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lockunicorn
Block unicorn-为加密精英提供最优质的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爱大北京  ·  男子心脏骤停10余分钟,只因一种锻炼方式…… ·  21 小时前  
北京本地宝  ·  期待!北京两大老牌商场升级改造! ·  3 天前  
北京本地宝  ·  期待!北京将迎这些新地标!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lockunicorn

去银行化:个人见解

Blockunicorn  · 公众号  ·  · 2024-12-26 17:00

正文

文章作者:Edward Woodford

文章编译:Block unicorn




最近在《Joe Rogan Experience》上的对话中,Marc Andreessen(@pmarca)强调了影响 金融格局 的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 去银行化(Debanking)。 在监管机构和倡导团体的压力下,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拒绝向个人、组织和整个行业提供银行服务。 我认为在叙述中忽略了有关去银行化的关键 观点 ,具体如下:



0. 概述


A. 就去银行化的定义达成一致


去银行化并非一个二元的概念。相反,它是一种普遍的尝试,旨在限制对特定行业的 金融服务,而不是对该领域的每个参与者采 取基于风险评估的处理方式。 Zero Hash 和稳定币 加密货币领域的其他一级参与者拥有强大的银行合作伙伴 ,但这一事实并不排除“去银行化”的存在。具体来说,我们在多家前 20 名银行中持有客户和运营资金。


我听到的反驳是,银行有权基于风险评估来决定他们服务的对象。 然而,这里的 不同之处在于:


  • 强调特定行业与OCC(美国货币监理署)发布的指南直接相悖 ,该指南明确表示,不允许对从事合法活动的企业进行广泛、类别性的歧视。


  • F DIC(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曾试图单方面预先决定银行的风险概况,而不是允许银行自 行确定这一点。监管机构为合法企业设定风险概况,违背了 OCC 长期以来的指示,即监管银行应该基于银行对所有客户账户的风险评估来做出存款账户决策。这是一种极端形式的“隐性监管”(我在最近的博客中提出了这个术语),通过这种监管,可以明确说明某些活动将受到严格审查,从而产生巨大的负担,以至于有效地阻止了某些法律未禁止的活动。


B. 去银行化是事实


  • 当然,去银行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曾遭遇过银行账户在一天内被关闭的情况,包括与我们自 2017 年以来一直 合作的伙伴。


  • 影响范围之广令人难以置信。 我们曾被提名为某个奖项的候选人,而该奖项的候选人晚宴由一家银行赞助。 由于“支付我的晚餐费用可能会引起误解”,我因此应银行要求被取消了邀请。


  • 们经营的是一家跨多个司法管辖区的企业。 相同的银行为我们所有非美国子公司提供银行服务,却不为我们的美国实体提供服务。 相同的所有者,相同的风险概况。


  • 在过去 18 个月中,在我们主动联系的 120 多家银行中,大约 80% 的银行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实质性讨论( 以便更详细地审视风险概况 ),纯粹是基于我们所处的行业


C.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关心?


  • 这是 一个权利问题 吗? 银行业务对于现代生活(以及任何企业)至关重要,任意拒绝 提供银行服务 会引发宪法和道德 方面的担忧。


  • 费用更高。 由于竞争减少,本质上扭曲了市场。


  • 造成集中风险。 能够为某个行业提供服务的银行越少,就会造成集中风险,从而给客户群带来更多风险。


Andreessen 使用了“扼杀行动( Operation Choke Point) 2.0”一词(最初由 @nic__carter 创造), 它与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争议性举措有相似之处。 当时,监管机构向银行施压,要求银行切断与合法但政治上不受青睐的行业的联系。 如今,这种趋势已经扩大,加密货币等行业被取消银行服务不是因为非法活动,而是由于声誉问题或政治压力。


银行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中立的公用事业,如今已成为文化、政治和经济冲突的战场。 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 当金融准入 被武器化时,谁来决定谁 可以 参与现代经济?



1. 去银行化在公众视野中的崛起


自 11 月 26 日 Andreesen 露面以来, 这一话题的讨论加速发展:


11 月 29 日 ——前 PayPal 总裁兼 Lightspark 联合创始人 David Marcus (@davidmarcus) 分享了一篇帖子,讲述了政治压力如何扼杀了 Meta 的稳定币项目 Libra。


埃隆·马斯克(@elonmusk) 对 Marcus 的帖子做出了“哇”的反应。



Coinbase (@coinbase) 首席执行官 Brian Armstrong (@brian_armstrong) 分享了 Marcus 的帖子,并补充道:“这很有道理——政府(再次)向银行施压。”



12 月 4 日 —— 美国 国会议员 French Hill (@RepFrenchHill) 在国会谈到了加密货币行业的去银行化问题, 并承诺要“停止、逆转并调查‘ 扼杀行动 2.0’。



12 月 6 日 —— Silvergate 前首席技术官 Chris Lane (@D_CentralBanker) 分享了他在加密银行监管压力方面的经历,引起了 David Sacks (@DavidSacks) 的注意,后者分享了 Lane 的帖子并评论道:“有太多关于人们因 扼杀行动 2.0 而受到伤害的故事。需要对此进行调查。”



12 月 6 日 —— 在对 FDIC 提起的诉讼中提交的法庭文件披露了该机构要求银行暂停加密相关活动的信件。“这些信件表明 扼杀行动 2.0 不仅仅是某种加密阴谋论,”Coinbase 首席法律官 Paul Grewal (@iampaulgrewal) 表示。



12 月 10 日 —— 《纽约时报》发表了 Erin Griffith (@eringriffith) 和 David Yaffe-Bellany (@yaffebellany) 的文章,分析了去银行化如何迅速成为“政治 武器”。


12 月 19 日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委员 Hester Peirce (@HesterPeirce) 投票反对批准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PCAOB) 的 4 亿美元预算,她在评论中表示担心该委员会“试图通过监管措施阻止受监管实体为加密货币行业及其参与者提供服务或以其他方式参与加密货币”。尽管 Peirce 表示反对,但该预算还是得到了包括 SEC 主席 Gary Gensler 在内的其他三名委员的批准。



2. 银行业务是一项权利吗?


银行业务是私营企业提供的一项服务。然而,在一个几乎所有交易都依赖于金融基础设施的经济体中,这项服务的运作方式与公用事业非常相似。没有它,参与现代生活 —— 无论是支付账单、领取工资还是获得信贷 - 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在与 Rogan 的对话中,Andreesen 认为,去银行化可能 会侵犯 宪法权利。 如果银行服务 对经济参与至关重要,那么在没有明确理由的情况下—— 或在不透明的政治压力下 —— 可能会构成对基本权利的剥夺 虽然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银行服务 的权利,但法律先例已经确认金融活动与言论自由 和正当程序等基本权利密切相关。


这些辩论的基础在于 Buckley v. Valeo (1976) 和 Citizens United v.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 (2010) 等案件。这两项裁决都强调,作为一种表达媒介,金钱受到第 一修正案的保护。虽然这些案件以竞选资金为中心,但它们确立了一个原则:使用金融资源的能力对于参与公共讨论至关重要。如果可以随意拒绝金融服务,就等于压制合法的声音。


第五 和第十四修正案对正当程序的 保障 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G oldberg v. Kelly (1970)一案 中,最高法院裁定,未经正当程序,不得终止与个人生计息息相关的政府福利。 虽然银行业务是由私人机构提供的,但其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其与公用事业相一致,这表明随意拒绝 提供银行服务可能违反正当程序保护。


金融中立性的问题,特别是去银行化问题,今年就已经接受了检验。 NRA v. Vullo (2024) 案件中 ,最高法院一致裁定,纽约州金融服务局局长不能利用她的权力迫使银行和保险公司与 NRA 切断联系。 大法官 Sonia Sotomayor 表示,尽管监管机构可以发表意见,但不能迫使金融机构基于政治立场歧视合法实体。


这些裁决证实 金融排斥——无论是由于政府的直接胁迫还是间接的声誉压力——都引发了重大的宪法问题。 Andreessen 在《Joe Rogan Experience》中所指出的 那样, “五年后,最高法院可能会有一起案件,追溯性地裁定这一切都是非法的。”



3. 合法的企业就是合法的


从本质上讲,去银行化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一个实体在法律范围内运营,它是否应该有权获得银行服务?答案似乎很明显——但去银行化合法企业的趋势却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这应该是一份非政治性的声明。美国货币监理署 (OCC) 已发布指导意见,称其不允许对从事合法商业活动的企业进行广泛的、有针对性的分类歧视。


将合规企业排除在基本金融服务之外是一种危险的趋势——它有可能将主观偏见嵌入现代经济基础设施的支柱中。 如果金融系统选择支持哪些合法实体,它就不再是一个中立的平台,而是成为执行政治或文化议程的工具。


公平准入并不是强迫银行承担不应有的风险。 而是要确保金融系统保持包容性和中立性,为所有合法企业提供运营的能力。 如果没有这种中立性,我们就有可能将 银行业变成一个扼杀创新、破坏社会 信任的守门机制 从而 破坏对社会最关键系统之一的信任。



4. Zero Hash:监管过度的案例研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