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博会-数据空间国际交流活动
8月28日下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数据空间
国际交流活动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本次活动以“数据无界:共创开放数据空间”为主题,聚焦“数据空间”,开展经验分享和交流研讨,促进数据可信流通和开发利用,在互动交流中凝聚共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凝晖
发表重要演讲
在数据空间国际交流活动上,中国工程院
院士
孙凝晖
带来了题为
《关于数据空间的思考》
的重磅演讲。他深入探讨了数据空间的前沿概念及其在未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幅数据驱动未来的宏伟蓝图。
01网络空间的演进与数据空间的崛起
孙凝晖院士指出,数据空间是网络空间的最新阶段。从机器
一元连接
构成的
计算空间
,到人机信息
二元连接
构成的
信息空间
,目前是以人机物数据
三元连接
构成的
数据空间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数据空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在这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人工智能
2.0和“东数西算”工程等重大项目正持续推进,为数据空间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空间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突破, 它更是各行各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平台。”
02数据解耦:从企业到社会的飞跃
在演讲中,孙凝晖院士深入剖析了数据
解耦
的历程。他解释道,数据解耦经历了从
应用程序与数据
的分离、
企业内部业务系统之间
数据的共享到如今
生产方与消费主体之间
的解耦。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数据的利用效率,也为数据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解耦,将推动数据在社会范围内的高效利用,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
03四种数据价值释放模式:赋能产业变革
孙凝晖院士提出,数据的价值释放可以分为
关联释放
、
安全释放
、
协同释放
和
聚变释放
四种模式。每种模式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技术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关联释放在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而安全释放则在医疗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
04人工智能与数据空间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在数据空间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果说,信息空间的高价值活动特点是“
核裂变
”,那么数据空间的高价值活动特点则是“核聚变”。孙凝晖院士将LLM(大语言模型)比作互联网数据空间内用Transformer技术(深度学习模型架构)点火成功的一次
“
核聚变反应
”
,通过对多样化数据的处理,推动模型能力的不断提升。他强调,未来人人都将拥有自己的模型,而构建数据空间的基础设施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
“未来的竞争焦点,将从信息技术的上半场转向数据空间的下半场,决定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成败。”
关键概念总结
01数据空间的演进
数据空间是网络空间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形成了数据、算力和模型的三元连接,构建了“数据空间”这一新的虚拟空间。中国在这一领域并不落后,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
02数据解耦的历程
数据解耦经历了三次重要的阶段,从应用程序和数据的解耦,到企业业务系统和数据的解耦,直到现在生产方和消费主体之间的解耦。这个过程是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降低应用开发的门槛,提高数据的共享和使用效率。
03数据价值的释放模式
数据的价值释放可以分为关联释放、安全释放、协同释放和聚变释放,每种模式背后都有不同的技术体系,体现了数据在不同场景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04人工智能与数据空间
大模型的出现是对数据空间内信息的深度处理,其背后的逻辑类似于核聚变反应,数据越多样,模型能力的潜力越大。同时,数据的供给需要标准化和深加工,以满足人工智能的需求。
【重大突破】“新技术法学研究丛书(第一辑)”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