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iny4Voice
一天一条来自 Tinyfool 的语音鸡汤,暖胃暖心,让我们一起在漫漫长夜里面默默前行,在死之前,没有终点,不会停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ubeSphere云原生  ·  快来报名丨云原生 Meetup 重庆站来了! ·  昨天  
KubeSphere云原生  ·  快来报名丨云原生 Meetup 重庆站来了! ·  昨天  
文商资讯  ·  超全!!人形机器人全景产业链大梳理! ·  昨天  
文商资讯  ·  超全!!人形机器人全景产业链大梳理! ·  昨天  
福州新闻网  ·  热搜爆了!刚刚,破100亿元! ·  昨天  
福州新闻网  ·  热搜爆了!刚刚,破100亿元! ·  昨天  
智能涌现  ·  671B DeepSeek ... ·  昨天  
助研空间  ·  Geology: ... ·  2 天前  
助研空间  ·  Geology: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iny4Voice

奋斗是否还有意义,选择是否大于努力

Tiny4Voice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8-11-12 11:32

正文

前两天我在微博做了一次直播,直播的时候,一个网友提出了一个问题,让我聊聊 一个40岁老码农的总结,奋斗没有意义,选择大于努力 》(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WorkLife/1780069)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类似的文章,或者就直接看过这篇文章。


我还是大概概括一下吧,这篇文章的大意就是,作为一个技术专家自己混到了快40岁发现在职场上反而变得越来越难找工作了。这其实是常见的中年危机的特点。不独互联网行业,全世界很多行业皆如此,一般来说,你能力和经验提升了以后薪资也相应提升了,而一个企业中低薪职位一定少于高薪职位,而你随着年龄增长,执行力和积极性和体力,可能也在下降,在一种综合的考量里面,很多时候更年轻,有活力,同时便宜的同行,就变成了很多公司的选择。这倒没啥稀奇。


在中国呢,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很多人干了10来年,发现虽然工资涨了很多。但是,工资的增长远远跟不上房价的脚步,如果10年前买了房子,或者靠杠杆买了很多房子,那么现在完全可以轻松退休。但是如果一直没有买房子,就会发现离买得起房子越离越远,可以买的房子也越来越小了。


还有你的同学在腾讯、阿里上市前加入了,期权股票收益就秒杀了你10年的奋斗,等等,等等。


所以,确实经常有人在问 奋斗是否还有意义,选择是否大于努力


我在直播里面好好的聊了这个问题,今天我在公众号里面也好好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其实我也写过类似的文章,甚至那我自己的故事来说,也可能可以证明选择大于努力。


比如,我03年从天津到北京,而当时我的朋友已经在北京上了1年班了。他用15万元的首付,买了一套45万价值的房子。等到10年,我们都离开北京去上海的时候,他的房子已经价值200万左右了,他把那套房子卖了,直接赚了将近180万。然而如果他当时不卖的话,留到今天再卖,那房子700-800万总有了。


07-08年我在北京的双井附近居住,当时考虑过买附近一套当时价值130来万的房子,当时要买的话需要卖掉我父母在天津价值20来万的房子。那房子如果当时买了,现在的价格大概也应该在1000万以上吧。而我父母的房子现在也就是100来万的价值,但是买的话,现在也是纯赚的。


再比如,2001年我毕业的时候,就有朋友问我是否想加入腾讯。我婉拒了,当时虽然我也天天用QQ,但是对腾讯实在是没啥太高的评价。中间我还有加入好几家后来上市的大公司的机会,我也都自己婉拒了。有些是我不看好,有些我虽然认为可能会很好,但是没兴趣进去。


你说在这些年我不够努力么?我01年入行,在天津待了2年多,然后去北京,在北京待了7年多,然后来到上海。这期间,我创业过两次,从初级程序员,一直做到架构师,CTO,以及自己开公司。我用大概7-8种语言找到过工作,比如我第一份工作,用BCB,北京进入金远见也用BCB,在265我用VC++,然后创业做Java的搜索,然后用搜索和iOS技术进的盛大,然后开了一家移动开发的公司,创业N年,等等。


那么我这些年的努力对我的收入的影响大不大呢?大,我是从月薪1200出发的。但是这些年,挣的全部工资,甚至包括开公司的挣的钱,估计还是不如,买一个130万的房子,等待它升值到1000万(可惜我没买)。也估计不如,我在一个恰当的时间进入腾讯,待上10年获得的股票回报高。


那么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告诉你们,没错,奋斗并无意义,选择大于努力么?


并不是。 我认为奋斗是你的基本面,选择很多时候可能大于努力,但是并不一定是人生的常态。


我那个03年就在北京买了15万房子的朋友,不是靠父母,也不是靠工资,毕竟他当时刚刚工作1年,存不了那么多钱。而是他自己接了一个项目,15万是项目的酬劳。他当时有那么一笔钱就是因为他足够努力。


坦白说,我当年可以很容易的进入一些现在看起来如日中天,但是当年还没上市的公司,也是因为我努力,有人看得到,有人想拉我进去。我整个职业生涯里,也不停被朋友来着去创业,有一些现在已经非常成功了,当然有很多可能根本没做起来。


中国经济从改开,或者说从入世到现在,经历了非常不寻常的高速增长。我们都不提08年次贷危机以后的政府经济促进政策(也就是俗称的4万亿)了,仅仅就这些年中国的GDP增长,就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不多的非常经济非常稳定,非常向上的时期。从这个角度看,从03年到现在,基本上每一年,买房都是一个非常合算的选择(未来如何我不预测)。在这个阶段买房子,就像在一个牛市了几十年的股市里面投资股票一样,当然会让每一个人看起来都像股神。特别是那些用非常高杠杆去做投资的人。


但是中国的股市真的有过长期的牛市,那时候每个人都像股神,然后呢?然后是跌破各种关头,股灾,然后很多股神的财富又一夜飞灰湮灭。房地产可能跟股市不会完全一样。但是房地产基本上还是反应中国的GDP增长,中国GDP高速增长了那么多年了,会不会继续高速增长几十年?我想这一定是一个问题。


事实上,二战以后,很多国家都有过GDP高速增长的时代,日本、亚洲四小龙,等等。在那些国家的GDP高速增长年代,也都有类似的房地产泡沫,基本上也是不管是谁,只要投资房地产就会发财。但是后来呢?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低迷了多少年?


所以在很长时间段里面,房地产确实是中国人发财的最主要也是最稳定的工具,你只要 选择(其实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选择) 投资房地产,不需要努力,你就可以发财。但是,这样的万试万灵的选择以后还有多少?正常的市场下,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让你发财,也可能让你倾家荡产,而平均下来,不管怎么选择,平均结果都差不多。我相信中国的经济超高速增长时代要结束了,市场要回归正常了,那么你觉得一选择就暴富的这种机会还会很多么?


而且,假设你真的总可以找到对的选择,那么努力仍旧是你的基本面。


当然不管未来经济走势如何,如果你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你仍旧有机会被那些大有前途的公司邀请加入,如果你有能力判断他们是否未来会高速增长,那么你仍旧有机会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