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原创
文|明玥
春节在家刷微博,有一个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其实很多人跟父母关系不那么好,都有着微妙的紧张感。
都说家是港湾,但很少人展现出航行了一年的伤痕累累的大船,即将停进港湾的舒适感。
更多人像是,要上另一个更难博弈的战场。
这种感觉并非来自不相爱,但总觉得互相之间没有那种全然的彼此理解,好像下雨天走在石砖路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要一脚踩翻,溅起一身的水。
仅仅是因为催婚逼生,问你事业钞票吗?
好像也不是。
在看《我家那闺女》里面,郭跃一家的片段时,我多少明白了一点。
请看一个有主张有独立能力的时代女性,和她传统的中国式父母的互动。
节目中出现过五个女孩里,目前只有郭跃跟他父母住在一起,连现役运动员傅园慧都在尝试离家租房一个人过。
看完才知道,郭跃也想搬出去独立,但家里不同意,甚至到了点就在小区门口接她回家。
郭爸每天早上的固定动作是,第一步,我能给你问我能给你做点什么,第二步,把做好的早饭端上来,跟女儿拉开椅子,然后继续回厨房洗洗烧烧。
晚饭,行程也差不多,他说每天要做4到6个菜,如果全部烧好了一起吃,那么菜就要凉了。
所以他们家都是郭跃先上桌,郭爸做好一个菜就端出来一个,这样才能保证她“吃好”。
第一期节目里爸爸买回了一块牛排,煎好了之后用小剪刀给女儿剪在盘子里,郭跃夹一块想给他吃,老爸拒绝之后又回了厨房。
被保姆式父亲照顾的女儿被留在原地,手足无措。
显然她并没有像父亲想象中的吃好,而是根本吃不下,无奈中带着愧疚——她本不必愧疚,因为那确实是爸爸不肯一起吃,她一再邀请无果。
但在我们的人性里,长辈这样掏心掏肺对你,你好意思不受之有愧?
郭爸爸的想法是,女儿八岁就离开家了,多年来没有机会好好照顾过她,现在就特别想弥补这个遗憾,所以能做的事情都要帮她做。
但问题是她已经长大了,他不愿意承受这种对七八岁孩子一样的照顾,只想要平等和分享。
他的照顾,只是满足他自己的心理需求,却由女儿的尴尬和愧疚感买单。
这种对尴尬和愧疚感的回避,导致她感冒了,咳嗽了,反而在爸爸面前装没事忍住咳嗽,连药都是偷偷吃,吃完要藏起。
打压未必使人进步,但鼓励一定使人高兴
《我家那闺女》里面有个很动人的梗,傅园慧的爸爸从她很小就爱跟她说三句话——
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你是天才。
傅园慧就在这三句话的浇灌中成长起来,深信不疑,去了游泳队也喜欢说自己是天才,被传为了笑料。
她爸爸听说后,专门去跟她的队友讲:
这是真的,我们傅园慧的确是天才。
这位爸爸不但自己灌输,还努力给她创造出一致的环境,不知他是不是学过心理学,懂得“
皮格马力翁效应”
。
她才20出头,算一算爸爸很有可能是70后,这是第一批在不匮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父母。
无条件的自我相信和环境预言,让她从一个为了治疗哮喘才开始练游泳的小女孩,最后成为了世界级职业运动员。
也只有不知“谦虚”为何物的傅园慧,才在比赛后被记者问“满不满意”的时候,会高高兴兴地肯定自己:
我很满意,很满意,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
那或许是郭跃求而不得的精神世界,因为她是在“以批评当鼓励”的环境下长大的。
郭爸爸从来不知道女儿会做饭,就算节目组把她切菜炒菜的视频放出来了,他依然不相信,“你会做个啥?”
得知女儿有进军演艺圈的打算,他坚决反对,差不多已经要拿颜值说事。
可是演艺圈明明有很多工种啊,演员、综艺咖、脱口秀艺人,不见得人人都是8分脸。
打压和鼓励,那种教育方式更好?
这两位顶级运动员的存在,已经说明,两种方法都有可能达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但哪种方式下长大的人更开心幸福?
这还用说吗,傅园慧时刻上扬的嘴角已经说明一切。
郭跃退役读完书,也到了30岁大关,父母不能免俗要催婚。
郭爸爸特别执着于让她“穿高跟鞋、裙子,留长头发”,屡次提到,而且认为“没找到男朋友之前一定要这样打扮,找到后可以不穿高跟鞋”。
这个想法的核心在于,
他认为,只有展现出女性特征,才能吸引男性。
恕我直言,这是择偶领域里非常初级的认知错误,因为过于强调人的动物属性。
作为职业运动员,她们从小被训练为
“释放出内在的攻击性”
,而不是强调柔和、温婉的女性化的一面。
市面上大部分女生,是从小被塑造成女性特质非常明显的样子,如果郭跃要搞摇曳生姿的那一套去吸引男性,其实是用自己的弱点去跟别人的强项竞争,而抹灭了她的核心竞争力。
用创业领域的话说,
郭爸这是搞错了赛道。
她不是大众爆款,但其实可以成为小众极品。
总有那么一部分男性
(极有可能是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比较高的男性),他们懂得欣赏女性身上未被隐藏的进攻性,喜欢她们的爽直与能干,尤其是那种勇往直前的斗争意志。
事实上,有很多顶级女运动员,都跨行业找到了很优秀的人生伴侣,而且她们婚前婚后都不事打扮,朴实无华,十足淡定,哪会把什么妖艳贱货放在眼里。
因为她们清楚自己身上最珍贵美好的东西,有多么稀缺,伴侣价值也早被优秀的另一半认可了。
郭跃在节目上讲,她不愿意穿裙子,是跟她小时候腿部受伤骨头突出有关,她认为那是一个女孩不完美的一面。
看到这里有点心疼她,如果她父母愿意鼓励她做自己,不要为一点疤痕或突出自卑,
“那是你为国争光的勋章”,
我觉得她会更加自信开朗,只会更有魅力。
真正吸引人的,是一个人骨子里的魅力,不是表表面面的完美。
“我想保护你”和“我想飞”
这个节目郭跃只上了两集,不知是否跟第二集最后出现的意外有关。
外拍画面里,郭跃突然跟队友说,我其实已经谈了一个(男友),研究生,身高吧有一米七五,挺不错的……
镜头切回棚内,郭爸对主持人道歉:
这是我让她撒的一个谎,
她没有男朋友,但是我们怕节目里安排让她相亲,会让她在网上被指指点点的,所以让她说谎了,这个事情给节目组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他承认,郭跃录完那段之后,内心不安,主动跟他要求必须跟节目组说明清楚,承认错误,“孩子是很单纯的。”
我认为单纯的是郭跃爸爸。
他以为说谎能够保护她,不让她做演艺圈的工作是保护她,但事实呢?
每个人都无法逃开心心念念的想法,拦住她只有徒增痛苦,让她多走弯路。
至于撒谎,虽然这只是一个娱乐节目,但换个角度说也是个职场。
拿人钱财,替人做事。
欺骗客户永远是职场大忌,何况是公众人物,那会对声誉造成损失。
看到郭跃在说这个谎言的时候,表情痛苦,她根本不愿意骗人,而且她心里清楚说完一个谎就得再说十个谎去圆,真人秀怎么可能放过她“男朋友”这么大的爆点?
很快就会被拆穿。
以她一个成名的运动员,多年跟媒体打交道的经验,
她才是这个家里社会化程度最高的人
,肯定知道这个谎撒了根本圆不了,对她和节目组都会造成麻烦。
但她只能这么做,因为面对的是父爱如山。
像不像,你明明不想跟一个人结婚,也知道不情愿的婚姻不幸福,但是被父母以死相逼,只好闭上眼睛接受命运?
像大多数中国式父母一样,郭跃的爸爸非常爱她,这一点绝不否认。
但我反感一件事,就是明明有人方式方法不对,观念不对,只是因为他是出于爱,
就会有人说:不要去指责,还不都是因为太爱太在乎了么。
什么什么?难道讨论方式方法是否合理,就一定是指责了?
如果只要动机是好的,就不必在乎手段,那法律还要“程序正义”干什么?所有人只要证明自己动机OK就没事啦。
我说句得罪人的话,
爱不分贵贱,但爱有方法论,方法论则一定分水平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