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
工业导航为制造业强国、工业4.0服务。物联网、智能制造、工业工程、机器人、精益生产、质量管理、数据安全、运筹学、成本效率、标准化、IE工程师之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去年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

走进亚马逊,仓储机器人与人的合作太震惊!

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  · 公众号  ·  · 2019-10-25 18:00

正文

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轰隆隆的噪音是进到亚马逊仓储的第一印象,亚马逊对访客提供耳机,因此能够听到导航员的说明。3个月前加入亚马逊的安柏罗德(Amber Lord)是沙加缅度(Sacramento)仓储的形象大使。她告诉,亚马逊仓储开放参观是希望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这座距离旧金山机场东北方车程2个多小时的仓储,位在农业区附近,面积大约是28个足球场那么大,而 号称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美国最新型核动力航母“福特号”的甲板面积相当于3个足球场。


任务中心24小时全年无休


忙碌的工作站,绵延数里的输送带和斜坡道在不同的作业区运转、全年无休。亚马逊的仓储有独特的命名: “任务中心”(Fulfillment centers) 。小厂商把货物存放在任务中心,从收单到发送现bug裹,亚马逊全程包办。尽管是位在北加州的仓储,发货对象涵盖全美国。


和当地人们一行20多人,先步行阶梯上到4楼,再一楼楼往下参观,被安排探访的区域,包含商品采集、挑选和包装作业区。4楼高的工厂,由机器手臂把厂商进货举到楼上,集货区存储上百万个各式商品。


自动化功臣:Kiva


映入眼帘、当地上奔忙的是橘红色机器人,亚马逊取了Kiva(奇娃)的名字,它们长得貌似放大几倍的家用扫地机器人。每个编号不同的机器人身上背着活动货架,由堆栈约10层高的黄色“小舱匣”(pods)组成。


相对于传统仓储有很多手动推车,而且商品是依照性质分类,书在一区、鞋子在另一区等,亚马逊的创新做法由采集员(stowers)把进货的商品,随机放到机器人的货架上。


导航员罗德说明,“人工智能可以关注到工作人员把货物放在哪里。”随机放置货物的方式看似违背常理,却能让独立作业的人员保持效率,不会因为某项热卖商品而“塞车”耗时、拖垮装箱速度。



机器人在商品采集区,沿着水泥地上的2维条码设置的路线跑来跑去,先收货,再平衡地运抵挑货员(pickers)的工作站。在亚马逊仓储中心工作的橘红色机器人名为Kiva(奇娃),它们长得貌似放大几倍的家用扫地机器人。(Source:亚马逊,下同)


亚马逊采创新做法,由采集员把商品随机放到机器人的货架,计算机会关注到工作人员把货物放在哪里,然后协调机器人进行搬运。


箱子多大胶带多长计算机作业


挑货员面前会有好几台机器人,同时计算机屏幕显示订单,计算机系统同时指示挑货员在哪个机器人、哪个盒舱编号有哪些货物,应该挑起来放进黄色的“购物箱”(tote)。购物箱代表一个订单,装妥一单就推上输送带。箱子好比一列列车厢,维持一定的安全间距,运到下一站给包装员。


包装线上,每个货物都经过扫描,确保出货正确。计算机系统会自动建议包装员应选择哪种大小合适的箱子,有一台机器会测量出刚好长度的胶带,以便黏贴封箱。


到这个流程,导航员强调,“包裹是谁的都还看不出来!”再经过一次扫描机和磅秤,确定里面的物品和订单吻合。接着,邮寄标签通过机器贴到每个即将外送的箱子和袋子上,速度之快好像在空气中被风烙印的小白纸。包裹滑到正确分类的推车后,等待坐上货运车。


10万机器人与25万仓储员并行合作


1小时的导航行程结束后,参观人们伊凡斯(Robin Evans)告诉,她觉得大开眼界,她说:“原以为会有很多人力,没想到有那么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亚马逊自2012年引进机器人在仓储中心工作,根据官网数据,目前全球有超过10万个机器人上线,与25万仓储员工,彼此分工、智能合作。


在这趟参访行程,除了一位主要解说的导航员,还有两位仓储员工陪同,一位是退伍军人加入亚马逊,从作业员升到主管,是亚马逊大量雇用的美国退役军人代表;另一位是少数族裔,两人都历练过仓储内的各种工作,他们表示:“ 在亚马逊仓储做事,经手各式订单,可以看到一般人们生活的缩影,跟着创新一起增长。



在门禁管理森严的仓储入口前,标语正写着“认真工作、尽情欢乐、创造历史”。亚马逊的挑货员面前同时会有好几台机器人,计算机屏幕显示需处理的订单,并指示挑货员去哪里挑货,两者很好的达成了协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