always believe that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现在的我,仍然没有很聪明,仍然一点也不厉害,仍然普通得扔进人群很难被发现。
因为我并没有长高,我还是矮。
但不同的是,如今,我做这一切,都不必再言及我是L先生公司的员工,我代表L先生。
我的名字便成了我的抬头,也是唯一的抬头。
哪怕是我做知识付费,我也没有再提自己过往的任何经历,我的内容成了我唯一的背书来源。
我终于明白,最好的自我介绍,不是一堆厉害的抬头,而是自己的名字。短短两三个字,已经足够让人明白你是谁。
而那些让人们能够记住你名字的东西,也绝非你在哪里工作。你在哪里工作,人们记住的是你工作的地方,而不是你,你什么都不是。
至此,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再更新过自己的简历,这辈子也应该不会再更新了。取而代之的,是看了成百上千份别人的简历。也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千篇一律”。
曾经那个要拥有和同学们一样丰富多彩的简历的梦想,也就随风而逝了。
曾经的梦想没有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直在追梦的路上。梦想的意义不在于实现的那一瞬,在于它会带着你离开原点,走得越来越远。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星巴克,我坐在一个小圆桌旁边的沙发椅子上。对面坐着一个看起来刚毕业不久的,某知名投资公司的员工。
他一上来就很有礼貌地和我握手,递了名片,并开始自我介绍:
“我是Frank,在X基金工作,X基金blabla(很牛逼的意思),我们这届也就招了我一个本科生,blabla(我很牛逼的意思).......”
他自我介绍的样子真的很像一个人,不是吗?
外面的阳光正好打在咖啡厅的玻璃门上,这一幕,恍若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