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大学图书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大学图书馆

勇担使命、创新突破,高质量建设一流研究型图书馆——近五年浙江大学图书馆事业发展重点回顾

浙江大学图书馆  · 公众号  ·  · 2024-06-21 10:34

正文

重点回顾

按语:2024年6月20日,中共浙江大学图书馆委员会党员大会召开。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和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之际,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此次大会进行了图书馆党委换届选举, 是浙江大学图书馆改革发展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具有承前启后、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年来,图书馆党委切实加强政治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坚持 “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 的战略导向,不断深化 “服务立馆、学术兴馆、开放办馆、文化强馆” 的理念与实践,以 “办师生满意的图书馆” 为根本出发点,奋力打开了图书馆工作发展新局面。古籍馆、方闻馆、主图书馆先后开馆,迅速成为我校校园文化集聚新地标和学校重要文化名片,特别是最近开放的主图书馆,正在成为 引领当前中国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新标杆 。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构建全素养教育体系,深度服务学校“双一流”顶层设计, 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地标、文化地标、学术地标的功能日益彰显 ,得到了广大师生、校友及业内同行高度评价和肯定。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中, 图书馆图书资源保障在所有C9和985高校中名列第1 。在图书馆学术评价课题组、新文科专委会联合发布的“高校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中持续攀升,从去年的第10位上升至今年第6位。

为更好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特对近五年我馆事业发展进行重点回顾,开启一流大学图书馆建设新篇章。

打造高品质文化空间与资源服务新生态


(一)

构建面向未来的图书馆体系

以书为友,眺望未来。 浙江大学图书馆主馆于去年11月18日试开馆,于今年1月20日正式开馆。主馆庄重典雅,恢弘大气,书藏古今,链接寰宇,启迪心智,探索新知。主馆对标哈佛等顶尖名校图书馆,多元空间配以齐全设施,优雅环境配以丰富资源,实行24小时开放服务,智慧赋能知识求索与学术交流,成为校园重要文化地标,是引领校园文化风尚和培植师生家国情怀的灯塔。自试开馆以来,累计入馆人次89.3万(数据统计至2024年5月31日)。

校领导任少波、杜江峰、朱世强、王立忠、黄先海、

时任图书馆馆长楼含松共同为主馆揭幕

主馆外景(学生摄影作品)

“悦览星辰”馆藏印章艺术装置

深耕特藏,行稳致远。 2022年5月20日,方闻馆正式开馆,重点呈现艺术与考古学术资源建设成果以及全球化视野。近年来通过海内外专家寻访、整体引进学术大家的私人藏书、捐赠等途径,从海外累计引进16套艺术与考古私人藏书,致力于构建较为完整的艺术与考古学科藏书体系。

方闻馆珍本室

方闻馆阅览室

文质彬彬,汲古而新。 2021年5月21日,古籍馆正式开馆,馆藏古籍总量达十八万余册,其中包含善本古籍两千种、两万余册,碑帖拓片1.5万余张,地方文书2.2万余件。所藏古籍上起宋代,下迄民国,四库齐备,善本众多,有近百种善本书为全国独家典藏,有一百七十五部善本陆续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居全国高校第二位。

古籍馆

馆藏宋刻本《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存卷四十五)

目前,由主馆领衔、与分布在各校区的基础馆、农医馆、古籍馆、方闻馆、玉泉分馆、西溪分馆、华家池分馆等专业图书馆、以及院系图书馆、各类嵌入式空间共同组成的图书馆体系逐步构建并日趋完善。 图书馆体系以学校学科布局规划和师生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驱动,以浙江大学多校区、国际化、异地办学、学科差异、用户不同为背景, 面向全校师生提供知识服务、智库服务、文化服务、环境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


(二)

智慧赋能高品质文化空间打造

推进图书馆智慧化建设。 实现智慧服务能级跃升,打造“智慧空间—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数据”一体化生态系统,开发全预约平台实现各类智慧场景关联,创新研发多功能集成智慧阅览桌,推出“一键呼叫馆员”智慧化功能,引入智能盘点机器人,实现书架屏内容发布跨系统管理,配备智慧教室、媒体工坊、X-Lab等各类智慧与研讨空间,各楼层电子屏多终端统一发布,为师生提供更便捷、更具体验感的智慧化服务,受到师生广泛好评。

智慧阅览桌

嵌入式书架屏

智能盘点机器人

打造高品质文化空间。 一楼展厅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灯光柔和,动线自然,充满艺术气息与历史感。开馆至今已先后举办“珠玉琳琅——浙江大学图书馆馆藏珍品展”、“浙大精神 永印我心——浙江大学师生校友书画展”、“丹青启真——浙江大学教职工油画作品展”,徜徉于此,感受中华文化厚重底蕴,传承浙大文脉与浙大精神,提升文化涵养与人文气质。

“丹青启真——浙江大学教职工油画作品展”正在展出

学生观展掠影(“浙大精神 永印我心——浙江大学师生校友书画展”)

主馆二楼设有READ空间,三楼设有红色文化长廊、数字人文融空间,六楼观通堂重点打造“文明交流互鉴的知识殿堂”。

READ空间

开展阅读推广、读书沙龙等活动,沉浸书海,畅谈心得,碰撞思想,启迪智慧。

READ空间主题荐读区

红色文化长廊

通过红色经典、人物传记、党建读本等主题展陈,涵养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长廊

数字人文融空间

将科技与人文相结合,搭建起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桥梁,更好地满足课程实践、项目交流、展示传播等需求。

数字人文工作坊

观通堂

由一层中厅与二层环绕书廊组成:一层主要珍藏四库系列影印古籍、方志系列影印古籍及文史类影印古籍,尽显中华文化之深厚底蕴。二层侧重于中外文经典文史哲丛书,卷帙浩繁,彰显世界文化之交融与碰撞。

观通堂


(三)

着力推进全学科资源新基建

建设一流的全学科基础资源保障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保障,成立浙江大学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紧密围绕学校战略布局及学科协同发展,制定《浙江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规划(2021—2025)》,建设一流的全学科基础资源。开展人文、社科、理、工、农、医、信息七大学科板块学科资源保障分析,优化提升馆藏质量和经费绩效。提升学科核心资源保障率,实现对我校21个重点学科的JCR Q1与Q2核心期刊100%全部保障。

浙江大学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筹)工作会议

各学科资源保障分析报告

加强专题、特藏文献资源保障。 加强亚洲文明研究、浙江民间文书、艺术与考古、碑帖拓片等领域的特藏资源建设。建成古籍修复实验室,上线古籍特藏资源发布平台。深化与学科系所资源共建,建设“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古希腊哲学术语数据库”等专题库,为相关学科领域研究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交流平台。

进一步拓展面向用户需求的电子书新型采购模式,打造中外文纸电图书一站式荐购平台。

建设浙江大学开放数据平台,促进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服务学术研究。

建立统一的图书馆基础数据平台,增强数据互联互通。

“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首页


(四)

构建决策咨询与情报服务新体系

强化面向决策评价的智库型高端支持服务。 积极响应学校重要战略决策的数据调研需求,服务“双一流”建设,连续多年编制《浙江大学与国际一流大学对标分析报告》、《浙江大学与国内外一流大学比较分析报告》。近五年为学校完成高质量情报分析咨询报告百余份。支持学校“创新2030学科会聚研究计划”,图书馆成为全部专项的成员单位。深入探索人才分类评价机制,设计人才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全球技术发展及高端华人人才引进分析服务。持续推进浙江大学人才地图项目,为学校开展为人才工作量化评估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强化面向科技前沿创新和学科交叉的科技情报服务。 助力拔尖造峰,每年深度参与编制《重大领域交叉前沿方向》报告,参与编制《探索元宇宙》等前瞻性科技咨询报告,为学科交叉汇聚的创新体系构建与战略布局提供参考。面对国家科研评价新动向和“破五唯”新要求,突出质量导向,每年为科研人员提供定量化分析评价报告,需求量逐年上升,由2021年的29份到2022年的45份再到2023年的80份,2022年、2023年报告数量同比增长分别为55%、77%。

各类咨询报告

定量化分析报告增长趋势图

构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攻关服务链。 开展深度协同构建知识产权运用与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涵盖知识产权导航、专利申请前评估、专利挖掘、国际专利布局等在内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内嵌“揭榜挂帅”产研融合平台提供企业技术难题与教授重点技术的双向推送服务,助力高价值专利培育与成果转化。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入选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常务理事单位。“信息支撑首创,服务数字浙江”案例、“信息服务清洁能源,助力国家‘双碳’战略”案例分别入选2022年、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五)

多方位打造精神文化育人基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师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建成“牢记嘱托、科教报国”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以2005年省委常委会会址为核心,集中展示习总书记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论述和对浙江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陈列了馆藏各类红色文献千余册,汇集了王淦昌、程开甲等14位榜样人物的著作及档案,激励师生心怀“国之大者”。组织“百年党史高校行——红船从‘浙’里起航”展览并启动全省高校巡展,联合举办浙江大学党史档案文献展,推出馆藏红色文献线上荐读并嵌入丹青学园现场研读活动,开展“共学二十大”主题荐书,构筑多元化红色学习教育平台。

“牢记嘱托、科教报国”党员教育培训基地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求是创新校训和浙大精神,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 联合举办或承办“求是创新 树我邦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浙江大学百年校址展”、“《竺可桢日记》手稿展”、“为国筑盾,强我中华——浙江大学老一辈师生校友参与和传承‘两弹一星’事业成就展”、“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竺可桢与浙江大学人文传统”、“求是墨韵——浙大先生书画展”、“百代标程——悦读宋韵展”、“册府千华:中国与亚洲——浙江大学藏中外善本珍本图书展”等重要展览,主办“悦读东方:浙江大学首届亚洲文明周·图书展”、“寻找馆藏签赠本里的前辈学人们”、“印鉴百年——图书馆藏书印展”、“启后斋捐赠珍贵古籍展”等多场展览。每年举办超百场文化活动,2023年举办144场,创历史新高。

科学家精神主题展

各类展览举要

图书馆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重视加强古籍特藏活化利用。 与文学院合作开设古籍保护劳动教育课程,嵌入古籍纸张修复实验、历史文献学版本实践等课程教学,开展“馆藏民国门神画像巡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坊等活动。

第四期“古籍保护”劳动教育课程开班仪式

图书馆“子衿”古籍保护社古籍修复劳育实践课程

馆藏民国门神画像巡展

此外,还主办或承办亚洲文物图片创意设计展、学生摄影协会作品展,开展“纯音时间”“音乐会客厅”等活动,提升师生美学素养。

绘梦亚细亚:亚洲文物图片创意设计展

浙江大学学生摄影协会2024年度作品展

左家奇先生篆刻印组·文人壶陈列展


(六)

创新素养教育支持卓越人才培养

成立 “i-Lab学生创新工作室” ,全方位培养提升学生的演讲表达、团队协作、组织协调、数据素养等能力及领导力。i-Lab已有成员50余人,覆盖学校24个院系,通过组建“文案策划编辑”、“内容制作与视频剪辑”、“海报设计”、“数据可视化”工作组,量身定制系统培训课程,形成与学生成长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i-Lab学生创新工作室活动集锦

启动国内首个集合创新教育、前沿科技及智能化学习资源的高校图书馆综合实验基地——X-Lab。 图书馆X-Lab顺应AI时代学习模式变革,基于XR、MR、VR、AR终端、技术和内容,打造XR Studio、VR Cinema、VR Room、AR Room、MR Room等5个专业空间,提供8K全景沉浸式观影、元宇宙互动阅读、软硬件操作培训以及创意展示,为师生提供多样炫酷的高科技体验,构建了鼓励探索和挑战的学习环境,成为既激发创意又能实践操作,同时益于培养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学习平台,有助于打破传统学习研究框架,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全方位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学校在智慧教育领域实现关键性能级跃升。

X-Lab学生体验活动

建立多元信息素养服务模式。 近5年累计开展“求真一小时”常规讲座165场,线上线下共服务师生51881人次,“线上素养基地”之一的直播钉群有近12000余人的校内用户。面向各学院、职能部处单位开设“我们就在您身边”定制讲座累计115场,惠及师生4837人次。每年定期开展“图书馆:大学生活的好伙伴”始业教育讲座、“求真•知产季”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此外,还推出“洞察”系列之情报素养2.0课程嵌入研究生课程。积极承办高校开放数据创新研究大赛。

媒体工坊 配备演播、录音、摄影三间独立工作室,可以录微课、拍大片、玩摄影、作音乐、录播客等等,为学生拓展媒介素养、萌发作品创意提供了一流的软硬件环境。图书馆新推出的“求是音波”播客节目便在此录制,近期还推出了毕业季专属照片拍摄服务。

媒体工坊

在公共区域推出微型书展、学生毕业设计展、手绘主馆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灿若星辰浙大人”传记主题书展

“流动的时间摄影与后期制作”课程展

“手绘主图”学生现场作品


(七)

实施“浙大书香计划”

推出紫金港读书论坛。成立浙江大学图书馆启真读书奖、浙江大学图书馆书香育人基金。推出“读经典”、“作家在浙里”、“我著我说”等一系列阅读推广创新活动,邀请知名作家、本校师友阐发学术新知。每年定期开展悦读求知月、阅读嘉年华、年度阅读报告等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届。每年定期举办新书展,今年首推中外文新书联展,“芸悦读”零距离借阅模式深受师生喜爱。

紫金港读书论坛第一讲:孙周兴馆长与黄旦教授对谈

“作家在浙里”邀请马伯庸主讲

中外文新书联展现场及荐阅数据


党建引领,扎实推进高质量

建设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图书馆


(八)

加强党建引领 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强化思想引领,深化政治理论学习。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十九届、二十届中央历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等,扎实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班子目标任务书及发展规划中,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45次、面向基层宣讲40余次,切实加强政治引领,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图书馆实践中落地生根。

提升基层组织力,增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实施基层党支部“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创建“一支部一品牌”,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使命愿景大讨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新馆建设党员突击队”有效凝聚全馆智慧和力量,实现主馆高水平开放。五年来,有3个支部获学校“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3个支部获“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1人获浙江省教育系统“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2人获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