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致善金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致善金融

未来期货市场的预测和发展

致善金融  · 公众号  ·  · 2017-07-05 17: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老师简介

高健:

中金量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原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资管中心副总裁,总监


未来期货市场的预测和发展


我们上次说了,要对期货市场进行深入的理解,我是2015年的5月份发的一篇文章,当时股指期货,我在微信圈里发的,我就正好接过来了,期货市场当时应该是,2015年我记得是6月份吧,正好是期权的上市,当时期权上市之后,我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我认为整个期货市场已经与整个金融市场已经打通的,它的金融期已经启动,你想想从2015年之后,整个爆发的力度多么大,期货市场与金融的,或者是实体经济加金融市场同业都打通了,哪些通了呢?我跟你简单的说一下。


期货与金融市场互通

第一个 ,期货市场与股指期货的对接,相当于金融市场与股票市场相打通,整个股票市场相打通,股票市场通过股指期货与期货市场连接。

第二个 ,国债期货的诞生与利率市场也打通。

第三个 ,尤其像2014年风险管理子公司的打通,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一个对接,这是实体经济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它专业的来做套取保值,不是说实体企业自己来做,这个就是实体经济真正的打通了。



为什么期货公司、期货行业一直服务实体,一直萎靡不振,是因为没有一个很专业的机构来做风险管理,那么国外的高盛,我们知道高盛当时2008年的时候跟中航油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中航油亏了很多钱,结果人家赚了很多钱,这个事情当时闹的很大。


我刚才说期货的资产管理,包括私募,它与金融同业打通,这个很重要,因为金融市场的同业,银行、证券、保险这些公司打通,外汇市场,当然因为外汇市场没有开,无所谓,现在外汇期货也马上准备,还有购股期权,购股期权说白了是给某一个企业,某一个上市公司打通,这些都打通了的话,那么整个期货市场相当于它的通道都通了,自然而然的,它与这个市场的功能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一个理念,所以我当时就发了一篇文章,就说 期货市场六脉已打通,黄金期开始启动。 而且我刚才说的,这个黄金期启动以后绝不会再回来,一定是往前发展,除非整个金融是收缩的,它就会收缩,这是我一个大的判断。不要认为期货只是瘫痪一线,不信咱们往后走,这是一个判断。


另外, 这些结构里面已经体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属性,我刚才说现在期货市场,这几年的突飞猛进,我认为最大的贡献就是CTA。 就是我们说的期货资产管理计划与金融同业的发展,因为风险管理子公司还没有取得很好的发展,现在主要是实体企业还没有很好的风险管理意识,还想自己了做套取保值,不愿意与风险管理公司做对比,所以这块还没有大的发展,以前的市场只是一个风险市场,大家都在这个市场上来赌的,散户也好,大户也好,都来赌的,就拿风险来换收益的,大家都是冲着高收益来的,当然也承受了高风险,现在这个市场演变成金融同业,下一步能不能跟实体经济很好的绑定,就是通过风险管理子公司,所以刚才说期货市场的核心功能,资产配置功能得到很好的转变,已经现在确实到了资产配置的时代,CTA就得到很重要的发展,所以也就是这么一个逻辑。


整个2015年、2016年整个存量资金是不是这样?传统的期货市场,我们刚才说了,通过传统的交易手法,又套取保值,基本面交易者、技术面交易者、程序化交易者,这个增量资金基本上通过CTA,主要是通过配置这样过来的,而配置通过哪些过来的?我们可以看一下。大体配置是这样一个情况。


下边我做了几个判断,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判断一

今年整个大的宏观面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我个人判断有可能会催生,刚才说的期货行业的一个长期的慢牛或者是长期的一个大牛市,这个我刚才已经说了,整个期货市场与金融同业,与实体经济现在都打通了,与利率市场打通了,与汇率市场打通了,与上市公司打通了,与股票市场打通了,都打通了,也与实体企业打通了,剩下的是不是会催生。


判断二:

整个期货行业的影响,从基本面向更高层面,政策面转移,那么政策面我们再看看,确实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个政策面,因为我们国家现在的宏观政策,前期又需求侧改革突然向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我们知道,去年是工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本质上都是要供给侧,要去产能,提高资产的效率、价格,这样的一个逻辑来走动,还是往这个方向上来走。


另外,可以看到全球的,包括最重要的中国对外的全球格局“一带一路”,今年“一带一路”会议的影响力度都很大,包括印度的崛起,包括美国现在很重要的,美国现在新的特朗普上台之后提出的战略收缩,以基建,以传统的,以华尔街的创新模式回归到基建模式,当然我们说加大税收然后做基建,回到基建,包括整个美国和墨西哥(01:19:40),包括它的公路、铁路等大型基建,号称4万亿美元的投入,还有印度现在的强势崛起,虽然说印度一直在崛起,印度的崛起,他以前的IT、科技很好,但它的基础设施很落后,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现在印度的人口超过了,现在应该是12亿以上,接近中国的第二大人口。第二个,现在美国的GDP已经是8,GDP的增速是超过中国的,第三个黑色的进口,尤其是煤炭进口,在2013年的时候就超过了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这个跟中国前一二十年的状况一样,GDP到8,然后大型的基建开始,煤炭、铁矿、螺纹钢大型起来,而且这种周期一旦启动可能是长达10年左右,甚至5-10年,包括美国的基建,中国现在的“一带一路”,国内还是在搞基建,但是国内的基建显著性的是向“一带一路”靠,我们说是基建输出,产能收储,包括现在尤其是像京津冀一体化,实际上基建的色彩还是很浓厚,我们判断在美国、中国、印度三个巨大的引擎,美国重新搞基建,中国的基建输出,印度的基建崛起,这样一个绝佳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一个大的机会。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