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拾文客栈
有态度、只原创,笑迎八方客,戏谑古今谈。(未经授权,禁止商业转载,已签约维权骑士维权。)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拾文客栈

历史的另类脸谱: 徐世昌拒绝袁世凯的任职邀请, 留下一张字条善意提醒

拾文客栈  · 简书  · 历史  · 2017-12-08 17:09

正文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五十二):杀君马者,道旁儿。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紫禁城御道上的黄龙旗倔强而不甘的倒下,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初生的民国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身为掌舵人的袁世凯开始彷徨。身后是群雄割据的原始角斗场,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深沉灾难,却向往着最现代化的庙堂结构,袁世凯终于明白,亡清只是刚刚开始,阳光并未穿透黑暗的苦难。

袁世凯悲哀的发现,清朝倾覆后,问题反而更加复杂,民智未开并不应该是大清的遮羞布,也不应该是其不作为的挡箭牌,但是戾气与武力将会是最棘手的问题。袁世凯的两难之地在于不结束南方军、武汉新军、北洋军阀内部各自为政的乱局,各种举措的落实就无法上通下达,所谓的光明只是镜中之花。而欲使上通下达,运作有序,就必须集聚权柄,这又将授人以“独夫”的口实,困惑与茫然中,袁世凯想到了自己的老大哥徐世昌。

作为镇守大清龙兴之地的东三省的第一任总督,徐世昌曾是清末出洋考察的五位大臣之一,肩负清廷主动开眼看世界的重任,历任邮传部尚书、内阁协办大臣等中枢要职,清朝倾覆后,跑到了青岛做起了寓公。据说是食君俸禄,不侍二主,不愿意在民国做官。袁世凯却不以为意,几十年的交情,他太过了解徐世昌,作为在翰林院坐了近十年冷板凳的老翰林,即使日后平步青云,睥睨朝堂上下,徐世昌身上也都逃脱不了翰林的俗气,那就是好名。

因此即使交情摆在这里,徐世昌也断然不会直接在民国任职,最起码也需要迂回一下。所以当袁世凯派人去请徐世昌任职时,徐世昌果断拒绝选择避而不见,只留下一张字条给袁世凯,上书:“杀君马者,道旁儿。”意思浅显易懂,也就是一匹好马跑的很快,旁人不断给它鼓掌,兴奋中的良驹不断加速,最后在不知不觉中累死。

字条上的这句话,也是徐世昌对袁世凯的善意提醒。内外的热切拥护,只是所谓的表象,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本身就是一步死棋。三千年未有的变局中,形势会让任何英豪妥协,袁世凯注定成为殉道者,启蒙也好,救亡也罢,在民初的乱局中,不若是官贵们分了好处,文人过了嘴瘾,普罗苍生还是在苦难中挣扎。徐世昌过于谨小慎微,与其卷入洪流面对身败名裂的风险,不如做个寄情山水的富家翁名利双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