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YouCore训练群中碰到了这样一类典型问题,当事人是某家分公司的总经理,姑且称他为A君。
A君手下有12员大将,学历也不低,但每次工作分配下去,一半以上的工作结果都不尽人意。要不然质量不行,要不然压根儿就完不成,搞得很多工作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有时怕他们做不好,A君有些工作干脆都不布置了,直接自己上,为此积压在手上的事情越来越多,筋疲力尽。
是他布置的任务内容不明确吗?其实也不是。
每个人要完成什么任务、任务要求及时间节点,A君在交代任务时就会明确告知下属,中途还会定期提醒,但不知为何,还是令人无奈的结果。
这样的场景可能很多人并不陌生,包括很多暂未进入管理岗位的朋友,在和同事进行任务协作时,其实也会出现类似问题。
正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组织关系也同样如此。那么理想的组织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高效团队协作的3大特征
有一种生物其实可以作为人类组织关系研究的楷模:单只简单脆弱,群体却可以成为军团。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就是蚂蚁。它们可以使用泥土、树叶和小树枝,建造出稳固的巢穴,其中通道四通八达,育婴房温暖干爽,一些种类的蚂蚁还可以将它们的身体彼此缠绕在一起,形成一座桥,让蚁群通过沟壑。
为什么蚁群会展示出这么强大的团队协作能力呢?科学家们马上开始着手研究,最终发现,这些弱小的生灵可以产生这样复杂的团队行为,并不是因为蚁后的英明领导,而是源于这3个优势:
一、共同目标
蚂蚁并不存在领导者,去中心,但并不代表无目标,他们都受遗传天性的驱使寻求食物,渴望生存,抵御外敌。
二、任务简单
每个蚂蚁都可以做到自治,之所以能做到自治,因为任务简单,每个蚂蚁所做的事情都是它自己可以胜任的。
三、彼此连接
他们能释放化学信号,蚁群中的其他伙伴对此作出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沟通。
了解了蚁群特性,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这3点高效地管理团队,让背上的猴子有去无回呢?
只需三步,实现高效的团队协同
蚂蚁的目标比较简单,也就是寻求食物,渴望生存,所以生下来就达成了共识:“为了部落”。
但人类就复杂多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了5层,所以我们要搞清楚下属的个人目标是什么,让团队目标与他的个人目标交集越多越好。
即使是苹果公司,拥有众多杰出的工程师和优秀的员工,也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缺少一个共同的产品目标,使得很多有趣的东西在公司漂浮着,却没有办法凝聚在一起,产生伟大的产品。
有了共同目标,才能1+1>2,否则只能是1+1<2。
蚂蚁没有领导者控制,高度自治,一来因为有共同目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每个个体来说,任务简单,力所能及。
我们在团队管理时,也要保证工作任务对团队成员来说难度合适。具体应如何操作,可以参考下面的四个步骤:
1、 保证员工的参与度
从分配任务的时候就让团队成员参与进来,团队成员的自愿挑选再加上你的分配,经过双方的沟通,对任务难度的评估,应该不会出现不可能的任务的情况,而且这种参与感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柴静在《看见》中提到过一个漫画:
查理布朗得了抑郁症,露西问:
“你是怕猫么?”
“不是。”
“是怕狗么?”
“不是。”
“那你为什么?”
“圣诞节要来了,可我就是高兴不起来。”
“我知道了,”这姑娘说,“你需要参与进这个世界。
只有参与进了这个世界,查理布朗才会为圣诞节的到来而开心。同样,让团队成员早早地参与进任务,他们才会为任务是否进展顺利,目标是否按期达成而欢喜忧愁。
2、 支持目标达成
团队成员接受了任务之后,要定期提交阶段性成果,当你发现偏差时,及时给予辅导和纠偏,让成员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摩托罗拉创始人的孙子克里斯托弗·高尔文1997年接任摩托罗拉CEO时,认为应该充分授权,完全放手,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
由于过于放手,没有适时掌握公司的经营状况,一个月才和高层开一次会,即使知道情况不对,也不加干涉,怕下属难堪,公司日渐衰落,最后在董事会的指责声中被迫辞职。
放手与干涉要达到一个均衡,就像放风筝,风筝既要放,又要牵。光牵不放,风筝飞不高,光放不牵,风筝最终也会失控落地。
3、 给予正向反馈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取得进展时,我们要给予及时的赞扬,当他们遇到挫折时,除了给予辅导帮助外,精神上也要给予鼓励。
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的心理实验。
赫洛克把被试者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做难度相同的工作。
第一组:激励组,每次工作之后给予鼓励和表扬;
第二组:受训组,每次工作后都要严加批评;
第三组:被忽视组,每次工作后都不予以评价,让他们静静地听前两组受表扬或挨训;
第四组:控制组,每次工作后不予以评价,而且和其它三组隔离,也收听不到关于其它三组的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激励组和受训组的成绩最好,被忽视组次之,控制组成绩最差。而激励组的成绩不断上升,学习积极性高于受训组,受训组的成绩有一定波动。
可见及时反馈的重要性,特别是正向反馈,激励更可以促进成员的优异表现。
值得提醒的是,反馈一定要及时。如果说及时的激励是雪中送炭,那迟到的激励就如雨后送伞,效果大不一样。
4、 沉淀框架资产
每次任务完成之后,建议团队成员在一起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集体性总结,这样的好处十分明显。可以形成一套以后可以复用的工作框架,这样下次团队再碰到类似任务时,大家就不用重新造轮子了,立刻可以简单上手。
关于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选择框架、改善框架,以及如何自己从无到有全新构建框架,可以阅读YouCore王世民老师的《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
蚂蚁主要通过释放化学信号来进行沟通,我们人类的沟通方式要先进得多,但需要传达的内容也更加复杂。
常常出现说话者对听话者说了很多,听话者也连连点头,结果听话者做起事情来却大相径庭。一问,听话者往往的回答是“我以为是…”
比较好的做法是,在第一次对话的时候,说话者说完自己的意思,别急着让听话者走,让听话者复述一遍传达的意思,看看是否理解有偏差。为了避免听话者只是死记硬背传达的内容,如果能让听话者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效果更佳。
经过这样几个步骤,如果你们团队的任务还是应付得疲于奔命,那很大可能就是任务本身已经超出了团队的能力范围,建议尝试下面两种办法:
1、减少任务总量
可能之前你们的偶尔表现大大提升了上级的预期,所以下放的任务超出了你们团队的能力。适当地降低上级的预期,一来任务可以少一些,二来如果顺利完成,上级的满意度更高。毕竟满意度=完成质量-预期。
2、寻找外援支持
如果任务还是艰巨得吃不消,只能寻找外援,将超负荷的工作外包出去,或者招聘新的员工。
总结
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你可能常常会为了任务堆积在手上,安排不出去而烦恼。如何让任务能交出去,并且一去不复返,简单来说就是3步:
一、明确共同目标;
二、分配适中任务;
三、加强沟通联系。
如果这3步还是不行,那很大可能就是总任务已经超出了团队的负荷,建议采用下面两种方法:
一、降低上级预期,减少总任务;
二、寻找外援支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