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大气网
中国大气网是大气行业专业门户网站,专业、及时、全面地报道国内外大气问题等的行业动态,提供深度的大气研究网上专题、资讯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全网快资讯  ·  元宵节的20句祝福语,句句暖心! ·  2 天前  
读财报说新股  ·  逆势爆发的总龙头,就它了! ·  2 天前  
读财报说新股  ·  逆势爆发的总龙头,就它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大气网

常纪文:京津冀地区不要再新建各类工业园区

中国大气网  · 公众号  ·  · 2020-02-19 18:53

正文

文章导读

近日,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出现的重污染天气,不少专家从气象条件、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环境监测、污染源解析等方面给出各自的判断,但都难以得到社会的理解,质疑声不断。

▲  来源:第一财经


2020年春节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了重污染天气,引发社会普遍关注和争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研究员今天(18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大系统病了,病得还不轻。 ”需要以生态保护优先和提高发展质量为导向,对现有的工业产业和城镇化格局予以优化,不要再侵占农田和生态空间新建各类工业园区。


近日,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出现的重污染天气,不少专家从气象条件、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环境监测 、污染源解析等方面给出各自的判断,但都难以得到社会的理解,质疑声不断。


常纪文说,春节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交通和建筑施工行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要低于平常。 因为环境监测数据、道路通行数据、工业用电数据、社会用电数据、社会用气数据、钢铁生产数据、化工生产数据可以说明一切。


他说,如果基于数据的各方面专业观点都难以释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产生的原因,那只能从系统的方法和历史的角度去审视和诊断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的问题。


常纪文分析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的大气污染问题既有生产和生活污染物排放物多的原因,也有自然净化能力不足的原因,而且是这两个因素长期累积形成的。 自然净化能力不足,既有季节原因导致的植被净化能力下降,有自然地理条件局限导致的污染物难扩散,有大气环流原因导致的空气流动不足,还有缺水和生态保护不足造成的区域整体生态功能弱化。


常纪文说,从生态大系统的保护角度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的发生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京津冀地区本来就总体严重缺水,因此和南方相比,生态建设的成效和生态系统对大气污染的净化能力整体不足。 每年11月中旬至第二年3月底,京津冀地区叶落草枯,植被系统对大气污染的净化能力明显不足。 2020年春节至今,因为此短板的存在,该地区发生重污染天气的可能性比其他时段要大得多。


另一方面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集聚了太多的人口和太多的工业产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大,加上粗放式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大面积地侵占生态空间,严重透支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承载能力,导致整个区域的生态功能和自然净化能力严重弱化,冬季大气污染治理还得需要刮风的协助。


常纪文认为,需要制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绿色发展 中休养生息的区域战略,采取全区域生态系统大修复的坚决措施。 在这个背景下,需要反思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到底可以容纳多少城镇化的人口,到底可以承载多少工业生产能力。


“从区域大气污染系统性治理的能力和成效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基础和成效不一样。 ”常纪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北京因为落实首都城市功能的定位,产业转移、能源结构调整、生态建设力度大,加上经济基础好,目前整体度过了大气环境改善成本最大的时期,但是天津和河北因为基础和能力不如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能源结构改造的任务均比北京重,目前仍然处于空气质量改善成本最大的艰难时期。


常纪文认为,下一步,应抓住区域污染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矛盾,基于大气环境治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继续通过区域经济、产业和就业援助,帮助河北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提升污染治理和绿色发展的能力。


相关阅读

常纪文 : 《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两年半成效彰显挑战仍在 让法律“长牙”“带电”成为今后完善方向

常纪文: 北京PM2.5达标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常纪文: 改善京津冀大气环境质量五项建议

【专访】常纪文: “十三五”将落实好3个“十条”

常纪文: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审议应暂缓


近期热文

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

春节的雾霾,工业企业真的都停了吗?工厂真的都“超低排放”了吗?

【专家解读】这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解读春节期间污染成因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缘何重污染?五专家集中答疑解惑

环保从业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护手册

科融环境涨逾9% 董事长拟增持100万至200万元股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