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药物的出现让肿瘤治疗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进入到免疫治疗时代。
2015年—2023年,全球PD-(L)1的市场规模从15.5亿美元,增长至39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1.24%。据QY Research统计及预测,PD-(L)1药物的市场仍将保持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641亿美元,2024—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0%。
一众PD-(L)1产品中,默沙东的K药和BMS的O药通过不断拓展适应症,长期占据PD-1药物75%以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默沙东的K药,如同PD-1药物的图腾,一直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不过,从整体来看,PD-(L)1市场确实出现了增长放缓的迹象。尤其是随着O药、K药的核心专利将在2027年及2018年到期,同类药物数量激增必将导致市场高度同质化,产品价格因竞争下降,市场规模也将受到影响。以临床试验数量来看,PD-(L)1抑制剂相关注册性临床试验数量在整个肿瘤领域中的占比从2018年巅峰的40%,逐年下降到2024年的24%左右。
这些数据表明,PD-(L)1的红利正在慢慢消退。而依沃西单抗“头对头”战胜图腾K药,以及默沙东重磅出击布局PD-1/VEGF双抗后,市场的关注点迅速汇聚到PD-(L)1/VEGF双抗领域,同时也开启了一扇通往新竞争舞台的大门。
对于已经布局PD-1或者想要布局PD-1的企业而言,PD-(L)1/VEGF双抗可能是他们又一次新的竞争机会。尤其是当前国内PD-1市场竞争已十分激烈,除已有16款PD-(L)1产品获批上市外,临床试验登记数量累计超650条,涉及企业超150家,其中超180条处于III期临床阶段。
相比之下,PD-(L)1/VEGF的竞争则没有那么激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研的国产PD-(L)1/VEGF双抗共有17款,4款处于临床II期,3款处于临床III期,3款处于临床I期。进展较快的包括:荣昌生物RC148、天士力圆祥B1962、三生制药SSGJ-707、宜明昂科IMM2510、礼新医药LM-299、明慧医药MHB039A、神州细胞SCTB1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