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之前的小密圈的内容,发现2月27日星球刚刚试运营时发了一篇随感(附图)。
当时还是科技股涨得最好的时候,还记得每次组合发布后,就有人问我为什么不买半导体,不买新能源车,而要去买消费股。
我今天特意盘点了一下组合中
典型的消费指数和科技类指数2月27日到今天的涨跌幅
(同期上证指数下跌-6%):
消费指数基金:
300医药:
+10%,
国证食品:
+8%
科技指数基金:
500信息:
-18%,
CS新能车:
-21%
(上面不是本组合的涨跌,而是2月27日至今的指数涨跌幅)
当然,也有比较特殊的可选消费-13%,银行-6%,因为今年的疫情影响最大就是这两个方向(2月下旬发现疫情向全球扩散后,组合就暂停买入这两支基金了),所以暂时还是趴在地板上。
从2010年起,A股就出现了消费和科技轮动的格局,不但有六年轮换一次的大周期,还有几个月的小轮换周期。
风格轮动给了我们很多机会,只要选择一批成长性强的标的,
在科技行情中逢低逐步布局消费基金,在消费行情中逢低逐步布局科技基金
,就算不择时,我们仍然可以买到比较低价的筹码。
这也是我几乎不择时的原因——今天我们去布局跌到低位标的,未来的某一天将迎来“收获季节”。
价值投资是讲究春种秋收的。
布局与兑现,就像春种与秋收,不秋收,现在就要饿死,不春种,半年后一样会饿死。
投资最大的诱惑与陷阱就是想赚快钱,把持仓过度集中在消费和科技上,一心想胡一把大的。
今年的组合继续买入南方500信息和富国中证新能源车,这两个行业受到海外疫情导致的二、三季度订单模糊影响,走势不振。不过,随着疫情进入相持期,欧美经济活动有重新启动的迹象,可能给我们的低买时间也不会太多了。
目前组合中估值不高的还有银行和可选消费,银行仓位有点重,可选消费弹性不如科技股,所以暂时先放着,之后有机会再加仓。
每周二,“定投需要信仰”的组合策略,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