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心脏就是这台机器的发动机。它功能活跃,却又结构复杂,对心脏完整性的任何损害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心血管外科是临床医学中风险最高、挑战性最大的科室之一,无影灯下的“战场”只在毫厘之间,做手术就像“在刀尖上跳舞”。此前,以榆林市为中心,周边300公里没有心血管外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建设后,为解决当地群众就医困难,2023年9 月14日,
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心血管外科
正式开科,宣告了区域内没有心外科历史的终结,填补了医疗学科建设版图上的空白。
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王海晨教授带领团队来到榆林,扎根驼城,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到了黄土高原,他们运用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导当地的年轻医生,帮助他们提高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力;梳理条款、整理材料,制定相关科室制度、常见病临床指南以及应急预案等等,为榆林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2024年新年伊始,当大家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时,一颗身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却让内蒙古的李先生(化名)痛苦难耐,命悬一线!在当地医院完善主动脉CTA检查后,诊断为A型主动脉夹层。这是一种高致死率、高并发症的主动脉急症,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一旦主动脉破裂大出血,将导致患者立即死亡,丧失手术机会。想要保命,就必须尽快转移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接到求救电话后,王海晨主任立即集结心血管外科团队做好接诊准备。当天晚上22点,李先生被120救护车送达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术中,探查主动脉根部瘤样增宽、主动脉瓣大量返流、主动脉夹层广泛形成,累及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上方1cm及降主动脉全程,王海晨主任当机立断为患者做了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手术顺利完成。
就在大家刚刚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就再次接到医院胸痛中心通知,将从榆林市周边县城转运一名怀疑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该患者突发昏迷,意识不清,循环不稳定。当患者抵达医院后,王海晨主任团队一刻也不敢耽误,通过绿色通道紧急接诊,完善CTA,确诊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考虑患者年纪偏大,王海晨主任团队紧急研判后,决定保留患者的主动脉瓣瓣膜,为患者实施A型夹层的“西交术式(XJ-procedure)”。从患者麻醉到患者出手术室,历时6小时,让患者平稳闯过难关。
为39岁的小董(化名)实施“Bentall+主动脉弓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为74岁的刘大爷(化名)实施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赘生物切除术”;为74岁的李阿姨(化名)实施微创小切口“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三尖瓣成形+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为72岁的王先生(化名)实施微创“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术”……还有数例A型夹层、B型夹层……近百名患者因王海晨主任团队的救治,重获“心”生。
西安交大一附院派驻榆林医院心血管外科的钟亮医生,从到达榆林的那一天起,整整三个月没有离开过,钟亮表示,心血管外科的手术有其独特性,手术成功只是救治成功的一小步,术后的康复才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患者因心脏血管疾病,往往会引起身体其他脏器和功能的改变,术后我们必须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紧急情况及时处理,这不仅关系到手术的成功,还和患者的生命安危紧密相关。”
每台手术背后,是普通家庭简单又奢侈的幸福。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每次患者从手术台下来的第一个晚上,钟亮往往要陪伴他们到凌晨3、4点,每天晚上都要等到凌晨1点,科室护士最后一次交接班,把动脉血气结果发来才能踏实睡觉。“我之前在西安曾见过夹层的患者从榆林转来,都已经到了我们医院的急诊科,结果夹层突然破裂,失去了生命,就差一步,没有等到手术的机会。所以在榆林成立心血管外科,就能把很多这样的患者留在当地,为他们争取到生的机会”钟亮说。
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
拥有突出的专业优势和地位,在微创外科领域处于全国领先行列。在王海晨主任的带领下,榆林医院的年轻医生也在飞速成长。逐渐平移各类技术、项目,开展了包括A型主动脉夹层、微创瓣膜手术、先心病治疗等大量高难度心脏外科手术,实现无数个“榆林市第一例”,填补了诸多区域内的医疗空白,一些以往必须转外就医的患者被留在了榆林,很多高风险的手术,在这里已能常规开展,为区域心血管疾病患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让一颗颗健康的心脏跳动在黄土高原上,让群众免受奔波求医之苦,为他们争取到救治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看“大病”就是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