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旅地产内参
致力打造文旅地产、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民宿酒店第一平台,提供最优质系统解决方案!(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量子芯片是什么? ... ·  昨天  
财宝宝  ·  财宝宝的微博视频 -20250207213605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旅地产内参

重磅!中央定调消费升级,文旅体康养成热点!

文旅地产内参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8-09-30 22:59

正文

今天

今天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近年来,我国在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看到,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为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专门就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等问题作出部署,意在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构建符合中国长远战略利益的经济发展方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绿维文旅梳理文件发现,针对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产业的消费提质扩容,中央支持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主题公园规范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支持邮轮、游艇、自驾车、旅居车、通用航空等消费大众化发展,推动体育与旅游、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等。并加大对五大幸福产业的用地政策落实力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让消费成为经济平稳增长的“压舱石”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见》出台的一大背景,是我国正处于消费全面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消费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压舱石”,从而对促进消费潜力提出新的要求。


从商品消费看,国内商品消费已经从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连续3年降至10%左右,今年1月份至8月份,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294亿元,同比增长9.3%。虽然增速有所下降,但品质消费、智能产品消费、绿色消费等方向成为热点。


从服务消费看,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规模迅速扩大。2017年,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4%。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增长12.5%;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支出增长39.3%,健身休闲产业和竞赛表演业增速均超过20%。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认为,《意见》有3个看点值得关注。一是将消费作为“生产—流通—消费”循环的起点和终点;二是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三是指明的消费发展方向与我国消费升级方向契合。此外,更加注重消费促进的长效机制建设,在促进吃穿住等实物消费,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基础上,更多地强调体制机制建设及政策配套,从而进一步保障了意见的落地实施。




推进幸福产业消费持续提质扩容



聚焦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


推进文化旅游体育消费持续提质扩容:


  • 稳妥把握和处理好文化消费商品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的关系,促进包容审慎监管与开放准入有效结合,努力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

  • 深化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

  • 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丰富数字内容供给。

  • 健全文物合法流通交易体制机制。

  • 完善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试点成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 总结推广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经验和有效模式。

  •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合理利用。

  • 健全文化、互联网等领域分类开放制度体系。

  • 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 推动主题公园规范发展。

  • 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政策指导,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 支持邮轮、游艇、自驾车、旅居车、通用航空等消费大众化发展,加强相关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 建立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动体育与旅游、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潜在需求大的体育消费新业态。

  •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积极创建地方、民间自主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发展体育职业联赛。

  • 推进体育行业协会改革,大幅削减相关审批事项,加强赛事审批取消后的服务管理。

  • 推动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市场化运作。




推进健康养老家政消费持续提质扩容:


  • 在有效保障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的前提下,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

  • 对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在土地规划、市政配套、机构准入、人才引进、执业环境等方面与公办机构一视同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