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4月,周有光与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中的张允和结婚。在随后的近70年中,两人一直相濡以沫。
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与张允和结婚。来源:央视新闻
张允和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家曾是安徽望族,张允和的曾祖父张树声任过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两江总督,是李鸿章手下的重要人物。而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张冀牖)是民国初年的富商,深受新思想影响。“我的丈人也很有意思,他一个人拿钱出来办学校,他钱多,外界给他捐款他也不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姐妹四人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合肥四姐妹”美名远播。叶圣陶曾经这样评价:“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合肥四姐妹合影(左起:充和、兆和、允和、元和)。来源:京华时报
周有光就是其中一个幸运的人。张允和热情奔放,当年还有一个不太雅的绰号“小活猴”。两人热恋之后,到了该谈婚论嫁时,周有光却踌躇起来。张家是大户人家,张允和是货真价实的名门闺秀,而与显赫的张家相反,周家只算得上是小户人家。
1930年的张允和。来源:长江日报
他给张允和写了封信说:“我很穷,恐怕不能给你幸福。”性格明快的张允和马上回了一封写满十几页纸的信,热烈而坚定地告诉她所爱的人:“幸福是要自己去创造的!”于是,他们最终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有趣的是,三个月后,允和的三妹张兆和也披上了婚纱。她和沈从文的爱情则是另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当年,在中国公学教书的沈从文对张兆和一见钟情,执著地写情书给她。张兆和一封也不看,还拿了信告到校长胡适那里。岂料开明的胡适不但不以为怪,还帮着沈从文“游说”:沈从文没有结婚,因为倾慕你,给你写信,这不能算是错误。还笑着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张兆和斩钉截铁:“我顽固地不爱他!”不过,在张允和等人的“助攻”下,张兆和最终还是被执著的沈从文攻下了“心防”,周有光和沈从文也成为连襟。
1946年,三连襟在上海(左起:顾传、沈从文、周有光)。来源:人民网
抗战期间,周有光工作在身,张允和带领全家老小逃到重庆。在日军狂轰滥炸下的重庆的生活,在张允和的回忆中只有寥寥数语:“这种生死关头,有光又出差在外。命运为锻炼我,把最难的‘题’都留给了我一个人。不幸中的万幸,炸七星岗的时候我在上清寺,炸上清寺的时候我在枣子岚桠,炸枣子岚桠时我又在七星岗……”可以想见,其身体及精神所受之苦,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道尽。一次周有光出差回来,发现办公室都被炸光,同事不知去向,回到家,发现家也已被炸得精光,家人生死不明……那种备受煎熬的滋味,我们今天根本无从体会。
战争也给周有光夫妇留下了一道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1941年,他们6岁的女儿小禾突发高烧,一个普通的阑尾炎终因医疗条件恶劣而告不治。很少写诗的周有光在小禾去世后,写了一首《祭坟》,最后的一段至今读起来还能感觉到他内心的痛:“……坟外一片嫩绿的草,坟中一颗天真的心。摸一摸,这泥土还有微微一些温暖,听一听,这里面像有轻轻一声呻吟……”
周有光与张允和相敬如宾。
张允和曾自称,与周有光每日都要碰两次杯,上午红茶,下午咖啡,几十年如一日。
晚年的张允和挂在嘴角的一句话,是:“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人更好。”
在《周有光百岁口述》中,周有光谈起过两人长达八年的恋爱过程。他说,与夫人是“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发展,不是像现在‘冲击式’的恋爱,我们是‘流水式’的恋爱,不是大风大浪的恋爱”。
他回忆:“到了北京后,一直到我老伴去世,我们每天上午10点喝茶,有的时候也喝咖啡。喝茶、喝咖啡的时候,我们两个举杯齐眉,这当然有一点好玩,更是我们互相敬重的一种表达。”小辈们笑他们两老无猜。
晚年周有光、张允和夫妇。来源:人民网
2002年,张允和离世。这给了一向从容的周有光不小的打击。他将昔日二人喝茶举杯的几椅换成沙发,固执地不再使用卧室,每日在书房蜷腿而卧。
原名:周耀平
生 辰:1906年1月13日
出生地:江苏常州青果巷
职 业:中国著名经济学、语言文字学家
他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2017年1月14日,“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本文来源:综合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新民晚报、新京报、京华网、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