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健康?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看来要做到这四个方面全面合格真是挺难,况且还没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
从文字认识中国人的健康观
中国人如何理解健康呢?我们来看字面意思:「健」,指动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康」指平坦、顺畅,「康庄大道」。如果「不健」了是指动力不行了,气血的传输出现问题了;如果「不康」了,是指堵塞不通。
现在手脚冰凉的人很多,在中医看来这就是病。要么人体阳气不足,没有力量把气血送到肢端;要么经络不通,气血堵塞过不来。用经络疏理或药物调理来解决根源问题,手脚就重新温热起来。同理,企业的健康也是看两方面,一是执行力,二是内部沟通是否顺畅。
所以在中医看来,健康应该使「先天之本」的肾气充盈,保证动力正常;其次使「后天之本」的脾对食物的吸收、转化功能要正常,最后经络畅通,使气血、信息的传输快速、有效。
经络虽好,也一定不是万能的!想获得健康就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减少肾气的消耗;合理的饮食(以应季食物为主)促进营养的吸收;持久的经络疏理,三管齐下。调理身体,先通过导引、刮痧、针刺等方法疏通经络,有的人气血亏虚,经络疏通后会感觉更加疲劳,这是因为经络通畅后气血代谢加快,结果身体本钱不足,只有先休养生息以攒够本钱,这时适当用点补益肾气、脾气的药,由于道路是通畅的,利于药物吸收,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灸、药方法虽好,作用不同
现代中医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会扎针的不会开药,会开药的大夫不会针灸,而人们一提「针灸」,也以为是扎针,其实「针」是「针」、「灸」是「灸」,二者都是作用于经络,只是作用不同罢了。唐代孙思邈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
经络一直是中西医争论的焦点,因为现代方法检测不出来,现代科学认为经络是不存在的,是古人杜撰出来的。既然说中医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经络」是什么?「经络」之于人体就像道路之于城市一样,道路通畅了,物资可以运送进来,垃圾废物可以运走,道路不通畅或者严重堵塞就会使城市不能正常运转,出现很多问题。当人体的经络不通时,用人们熟知的一句话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古代先贤确实不是用科学手段发现的经络,那么现代人用现有科学手段当然证明不了经络的存在。
针刺是通过刺激穴位来疏通经络,使气血能够正常的循行,同时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事实证明,人体是有强大的自愈能力的,可惜人们在酗酒、熬夜、纵欲的时候总是在高估身体的能力,总认为自己身体强壮;而一旦身体有些异常甚至出现一些小疾的时候,则低估身体的能力,马上吃药、去医院,可能这时身体出现的状况恰恰是身体自我调整阶段而产生的正常反应呢?针刺就是将人体自我调整的开关打开,使疾病针到病除。
「灸法」,是用艾绒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通过艾灸的作用,随着热度的渗透最直接的效果是增强了脏腑的功能。
以艾灸关元穴为例,自古以来都认为关元穴是强壮的要穴,事实的确如此。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募有召集、汇集的意思)此穴是小肠的重要穴位,关元在脐下3寸,正是小肠的中心处。我们在夏天如果受寒直接影响小肠,小肠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有大量的消化酶,以帮助营养的充分吸收。这些酶在一定温度下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当体内有寒尤其是下焦虚冷的时候,小肠里面的温度亦下降,这时消化酶的工作能力必然下降,势必造成营养吸收和转换的质量降低。灸关元穴其实就是提高小肠的温度,赶走寒气,促进消化酶正常工作,当然夏季来临,少食寒凉,才是防护之道。
艾用于灸法,施灸后患者感觉温热舒畅,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停灸多时,尚有余温,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若体内寒大,前几次施灸时,热在表面,很难深入,所以要注意避免灼伤。灸法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操作,因为灸法驱寒的效果最佳,有阴虚火旺(体内液体不足)之人,灸后却极易口干舌燥,这又涉及辨证论治的问题了。
针、灸、药并重的道理说来十分简单,道路通畅了,物质才能运送过来,经络疏通了,药物自然就能发挥最大效果,否则只会事倍功半,大家要懂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道理。
↓↓↓ 拍拍打打通经络