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广东确定三个副中心,哪些城市应该入选?
估计
90%
的人会回答:深圳、佛山、东莞。
但是你错了!根据刚刚公布的《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
2017-2030
年)》,这三个城市都没有入选。
广东省确立的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是:珠海、汕头、湛江!
估计你的眼镜片已经碎了一地。
Why
?为什么是他们三个?下面让我们看看广东省规划里关于城市定位的表述:
对接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布局,推进形成“一轴、多中心、集群式”城镇空间结构。
“一轴”即依托沿海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为主的综合运输主通道,构建贯通粤东、珠三角、粤西的沿海发展主轴。
“多中心”,
即以广州、深圳为主中心,珠海、汕头、湛江为副中心,
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汕尾、揭阳、潮州、阳江、茂名等为地区性中心,构建“双核多心”功能等级体系,明确各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升发展门户枢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核心功能,增强其对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集群式”,即
构筑珠三角世界级湾区城市群、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城市带等城镇组合形态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珠三角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环珠三角城市与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带动粤东和粤西沿海地区加快发展。积极培育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潮州-揭阳、海安-廉江等纵深发展的城镇拓展轴,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结构。
很显然,广东把“广州—深圳”确立为全省的主中心,也就是“双核结构”。
原因很简单,广州、深圳都是中国的一线城市,距离只有
100
公里左右。广州把南沙确立为“副中心”之后,距离深圳就更近。目前深圳中心进一步西移,
“前海—宝安中心区”已经算是深圳的“一线城区”,这里距离南沙近在咫尺。
换句话说,深圳西进、北上,广州南下,两大一线城市已经在珠江口会师。所以,“广州—深圳”的确成为了广东省的“一个中心”。
接下来,如果按照经济总量、资金总量、人口总量排,当然是佛山和东莞,它们都明显强于其他城市。但问题是,佛山跟广州已经实施“同城战略”;东莞和深圳在搞“一体化”,这时候再提出佛山、东莞为副中心,意义不大。
更何况,随着前海、南沙、横琴三个国家新区(均为广东自贸区成员)汇聚珠江口,广东省的资源进一步“向珠江口集中”,这不利于环珠三角地区的均衡发展。
下面的表格,是
2010
年到
2016
年广东省
21
个城市在人口(小学生人数)、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财政收入(一般预算内收入)、
GDP
等四大指标上的变动情况:
广东21个城市四大指标增长情况(2010~2016)
城市
|
资金
|
人口
|
财政
|
GDP
|
深圳
|
194%
|
47%
|
183%
|
105%
|
惠州
|
138%
|
33%
|
176%
|
97%
|
珠海
|
123%
|
23%
|
135%
|
85%
|
阳江
|
100%
|
27%
|
116%
|
105%
|
东莞
|
94%
|
34%
|
96%
|
61%
|
中山
|
89%
|
22%
|
112%
|
75%
|
广州
|
98%
|
17%
|
60%
|
85%
|
清远
|
94%
|
17%
|
31%
|
25%
|
佛山
|
57%
|
17%
|
97%
|
53%
|
云浮
|
111%
|
12%
|
144%
|
97%
|
韶关
|
84%
|
10%
|
78%
|
78%
|
河源*
|
128%
|
9%
|
175%
|
88%
|
梅州
|
117%
|
5%
|
171%
|
71%
|
江门
|
82%
|
4%
|
96%
|
56%
|
潮州
|
84%
|
-2%
|
91%
|
75%
|
肇庆
|
90%
|
-3%
|
19%
|
95%
|
汕头
|
67%
|
-9%
|
89%
|
73%
|
茂名
|
116%
|
-10%
|
133%
|
77%
|
湛江
|
78%
|
-20%
|
71%
|
84%
|
揭阳
|
109%
|
-21%
|
90%
|
101%
|
汕尾*
|
128%
|
-29%
|
—
|
76%
|
广东
|
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