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元宇宙
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国内最重要的舆情报告和软件供应商之一,国内制定各类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排行榜的权威机构。www.gsdata.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闪送”骑手被索赔一万五 事件背后的舆论关注分析 ·  昨天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各地盲目“对标”杭州,要警惕发展误入歧途 ·  昨天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四川筠连山体滑坡已致1人遇难28人失联丨一览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哈尔滨举行丨一览 ... ·  4 天前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DeepSeek如何驱逐了传媒业?对于“系统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元宇宙

一个特立独行的北京大妞,与尺度很大的「微在不懂爱」

清元宇宙  · 公众号  · 舆情  · 2017-12-10 17:12

正文

本文经刺猬公社(ciweigongshe)


“绝对是个妞儿”


这是Alex的微博名,一个姑娘特地强调自己是个姑娘,现实里的她得多不“girl”?


如果非要拿大众审美标准来衡量,Alex或许算不上这个评价维度里的“美女”。


她酷爱大耳环和色彩怪异的口红,留着几乎短到板寸的头发。而且还曾一度剃掉两边只留头顶的短发,这让她看起来的确有点“性别模糊”。


或许是因为特别的造型,就连许知远当初面试她时,第一句话也是“看你简历还以为你是拉拉”,诸如此类的误解让她不得不多次强调自己是个“妥妥的直女”。


特立独行的北京大妞


Alex 被大家所认识,是因为一档叫《微在不懂爱》的两性情感节目。


在这档节目里,Alex 坦率、真诚且大胆,探讨性别平等、女权,或者情侣之间的相处之道。


她还常常像 奥普拉·温弗瑞一样 在节目里“自揭伤疤”,鼓励人们在节目中说出藏在心中的秘密。这种赤裸裸的坦诚让不少网友觉得“看到了许多阴暗面却也觉得温暖”。




从小学开始,Alex就一直以短发示人,尽管当初多少因校方规定被迫留短发,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再也没有耐心等头发留长。


“我是个不喜欢和别人一样的人。如果有一天大家都开始留短发了,我可能就放弃短发了。”Alex说。


她用两个例子 佐证她性格里的“特立独行”:


周杰伦推出第一张专辑《Jay》的时候,她非常喜欢这种中文说唱的感觉,但到了发行《范特西》时,周杰伦已经成了全民偶像,她觉得特无聊,便毅然决然粉转路。


再比如,在所有姑娘嚷嚷着“一白遮百丑”的时候,她非要跑去露天泳池把自己晒黑,因为觉得晒黑“还挺酷的”。


殊不知,这个看上去离经叛道、特立独行的姑娘在做《微在不懂爱》这档新锐短视频节目之前,曾在凤凰卫视做了五年的严肃访谈节目。


“当时跟着吴小莉做一个政治类访谈节目,主要是吴小莉去采访省部级官员,我是节目的编导。”在花家地的单向空间书店,Alex对刺猬公社回忆道。


Alex将自己称为“比赛型选手”,因为擅长考试,所以高中成绩一路遥遥领先,临高考选择大学的时候,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首要愿望是“离开北京”。

后来,她如愿以偿被复旦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录取,毕业后进入主流媒体从事电视行业,在那个年代算是非常理想的职业。


即使在凤凰卫视做严肃访谈节目一扎就是五年,她也丝毫不觉得单调和乏味。 “学新闻的时候还是有些新闻理想的,采访的每个人都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还不错。”


而选择离开凤凰卫视,是因为分手。 “当然,也是想尝试一下坐在办公室里当白领的感觉。”


离开凤凰卫视后,她做过一年甲方的公关。之后,又误打误撞向单向空间投了简历。


当时许知远亲自给她打了面试通知的电话,没多久她正式加入单向空间,和许知远、张一帆、于威等知名媒体人一起工作。


被问到和许知远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一起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时,“就觉得人家都很厉害很文艺,而且当时好多同事都是从《人物》杂志出来的,都是读过很多认真的书的人,还是觉得有差距。”Alex的口吻突然谦虚了起来。


刚进入单向空间,许知远交给她的工作是运营单向空间的公众号。


“在工作上,我挺随意的。领导让我做什么,我都可以做下去。”尽管看似对工作极其随意,她却“无心插柳”地打造了单向空间的明星产品——单向历。


“当时就是犯懒,不想在春节期间还苦逼地改推送。所以就想怎么提前把它做好,我就想到了春节的旧历,今天宜嫁娶,明天什么……,再加一些文艺的句子、美好的祝福,连起来就成了这个。”


没想到为了偷懒的无心之作,却意外受粉丝欢迎。所以到了第二年,纸质版的单向历正式面世,还一度成为文艺青年青睐的春节伴手礼。

邂逅“微在”是件美好的事情


单向空间一直被称为“文艺青年乌托邦”,因为它汇聚了许知远等一批“时代偶像”,带着文艺、高雅的气质,通过直入心灵的力量试图缓解这个时代和技术带给人的不安和焦虑。


但是连许知远自己也曾说过单向空间的团队“是一群不善经营的人”,虽然创办书店本身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接连亏损也实在让人焦心。


因此,“微在”成了单向空间最初决定做内容创业的第一个产品。


彼时,Buzzfeed和Bussiness insider算是互联网媒体的早期雏形,Bussiness insider偏重经济和商业,而Buzzfeed则更接地气,其趣味内容也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而走红。


“创立微在,就是想做一个像Buzzfeed这样一个好玩的、兼具精英知识分子的眼光、又有互联网气质的这样一个平台。 ”Alex的工作从单向空间转向“微在”的原因也很随意,“因为缺人”。


“微在”APP起初是一个以图文为主的平台,后来孵化了一档叫做《微在涨姿势》的短视频节目,这档节目以推荐脑洞清奇的生活技能为主,短小精悍,简单易懂,在微博也是拥有百万粉丝的原创短视频节目。


《微在涨姿势》逐渐找到了一种原生广告的商业变现模式,在内容架构上也渐渐成熟。


“(涨姿势)活下来之后就开始计划做下一个,第二个想做情感类节目。”就这样,Alex在邂逅了“微在”之后,又转入《微在不懂爱》项目,成为节目的主创之一。


两年前,国内情感类短视频还处在萌芽状态。除去一些“爱情导师”会在微博上定期通过视频解答网友的情感疑问之外,几乎没有一档有趣又实用的短视频节目。


“那时候做短视频都是电视思维,还挺古板的。”


当时微在的主编张一帆提出要做情感类节目,大家多少有点“垦荒”的感觉,毕竟谁也不知道该做成什么风格、做出什么样的调性。


彼时,“微在”团队引入了一位德国制作人Jan,他给“微在”系列短视频带来了西方已经成熟的一套范式,无论是视频的节奏、思路,或者配乐和视觉风格,直接明了。


Jan和Alex一起合作搭好了《微在不懂爱》的初期框架,以一个话题切入,在单向空间的办公室里采访同事,来观察大家对不同话题的反应。


早期的话题非常大胆,因为那时候没有专门的录影棚,只能在办公室里录制,这让Alex也适应了好一阵。


“在办公室里当着所有同事做这个节目的开场白,那时大家都在工作,也不能说话太小声,你就觉得那些人其实在听我讲,但又装作没有听,其实挺尴尬的。”Alex笑着告诉刺猬公社。


此后, 《微在不懂爱》慢慢开始从尺度大的话题讨论转向讲平权、讲女权、包括对少数群体性取向的关注,甚至还会做一些先锋的社会实验 ,比如《30个陌生人互扇耳光》《一见钟情靠不靠谱》等。


重新诠释,我们在做一件什么事情

今年7月,《微在不懂爱》所创作的短片《我的爸爸是假人》获得了“金秒奖最具创意精神短视频”。



3个月后,在今日头条举办的金秒学院线下Talk活动上,Alex作为《微在不懂爱》的主创兼主持人出现在了分享嘉宾的名单里。


在现场,她开头就自问“何德何能站在这里分享”,因为觉得《微在不懂爱》从2016年年初上线,至今既算不上大号,也没有打造出爆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