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在氯碱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氯气生产企业会涉及,运输、贮存和生产活动中常发生泄露中毒事故。氯气泄露后需要在直径多少米的范围内设置警戒呢?
在环评报告中风险评价一章中会采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软件计算,需要输入泄露速率、泄露扩散时间、风速、稳定度等源强和气象数据,实在不适合企业EHS管理人员。需要计算这么多……
今年5月1日实施的氯气职业危害防护导则里终于简单粗暴的直接给出了数值,方便企业EHS管理人员直接使用。
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应按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规范积极组织抢险,首选立即在泄露区四周至少隔离30m。一般在小泄露状态下(泄漏量<200L),首次隔离距离为30m,下方向撤离范围白天为0.3km,夜间为1.1km。在大量泄露状态下(泄露量≥200L),首次隔离距离为275m,下风向撤离范围白天为2.7km,夜间为6.8km,同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根据不同事故作出具体规定。总的原则是疏散安全点处于当时的上风向,迅速撤离至安全点集中停留。
ERG全称是Emergency
Response
Guidebook,目前已经出到了2016版。ERG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编制的数据,运用①最新的释放速率和扩散模型;②美国运输部有害物质事故报告系统(HMIS)
数据库的统计数据;③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120多个地方5年的每小时气象学观察资料以及④各种化学物质毒理学接触数据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而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小编自己看了手上的ERG2000,发现导则中给出的建议数据和ERG2000里关于氯气泄露的距离建议是一致的。
ERG里提到两种疏散距离:紧急隔离距离是指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下风向保护距离是指必须采取保护措施的范围,即该范围内的居民处于有害接触的危险之中,可以采取撤离、密闭住所窗户等有效措施,并保持通讯畅通以听从指挥。
而ERG2016对氯气泄露的疏散距离值有修订。
小泄露状态下,首次隔离距离由30米修订为了60m。小泄露状态下,下风向保护范围没有变动。大量泄露状态下,运输模式分为了铁路罐车、公路罐车、大气瓶、小气瓶四种模式,分别给出了首次隔离距离,白天、夜晚不同风速下的下风向保护距离,具体数据见上图。
因此小编建议,在参照氯气职业危害防护导则选择疏散距离的时候,也可以参考一下ERG2016的数据。当然,ERG编制过程中,使用的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气象条件。
来源:
拓创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